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作为我国历史的伟大王朝之一,陈寅恪曾说:唐代之武功为中国历史上之空前盛业。从公元618建国,至公元907年覆灭,历经289年,共有21帝20座陵墓(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于乾陵),除了唐昭宗李晔的和陵与唐哀帝李柷的温陵,分别位于河南的偃师和山东菏泽外,唐王室的子孙大多都埋葬于关内六个县,东西绵延100余公里的土地上,俗称“关中十八陵”、“大唐十八陵”等。 按照唐朝的皇室葬制,皇子、皇孙、公主的都应该陪葬在皇陵,但一个例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李泰,生前备受唐太宗喜爱,差点被立为太子,后被贬到均州郧乡(今湖北十堰郧阳),李泰为何会被贬,最终又客死郧乡呢? 剧照李泰
早年的李泰李泰,生于唐高祖武德三年,字惠褒,小字青雀,是李世民的第四子,与恒山王李承乾,唐高宗李治同为李世民长孙皇后嫡出。但李泰一出生就有当时李世民其它儿子不俱备的光环,因李泰出生后就被唐高祖李渊封为宜都王,次年又晋封李泰卫王,还被授予上柱国,这对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来说,真是莫大的荣幸和恩宠。 因为,作为李世民的嫡次子,假使他日后的爵位不变,最高也就封个从一品的王爷,然而李渊却将其封了个正一品的卫王,为的就是要李泰继承李玄霸香火,并不是《隋唐英雄传》中力大无穷的李元霸。真正的李玄霸是李渊的第三子,很早就死了没有子嗣,李渊登基后追赠其卫王封号,谥怀。卫王玄霸,高祖第三子也。早薨无子。武德元年,追赠卫王,谥曰怀。四年,封太宗子泰为宜都王以奉其祀,以礼改葬,太子以下送于郭外。《旧唐书•高祖诸子传》 剧照李泰
李世民登基后,因觉得李泰是长孙皇后嫡出,且又聪明睿智颇受太宗宠爱,于是贞观二年李世民改封平西王李琼的儿子李保定为李玄霸嗣。泰后徙封于越,又以宗室赠西平王琼之子保定为嗣。《旧唐书•高祖诸子传》改封九岁的李泰为越王,并且还封其为扬州大都督、越州都督、扬州刺史等职,掌握江南十六州的军事,封地多达二十二州,而同时受封的三皇子李恪,封地则只有区区八州。 可见李世民对李泰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其它皇子。后来又把李泰从偏远的江南调回京师,改任为雍州牧,左武侯大将军。又改封其为魏王,领相州都督。贞观二年,改封越王,授扬州大都督。五年,兼领左武候、大都督,并不之官。八年,除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七年,转鄜州大都督。十年,徙封魏王,遥领相州都督,余官如故。《旧唐书•李泰传》但这并不是李泰最光辉的时刻。 剧照李泰
人生光辉时刻的李泰李世民对聪明绝伦、才华横溢的李泰那是百般宠爱,李泰喜欢文学,好养士,李世民就让他府中设置文学馆,自己招募学士交流,又因,李泰腰腹太胖,李世民并没有让其减肥,而是担心他上朝太辛苦,特别准许他坐小轿子去上朝。太宗以泰好士爱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又以泰腰腹洪大,趋拜稍难,复令乘小舆至于朝所。《旧唐书•李泰传》 李泰的幕僚司马苏勖建议他,学习古代贤王那样著书,于是他就通过文学馆广招贤士,李泰便与他们一起编纂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括地志》。《括地志》按照贞观时期十个道358个州郡的行政规划,再分别讲述各州县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 网络图片
李世民在得到《括地志》以后大喜过望,更是逾越礼制的赏赐,东宫李承乾有的李泰都有,东宫没有的李泰也有,金银绸缎更是无数。十五年,泰撰《括地志》功毕,表上之,诏令付秘阁,赐泰物万段,萧德言等咸加给赐物。俄又每月给泰料物,有逾于皇太子。《旧唐书•李泰传》 李泰被赏赐的东西多于太子,又被安排在东宫西边有政治意味的武德殿居住。因此,大臣魏征就提醒李世民要想保护李泰 ,就应该让他远离这个敏感的地方,李世民才恍然大悟,终止这个决定。 剧照李泰
