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编译局周懋庸教授16岁离开李庄,那时还是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在离开李庄的61年中,总是魂牵梦绕李庄,当年在李庄板栗坳生活的情境,在李庄同济大学附中读书,在南溪读小学的往事,历历在目。她深情地写下了: 李 庄 歌
李庄坐落长江源,悠悠历史朔秦汉。山顶曾经开僰道,山腹奇险置悬棺。
明末清初战乱频,蜀中荒芜少人烟。两湖两广移民入,此举名曰填四川。
李庄先人辟蓬蒿,改作良田代代劳。民国年间具气象,张罗李姓人丁旺。
东邻虎视早眈眈,铁骑踏我好河山。一夕之间失沈阳,卢沟桥畔动刀枪。
北京先失南京继,鼙鼓惊天还动地。山河沦丧尚可复,最惧文化无薪传。
救亡图存几万里,不辞流亡皆南行。颠沛流离湘桂滇,敌机轰炸无处安。
传闻李庄地偏僻,可否栖身问消息。小镇贤良明大义,热诚迎来精英聚。
佛堂古庙读书声,弦歌再唱是同济。营造社归月亮田,史语所上板栗坳。
板栗坳似桃花源,傅老名居桂花院。倾情所务劳心力,谔谔之士性不变。
考古之父数李济,羊街暂作安身地。至今当日旧街坊,尚忆李老终日忙。
生活艰难少医药,一双娇女先后亡。戏台门板研甲骨,辛苦当年董作宾。
惨淡经营梁思成,病骨支离林徽音。众贤如星难列举,李庄从此声名起。
敌寇飞机过李庄,但见云树莽苍苍。上下城池均被炸,唯有李庄静如画。
李庄山水护国魂,学术第一耐清贫。传来消息满江乡,四强合力沦扶桑。
八年抗战终见晓,漫卷诗书喜欲狂。纷纷东下离李庄,李庄寂寞剩余香。
李庄风流一朝歇,保存文化功不灭。五十余年人不知,李庄无语空寂寂。
前人历史不能忘,岱峻立志传李庄。沧海桑田遗迹散,八方搜寻付血汗。
数载辛劳路漫漫,发现李庄人惊艳。民族文化乃国脉,常伴星辰与日月。
抗日胜利六十年,爱国精神代代传。李庄当年显精神,不愧长江第一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