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黑豆老末儿
最近一个妈妈讲了和自己五年级女儿之间的故事,诉说自己的烦恼:
每次孩子做作业很慢,妈妈很着急,问她她说不会,给她讲一遍,有时候还是不会,自己往往忍不住就上火了.不管自己说什么,她就是一个“不知道”,“我不会”,“没办法”等,这让自己特别恼火,越看她越生气,每次搞得自己特别烦躁不安,就感觉她怎么不会动脑子呢?怎么就这么笨呢······等诸如此类的想法,越想越着急,往往把自己给整爆啦!
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对,这样冲孩子贴标签会更加让孩子和自己疏远,她更加地不爱学习不爱动脑!自己需要先让自己的情绪平和下来,多看到孩子做到的地方,多肯定到孩子,自己内心想着这么做,可是自己行动上就是不会这么做,也做不到去肯定孩子,感觉自己给卡住了,自己的行动似乎不听指挥了!
这个妈妈坦诚的言语,得到了很大的共鸣,很多妈妈回应自己也曾经有过类似经历。
有一个妈妈如此回应:我觉得好像有一个魔咒控制了我,我也不想对孩子发脾气,可是一看到她不听话的样子,我就发火,发火的时候也知道自己不应该发火,可就是控制不了,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感觉特别痛苦!
一个妈妈联想到自己和老公的模式:我对我家老公也是这样!
也有妈妈联想起自己小时候:我觉得我妈以前对我们就是这样。
······
似乎有这种烦恼的人并不少见:明知道自己这么做不对,也知道怎么做会对孩子好,可是一旦行动,自己就是做不到。他们到底卡在哪里了?怎么破这个局?
真的是话不说不明,理不辨不透,接下来的讨论越来越接近真相:
有的家长这么说:
我就是看不惯她磨磨唧唧的样子,那一点儿作业非得吵着她时才做,搞得烦死了!
也有的会说:
他就是不爱学,老师都说他聪明,可就是不好好给你干活,天天吵天天说,根本不管用!
还有的会说:
要是夸他写得好,他可高兴了,可是你不能批评他,一说他哪里错了,他就不干了,告诉他怎么改正,他就该生气不好好干了!
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的家长所言。
我们再来看中学生家长的感受:
孩子今天迟到了,老师信息让我关注,我有情绪,平静了一下之后,告诉他我希望他能早点到学校。
有个妈妈自问:儿子的手机被爸爸收起来了,父子开始进入了较量,对于二人,我不知怎么办。我能做的就是等待,我再次明确我要的是:让儿子能更好地管理使用自己的手机。
······
近日阅读《能断金刚》这本书,看其名字就是和《金刚经》有关的,的确是的。在书中,作者讲到自己对《金刚经》中所讲“空性”含义的解读:“事物有不同的可能性,楼房本身不具备一个固有的特性,它的所有特性都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
这里所说的“楼房”是紧接上文所说的,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用其它事物来替换,比如:
开头的案例中,孩子写作业这件事,我们就可以来替换:孩子写作业这件事本身没有快或者慢之分,之所有妈妈认为孩子写作业慢,是来自于妈妈自己意识中原有的标准。如果是一个自己家孩子从来不写作业的妈妈来看,也许会认为这个孩好乖的!如果换成一个小孩子看姐姐作业,也许会很佩服她,感觉这个姐姐好了不起!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一件事有不同的感知认识。
再比如孩子几点上学这件事,之所以有迟到一说,是因为学校为了更好地教学管理,综合考虑了多方的利益,统一定下了一个标准(我认为这样的标准是很有必要的)。妈妈有情绪不是源自于孩子几点上学,而是源自于妈妈在心中对学校定下的标准的认同,对违反这个标准的行为的一种不认同。
明知道自己这么做不对,也知道怎么做会对孩子好,可是一旦行动,自己就是做不到。他们到底卡在哪里了?
很显然,卡在自己的情绪中了,卡在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观念认知中了。
一个问题,找到了根源,就可以从根本上去解决,就如一棵树,我们看到的是枝叶,如果枝叶不够茂盛,我们一味地抱怨枝叶没有任何作用,真正能促使这棵树更加茂盛的只有从根部土壤去滋养。根部从土壤中吸取有足够的滋养(内心力量丰盛),阳光的照射(外部条件)同时就是更大的助力。
那么面对生活中,我们眼睛看到的都是现象,就如树的枝叶,而我们的认知、情绪、观念就如树木所需的滋养。我们要想解决枝叶问题,就需要回到我们自己的情绪、认知、观念的来源之处——我们的内心,让这些滋养流动起来,真正地滋养到我们自己的内心丰盛。
幸福双翼家庭大学有一门《升级心理年龄》的课程,把人的心理年龄分为四个阶段:儿童期、青春期、成人期、父母期。如果套用这个心理年龄分级,解决根本问题的途径就是——把自己的心理年龄升级到成人期,更好地成长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