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晏少贵)她们是父母眼中乖巧可爱的女儿,丈夫眼中温柔贤惠的妻子,孩子眼中和蔼可亲的妈妈,学生眼中满腹经纶的老师。面对疫情,她们毫不犹豫,默默付出,用实际行动搭建起一条条“无形补给线”,真正成为英勇无畏的“女战士”。
王波:风雨中的“防火线”
“疫情不结束,我就不撤离!”3月8日一大早,竹山二中年近50岁的女教师王波戴着口罩、红袖标,毅然在寒风中站岗,把“过节日”放在心中,用微笑和担当筑起抗疫“防火线”。
“阿姨,你的口罩戴反了,金属条应该在上边,是压着鼻梁的”、“大叔,特殊时期,不要外出。”“……”每天,王波老师在卡口值班,总会亲切的提醒、劝导上路群众。2月2日开始,疫情防控要求切断交通、阻止行人,王波老师就主动请缨,上路值班劝返,成了首批“守路人”。设卡期间,她总是按时到达卡点,对上路人员进行劝导、体温监测、防疫宣传,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遇到大雪纷飞、狂风怒吼日子,她只是皱皱眉头,依然牢牢守住最近的家门、最严的院门。
沈秀琴:逆行路上的“供给线”
“我不怕,让我上吧!”竹山二中女教师沈秀琴果断请战。她每天迎着光逆向而行,舍小家顾大家,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用行动为群众搭起一条“供给线”。
“是黄成吗?你网上订购的鸡蛋、青菜到了,到卡口来拿一下。”、“你报一下你的电话,菜来了我好联系你”、“……”防控到了关键时期,不允许群众出门、进超市,群众每天所需生活物资由志愿者负责代购,沈秀琴老师挺身而出,担起了“代购员”一职。每天上午,她都来到卡点,收集群众购物信息,分类整理后发给超市联系人配货。货物到了,她又细心清点,一一电话联系群众,直到物品领完为止。有的时候,群众对超市配货不满意,她一方面给群众解释,另一方面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反馈给超市负责人,其中的辛酸和委屈只能自己悄悄收下。
张煜:窝居抗疫的“风景线”
“我是一名年轻党员,我能做点什么?”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女教师张煜这样问学校。在人们响应号召“窝居抗疫”的时候,她捡起不一样的武器---纸和笔,用智慧和特长记录着抗疫的“风景线”。
“这个内容很好,我整理一下,做成微信图分享给大家。”、“这些好人好事,值得记录下来,给大家传递正能量。”、“……”疫情期间,张煜老师不退缩,主动参战,由于道路封锁,每天她只能靠红袖标、青年志愿者帽作为通行证,绕路步行三四里,上午、下午按时到抗疫办公室值班。她说:“我没有到前线去战斗,我要用笔和纸给大家带来一些抗疫的‘干货’,为抗疫贡献一份力量。”就这样,她把学校抗疫期间的先进事迹、故事,写成报道,把每天抗疫的点点滴滴汇总写成日报,用自己的方式传递一份信心、增添一份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