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细雨菲菲游岚山,京都缅怀周总理
1919年4月6日,周恩来写作《雨中岚山》。与周总理整整95年前雨中游岚山相同,岚山的风景确实很好,山脚下是一条水质清澈的河流,平坦的河滩,直立的山壁,日本人最喜欢的樱树以及枫树。樱花盛开在4月,枫叶红了要到10月底。
1917年9月,19岁的周恩来从南开学校中学毕业后,面对当时苦难深重的祖国,毅然东渡日本,由天津乘船抵东京,去寻求挽救国家危难、解除人们痛苦的途径与方法。行前,挥笔写下: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诗表现了青年周恩来要为拯救中华而奉献一切的豪迈气概。
周恩来到东京后,每天去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学习日文,准备投考日本的高校,并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活动。期间,他两次入学考试都因为日文不合格而失败。
1919年春,中国正处于五四运动的前夕,加之天津又传来南开将办大学的消息,于是,周恩来决定“返国图他兴”。于1919年4月中旬由神户港登船回国的,随即在天津投入到火热的五四运动中去。
离开日本之前,在樱花盛开的时节,周恩来从东京到离神户很近、有“西京”之称的日本古都——京都游览了一段时间。1919年4月5日,他雨中游岚山,并写了三首诗,分别是《雨中岚山—日本京都》、《雨后岚山》、《游日本京都圆山公园》。四天后,又写下一首《四次游圆山公园》。
为纪念周总理,1979年日本一些友好团体和人士,在岚山专门建起一座石碑,刻上了《雨中岚山》这首诗。石碑上的字是廖承志写的。
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
潇潇雨,雾蒙浓; 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我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娇妍。
当走到石碑前是顿觉十分亲切,游人纷纷留影纪念,从诗中,可以体味到当年周恩来返国前游岚山时的心境:苍凉中透着豁达与坚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