人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李世民对李泰的赏赐越多,越让李泰觉得太子之位垂手可得。当时太子李承乾因为腿脚不变,李泰便通过幕僚贿赂朝臣,排挤太子李承乾,李承乾感到害怕,于是密谋杀李泰失败,又纠集侯君集等人谋反失败被捕,李世民就有想立李泰为太子的念头。因晋王李治知道太子李承乾与李泰两人相互之间暗害对方,李治感到担忧和害怕, 李世民知道就问李治是怎么回事,李治就把这个事给李世民说了,李世民知道李泰的用意,便审问李承乾,李承乾说:我贵为太子,还有什么希求呢?只是被李泰暗算,想与朝臣谋自全罢了。那些无法无天的人,教我做些越轨之事。如果李泰立为太子,正好让其阴谋得逞。”承乾曰:"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旧唐书•李泰传》 剧照李泰
李世民也觉得李承乾说的对,如果立李泰为太子,那么太子之位用计谋就可以获得,而且如果立李泰,李承乾、李治都会有性命之忧,如果立李治则李承乾、李泰性命都可以保全,再加上长孙无忌倾向立李治,李泰因此与太子之位擦肩而过,让李治捡了个漏当上太子。李泰则被解除所有职务,被贬为东莱王,后又改为顺阳王,住在均州郧乡(今湖北十堰郧阳),李承乾则被贬为庶人流放黔州。死于贞观十九年。李世民还下诏:后世子孙凡是太子无道、藩王阴谋夺位者,双方都要废黜。并把这记入律令中去。太宗因谓侍臣曰:"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嗣者,两弃之。传之子孙,以为永制。《旧唐书•李泰传》 剧照李泰
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有升李泰为濮王。李世民曾拿着李泰的奏折对大臣说:李泰的文辞令人非常喜欢,难道不是有才之士吗?我心中无时不刻不再挂念他,你们是知道的,但是为了国家社稷,我只能忍痛割爱让他居住在外地,这样都能保全。太宗后尝持泰所上表谓近臣曰:"泰文辞美丽,岂非才士。我中心念泰,卿等所知。但社稷之计,断割恩宠,责其居外者,亦是两全也。"《旧唐书•李泰传》 剧照李泰
客居湖北郧阳的李泰争储失败的李泰在湖北郧乡,郁郁寡欢的度过人生最后时光。唐高宗李治永徽三年,聪明绝伦、才华横溢的李泰逝于郧乡,享年35岁。永徽三年,薨于郧乡,年三十有五。赠太尉、雍州牧,谥曰恭。《旧唐书•李泰传》而李泰的墓则位于,今湖北十堰郧阳区城关镇东1千米处菜园马檀山。唐代称此为马山。1958年初次发现唐朝墓,1973年郧县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了唐濮恭王李泰墓及李泰长子嗣濮王李欣墓,1985年又在此发掘出土了李泰妃阎婉和次子李徽墓。整个墓葬群是以李泰墓为中心,四墓皆绘有壁画,人物花卉栩栩如生,顶部绘有星象图。 李泰墓
两处共出土唐宫廷器物计金狮子1个、金镯9只、金块11枚、金钗18枝、金条19条和许多金片、玉璧2只、玉戒面3只、银盒1个、银簪18支以及银凤冠、银托子、铜镜、挖耳勺、陶罐、缽、盆、瓶、甑、杯、盂、瓷砚、铁釜、铁锁、石盒、铜钱,还有侍立唐三彩俑14个、牵骆驼俑1件、仪仗骑马俑20个、马上乐队俑9个、壁画16幅等各类文物442件。此外,还发现李泰墓周围有长175米的围墙及近十座墓。出土的文物和李泰的墓地规模,无一不显现唐朝社会的奢华,和没落皇子客死他乡的悲哀。 历史上有许多唐朝皇室子孙,被贬至湖北十堰地区,如庐陵王李显、李显的太子李重茂等,但这座墓是现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位于京畿长安(今西安)之外的唐朝皇室家族墓地。令人遗憾的是因为南水北调的原因,这个才华横溢王子的长眠之地,在蓄水之后沉没于碧波汉水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