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往事》第一章至第四百一十九章,已在《中国作家网》连载)
有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人说,“书读得越多,越蠢”。
到底哪个说的对呢?
我觉得,凡是学习写作、从事创作的人,肯定是书读得越多越好,莫说破万卷、千卷,就是好好读上一百本、或者五十本,就能大大提高学习写作的技能。
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陕西延安的乡下,贫苦的农村书籍很少。但我在小学时代,偶尔读到了长篇小说《保卫延安》,作为延安人,看这部书,首先感到亲切,然后被书中意境雄浑,结构宏伟,场面壮观,形象生动的描写深深地吸引住了。作家用饱满的激情,挺拔的笔力,再现延安保卫战中青化砭、沙家店等几次著名战役,塑造的彭德怀、周大勇等英雄群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对写出这部大书的杜鹏程,心中充满了敬仰和向往,并开始做起了有一天能见到他的梦,向他请教,是怎么写出这部宏篇巨著的。后來,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据我所知,文革前,陕西省至少有三个享誉国内外的大作家,分别是写出《创业史》的柳青、写出《保卫延安》的杜鹏程、写出《风雪之夜》的王汶石。他们的作品以及其他名著,我都尽可能找到或购书阅读。我走上写作之路后,先后走进杜鹏程、王汶石的家,采访了两位前辈作家,并去已故老作家柳青长期生活的基地陕西长安县皇甫村等地进行采访。我采访杜鹏程后写的《寻梦——杜鹏程对我的影响》、采访王汶石后写的《连理情,战友义》以及采访柳青生活基地后写的《清名如渭万古流》等文章,在众多媒体发表。这些往事是我记忆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提别是杜鹏程老人家谆谆教导,搞文学创作,不仅要给人以艺术享受,更要给人以崇高理想……,给我指明了创作方向。
向前辈作家学习的同时,我也不断地向生活学习。我常常把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例记下来,作为创作素材。长篇小说《往事》里,虽然耳闻目睹各式人等的故事较多,我经过提炼加工创作,写进了书里;但作者本人的不少经历,也用在书中主人公竹青身上。当然竹青是艺术形象,不可能对生活原样照搬。只要是写进这本书里的往事,无论是耳闻目睹的,还是作者自己经历的,肯定是留在记忆深处难忘的往事。
例如,本书开头部分,竹青与宁丫丫先后出场,竹青本不想理宁丫丫,但看了宁丫丫向他道歉的信后,赶去桥头送她却未见上……两人由恨变爱的故事,就是作者十六岁时在电影院经历的一段往事,放在竹青身上演绎的。当时我们县各电影队放映员集中在县电影院参加电影放映机、发电机维修技术培训班。我作为一个公社电影队的放映员参加培训。期间我感冒了,来电影院玩的一个女孩儿我们才认识,她说她带着感冒药,并倒了一杯温开水,拿出两粒药,让我服下。我服药后,她突然笑着叫道:“错了,错了,我忘了感冒药吃完了,刚才给你吃的是治月经不调的药哇!”
我一听,非常生气,瞪着她:“你怎么开这种玩笑?我是男人,可不想有月经!”说毕,我急忙找到一个自来水龙头,喝了好多凉水,想把服下的治月经不调的药物吐出来。那女孩儿很尴尬,她跟着我一再解释:“我不是跟你开玩笑,不会拿吃药开玩笑,我是好意……,只是忘了,拿错了!”
当时十六岁的我,根本不听她解释,非常气恨地对她吼道:“我不想再见到你!”
然而,女孩儿写信向我道歉后,我选择了原谅,并发现她是一个秀外慧中、善解人意很好的女孩儿。所以,我在长篇小说《往事》里,让竹青爱上了宁丫丫,虽然未成正果,但美好的爱情纯洁无暇。
还有,竹青采访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夫人同桂荣,专访稿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等故事,也是本书作者的真实经历。 我满怀深情和激情,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往事》,塑造了小说中阅历不同、性格各异,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
需要说明的是,书中所谓的“反面人物”,系根据社会现实中提炼出来的艺术形象,没有针对生活中的任何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影视剧改编摄制,请与本文作者电子邮箱cjyyl@sina.com联系
本文作者程占功(笔名 水之韵 火平利 程为公 ),退休前多年任郑州黄河报社记者,黄河报文化版责任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