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草色遥看
收起左侧

她的城——与作家池莉“面对面” (2019我的行走故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6-28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2点10分,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池莉嘉宾一行,在左侧第一排就座,特意从广东邀请的主持人黄佟佟上场(资深网红呀,也是美女作家呀,大家可自行百度下)。她用非常磁性的声音和诗意的语言回顾了池莉老师自八十年代以来,作品对武汉、中国及至世界的影响力;特别是对她个人及服务的前花城出版集团所带来的巨大收益,仅仅靠连载池莉作品就收获了众多的读者……绝对是超极粉丝。
猜得出来哪位是池莉老师吗?!第一眼,让我很惊艳。温婉妩媚,具有一种少女的味道。和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形象不太一样。因为我坐的角度不好。没太拍出池莉老师的风采。 出生于1957年的池莉,由于用5年时间构思,5年时间写作,体重还不到50公斤。(自述瘦了10几斤 )气质实在太出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6-28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会主持非常活泼,首先是由武汉大学艺术学院的三位学生,分别朗诵了池莉的老作品《来来往往》中的选段,一首诗作,新作品选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6-28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6-28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朗诵新作《大树小虫》片断。仿佛把读者带入那种意境当中。主持人黄佟佟说:“武大是比照池莉老师新作中女主角俞思语的标准,找的朗读者。看过作品后,深以为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6-28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阵悠扬的音乐声响起,三位乐手从后场走至嘉宾面前,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6-28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他们是来自吉庆街的业余乐队成员。主持人分别介绍了二胡、笛子、大提琴乐手情况。并让他们简短讲下池莉老师著作《生活秀》发表后对汉口吉庆街的影响。他们说,是池莉让吉庆街在中国家喻户晓。让鸭脖子走向世界,非常感恩。请求与池莉老师合影留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6-28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访谈环节,主持人请武汉市作协主席李修文谈对池莉老师作品及人品印象。他说:和池莉老师认识20多年,池莉老师属于岁月无痕的那种,基本上就没变。
长篇小说构思5年,动笔5年,40多万字,前后3稿,可谓十年磨一剑。
池莉老师在他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她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在她所在的时代和她的城市,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从《烦恼人生》开始,将作品作为城市记录的文本,从烟火气发现这些人的筋骨。这种力量是巨大的……
   新作《大树小虫》的语言、筋骨、时刻描摩我们所处的准确性。这是面向我们存在的作品,这是伟大时代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6-28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张执浩首先向池莉老师致敬!他认为池莉是一位更像诗人的作家。小说家创造人物让我们认理,通过文字,将自己历历在目呈现在大家面前。写的虽是衣食男女的平凡生活,当代小说家最具有诗人气质的,却有着非常热烈的、刚烈、果敢这样一些性格,富有极致美学,是诗人身上的一些极致东西,尖锐不妥协的……
大部分人以“寄居蟹”的方式生活于城市,而池莉不断为我们的城市贡献故事,为作家做了榜样。那些历历在目的画面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6-28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两位嘉宾的赞扬,池莉老师幽默地表示听着很舒服,当然知道更是一种鞭策。非常感谢两位对此次分享会的极力“怂恿”,并为主题进行策划。无论是“她的城”还是“池莉的道路之类”都很好地表达出这些年创作轨迹,内心波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6-28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主持人的提问下,池莉老师分别就新老作品的创作背景及读者关心的话题与粉丝分享。略挑话题,以作记录。
问:在新作《大树小虫》创作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答:写长篇小说,形象就像一个民工,用自己的劳动喂食自己的精神。开始还有生活规律,写到最后不能吃不能睡,起床就写,瘦了10多斤,开玩笑,想减肥就写长篇。
问:表面上看,池莉老师和社会接触的并不多,《生活秀》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答:我待在书斋的时间更多,冥冥之中指引着自己写什么,来双扬是先虚构后出现,吉庆街在100年前出现的时候,中西合璧建筑,沧桑变化,人们在这里怎么生活。女人在马路牙子刷牙,并不美丽,我一定要把武汉最漂亮的女人移到吉庆街。作家的主观和社会的客观有了契合,这是历史的选择。
问:为什么总是能把准时代的脉搏?
答:和学医有关,对人分析很透彻。看人能够看透半生,武功不是一天练成,年轻在武钢医院工作时,病人只找老大夫,我只好戴着口罩,装着很老练,很沉稳。听对方的诉说,他疼哪里我就疼哪里。人必先体验自己苦难,而后才能体验别人的苦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