看看您的孩子心理健康状况 (贾斯炜:心理咨询师、法学教授、作家) 考评一个孩子心理是否健康的途径千百万种,无法一一列举,这里我将从人的主观、客观、社会、发展四个基本维度出发进行概括,使大家对孩子进行类别式的评估,具体情况还得家长具体分析,细细思量。 1、主观方面,也叫作体验标准。 同样的事件,对于心理健康和不健康的孩子的心境是绝然不同的。 比方地震、台风、生老病死等,造成同龄人同样失去亲人的不可抗拒事件,有的孩子伤心一段后就振作了起来,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社交中,有的孩子则从此一蹶不振,这就是人的主观感受导致的不同结果。 再比如同样是考试,两个孩子都失利了,一个觉得一次的失利不代表我成绩不行,更不能代表我一生就此的结束,只要努力终究是没有问题的;另外一个则觉得我这人太糟糕呀,我怎么这么不争气,因此很久心境低落。 话说回来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不可能对当下的失利不在乎,也就是说不在乎也是不正常的,但正常的孩子,他很快就能够振作起来,投入新一轮的事务中;相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往往会沉迷于失利很久也无法反省过来,从而影响当下的学习、生活、工作。 这就是说,孩子心理是否健康的主观考评标准第一个就是是否有良好的心境。 主观考评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孩子的自我评价情况。这个情况很复杂,比方对这次考试失利,他能通过考试知道自己为什么失利,哪些知识没有掌握;相反他认为别人都作弊了,他没有作弊,但实际上别人到底存不存在大面积作弊的情况也无法确定。 再比方,今天游戏时无意间伤害了别人,他认为他的做法没有问题,责任全在别人等等,就是自我评价出了问题。也就是说,自己有点问题的事情,既是是正常的事情,孩子却觉得是他人的问题而心境不爽;相反,本来是他人的问题,却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而心境不爽也是同一个原理。 2、客观方面,叫作操作标准。 人的心理问题除少数非常明显的以外,一般由专业的心理师根据行业现成的科学标准进行测量得出。 就目前常用的,比较综合的有《90项症状清单》,专项的如《抑郁量表》《焦虑量表》等。 比如90项它上面有抑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等10个因子,心理师根据这10因子情况可以看出孩子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评估,拿出调理方案。 现实中,心理师采取测量方法看孩子心理健康情况时,应该注意不能给孩子贴标签。比如一次检测孩子抑郁阳性,我们就不能给孩子说孩子抑郁了。就算孩子真的抑郁了,我们最好也不要告诉孩子,给孩子家长讨论一下治疗方案就是了。孩子只要没有被贴上标签,好起来就容易的多。 还有对孩子进行智商检测一定不能随意进行,因为检测结果,孩子智商很高的话,孩子可能觉得自己本来就很聪明,所以会放弃自己应有的用心;如果检测孩子智商偏低的话,孩子往往会从此找到自己落后于别人的理由,放弃自己应有的用心。 还有一类是不需要进行测量,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看出来的问题。比方父母今天拿到了一大笔奖金,孩子却显不出来高兴,反而闷闷不乐的;父母今天病了孩子却兴高采烈的,或者该动的时候他不动,该静的时候他不静;孩子自己得到表扬,也没有高兴的举动等等。也就是说他的行为与事件,与年龄极其不相符时,孩子多半是有心理问题了。 3、社会方面,一般叫作关系标准。 心理正常的孩子,一般情况下他与自己社群中的成员关系不会普遍很差,比如这孩子天天没有和自己同龄或者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玩耍,身边尽是一帮比自己小得的孩子,而比他大的孩子也没有办法跟他一起玩,这种现象一般就是心理出了问题导致的。 孩子与自己家人、亲友大多数情况下少有超出正常年龄段的行为,无论是自己的社群还是亲友不会让人家觉得他格格不入,特别是成人不觉得他不可爱,一般人对他不会产生憎恶感,这孩子人际关系就是正常的。 还有就是看他学习、工作与人合作的情况,如果他自己学习很好,且能善意地帮助他人,不会玩弄花招的帮助别人。何为玩弄花招的帮助别人,我在这里举个例子,比如帮别人写作业可能是好意,但父母、老师告诉他应该是给人家讲清楚,使人家懂得怎么做,而不是帮人家写作业,但他还会偷偷地帮人家写,甚至是得到人家的好处等情况,都是孩子心理就已经不健康了。他内心深处可能是希望人家永远学习不好,永远不会写作业。 顺便说一下,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在学校自己不学习,且时时干扰其他同学,老师没有办法,通知家人要孩子做心理咨询,他五十多岁的爷爷将他带来,给我说他小时候也不写作业,都是请别人给他写,他天天也在打人、捣乱,但现在发展很好。我了解到,其实他所谓的发展很好只是处处突击,挣了一些擦边球的钱而起家,因此日子过得比较充余。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我的目的是告诉家长,世间是越来越正规的,擦边球,突击的生存策略千万不能让孩子学习。因为时代不同,孩子的人生路程还长。 再大一点的孩子,比如已经上大学了,或者参加工作了,与大部分人合作,人家都不能产生愉悦感,或者他经常说的是身边的人都不好,这也一定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而导致的。 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一生正常发展的基础,所以所有家长都得特别注意,千万不能以我们这个时代的破旧思维而“宽容”甚至美化孩子的人际问题。 4、发展方面,也叫作时间标准。 这个标准一般要从当下的和未来的两个方面对孩子进行衡量。 一般情况下,孩子对当下的事情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开始做。孩子如果长期分不清什么事情是当下的事情,并且与年龄、智力不相匹配,比方今天晚上在外面玩了一身灰尘,回来了坚决认为明天中午再洗脸和现在洗是一样的,并且拒绝今天晚上洗,就属于不懂得当下的情况。 还有就是拎不清未来的事情,比方小姐弟俩,弟弟看到外面的男女结婚,他就要求十岁的姐姐现在结婚,而这孩子他现在也已经八岁的了,这种情况就是不知道什么是未来。 还有就是他经常做些眼前有利,而未来可能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比方这孩子已经三四年级了,看到其他同学的好东西立即想方设法据为己有,暗地里损坏其他同学的物品等等都是对未来评判失误的行为。 这类孩子的思维就是没有时间概念,虽然说三岁以前的孩子会将世界认定为与自己是一体的,在他们的心里只有喜欢与不喜欢,没有偷这个概念,但三岁以后还是这样的话,就会习惯成自然,如果得不到及时纠偏,这种情就况容易导致孩子将来的人格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因为人格问题一般情况下18岁以后就稳定了,十有八九的会携带终身了,除非遇到重大事件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一旦发现了孩子有了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得立即矫正才行。 本文只是抛砖引玉性的文章,只是从类别上做的粗略说明而已,所以家长在观察孩子心理是否健康的情况时,只能将文中的四类做扩展性的思考才行。但有一点得特别记住,不要因为孩子有了文中的一点问题就给孩子贴上标签。 二0二五年一月十二日 电话:13872801780;微信:jsw7238760;微信公众号:斯炜理事。 贾斯炜,湖北省作协会员,督导级心理咨询师,法学教授,《周易》研究、应用者;十堰市茅箭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专家、十堰楚郧法律事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楚郧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室首席心理师。 1970年生于鄂西北大山深处一个小山村,1993年开始从事法律服务,善于从法理上对法律事件进行根源性分析,透过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得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研究心理学30余年,擅长从心理、法理、伦理、中医的专业理论出发,解决孩子厌学、抑郁、焦虑、青春期叛逆等心理问题,分析心理问题导致的夫妻感情、家庭矛盾、法律问题,从而解开心结,挽救了无数在阴影中挣扎的个体和家庭,特别是迷途少年和濒危的婚姻。 擅长对求学(工作)发展方向、中止、改变等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指引。对学校,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课题研究进行规划和指导。 常年辅导各类面试、接受各类心理(发展)咨询;招收愿意入门心理学(可含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文学、法学的爱好者为徒,学费面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