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468|回复: 3
收起左侧

当你说“我觉得”的时候,你就掉入了“模糊思维”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4-10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看下以下场景,有没有觉得很熟悉:
主管来到你的座位上说:“你尽快把项目材料准备一下,明天要开一个项目组内部会议,我们要给出一个详细的计划跟风险点预对方案......”
你一边点头一边说:“嗯...好...知道了...行...”
主管走了后,你忙完手上的事情,准备开始做他交代的事情,这个时候你才发现:
“材料要什么形式?PPT格式还是Excel格式?”
“明天几点开会??”
“我手上有两个项目,他说的项目是我认为的那个项目吗?”
“风险点?我理解的是时间紧急,有可能无法按时交付的风险点,可是我理解的是对的吗?”
“材料最迟要什么时候准备好?”
这个时候你感觉要崩溃了,内心开始责怪自己:怎么主管说的时候,我没想到这些问题。然后开始纠结:是再去问主管一次,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准备?
最后鼓起勇气去问领导,结果领导不在座位,开会去了。于是你不得不把任务暂时放在一边,焦急的等领导回来。等待的过程中,你也无法专心的做其他的事情。
这种情况,在职场应该很常见。它不仅造成了反复沟通、等待对方给予反馈等时间的浪费,还会消耗我们的精力跟专注力。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场景,是因为我们的“模糊思维”。“模糊思维”是一种基于直觉和感性的思维方式。没有逻辑推理、没有理论支撑,更没有事实作为依据。“模糊思维”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多的麻烦,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
01 “模糊思维”的特点
1、我觉得
《暗时间》:我们平时所作的推理过程很大部分都是自动的,发生在潜意识中,而我们只能感知到一些中间结论。在跟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很多时候会有“反正就是这样,我感觉得到它是对的,但是你问我,我也说不清到底怎么回事”的体验。如果你不能从逻辑上支持你的结论,你怎么就能确信它是对的呢?难道你这么自信你的直觉是世界上最可靠的?
“我觉得”是一种直觉判断,靠的是人的本能和以往的经验总结。直觉判断是一种非常高效直接的做决定方式,在生活中能帮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工作中,如果过多的依赖“我觉得”,会显得我们非常不专业。
同事小李负责客户测试,就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场景化配置公司产品,给客户演示,促使客户下单。
有一次他在给客户演示的时候,发现某一个功能配置后,怎么都不起作用。在现场折腾了大概快一个小时,也没解决。整个过程中,客户越来越没耐心,产品经理跟客户经理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最后客户站起来说了句“等下次你们把问题解决了,在来找我们吧”就走了。
事后经过分析,找到了原因。小李在给客户演示的前一天,为了确保演示不出问题,用演示环境把整个配置流程走了一遍。之后,他就按了“恢复出厂设置”,把环境恢复为初始状态。他觉得,“恢复出厂设置”的功能就是把所有的配置都恢复为默认值。可实际情况是,演示出问题的那个功能,要通过后台删配置文件才能清除配置信息,故而导致他在演示时。
这一点,在产品手册里面写的很清楚,但是他在看到这个功能的时候,想当然的按照自己的直觉去理解,把这个章节给跳过去了。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使用“我觉得”“我认为”“应该是”“反正就是这样”等词汇时,我们就要注意了,我们正在使用“模糊思维”。

2、下意识
“模糊思维”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比如,现在很多旅游景点,设有玻璃栈道的项目。玻璃栈道是很安全的,可是大家走在上面的时候,依然害怕的想大声尖叫,这就是下意识在起作用。
我们的大脑保留了一些原始机能,有研究表示,对于恐惧,我们在14毫秒内即可感知;但是如果我碰了你一下,要花上500毫秒你才能体察到。正是这种“机能残留”,使得我们遇到危险或者复杂情境时,大脑会进入自动驾驶状态,用本能替代理性,形成一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意识。这种模糊的意识,其实就是“模糊思维”。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产生这种模糊的意识。比如,中午吃饭时,同事们忘了叫你,就会想: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好,会不会被同事没孤立了。如果领导在跟我说话时,语气不好,就会心里打鼓,是不是工作做的不够好,领导开始看我们不顺眼了。更常见的是,我们在面对一个复杂问题时,陷入“意识流”,跟无头苍蝇一样试错,而不是进行逻辑推理,有条理有方向的解决问题。

3、简化替代
《思考,快与慢》: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我们总是很难快速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此时快思考系统就会找到一个相关问题来回答,这个问题比原来的问题更易作答。我把这种回答一个问题而绕开另一个问题的做法叫做“替代”。
大脑喜欢简单的问题,倾向于采用“最省力模式”来运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在他的书中《思考,快与慢》中提到,当面临一个复杂问题,大脑在无法快速给出答案时,会倾向于寻找一个更简单的问题来替代复杂问题。这种非理性的简化替代就是“模糊思考”。

这种简单替换,会让我们无法做出理性的思考,对问题的回答也是从自身感觉出发,没有逻辑性和理论支撑。
02 如何克服“模糊思维”
要克服“模糊思维”,我们就需要“精细化思维”。“精细化思维”是一种基于理性和事实的,以逻辑推理为主要手段的思维活动。精细化思维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最小化他人歧义;二是无限接近真相;
1、使用5W1H思维方法收集任务和问题信息
5W1H是一种非常好的思维工具,它有助于准确界定任务和问题、抓住任务和问题的主框架,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有条例,避免遗漏。5W1H的意义如下:
①What: 要做什么事情?→→确定具体内容
②When: 什么时候做?→→确定起止时间点
③Who: 有谁参与?→→确定主负责人及参与人的角色和职责
④Where: 在哪里做?→→确定辅助部门的参与度跟相关责任人
⑤Why: 为什么要这么做?→→确定目标
⑥How to do: 具体怎么做?→→确定行动方案和计划


5W1H思维方式
我们以文章的开头为例,使用了5W1H后,所得出的详细信息:

有了这个思维工具后,既可以在领导布置任务的时候,尽可能的收集信息,也可以在后续执行任务时,对整个任务有更全面的考虑。
对于开篇的情景,我深有体会,特别是刚入职的时候。后来,我就把上述表格的模板打印出来放在座位旁边,当问题或者任务比较复杂时,就可以像填空题一样,把有用的信息填进去,这样可以避免思维混乱,从而漏掉关键信息。
2、使用5why分析法接近问题的真相
5Why分析法又叫5问法,就是通过不断的问为什么,来追究问题的根本原因,避免掉入“我以为”“我觉得”的直觉思维陷阱里,不断逼近问题的真相。具体问几个为什么不重要,重要是能找到问题的本质。
5why分析法,有一个经典的案例,是丰田汽车公司的前副社长大野耐一的使用案例,他曾用这个方法找到了机器停机的根本原因。

问题一:为什么机器停了?
答案一:因为机器超载,保险丝烧断了。---->换保险丝,规避问题(治标)
问题二:为什么机器会超载?
答案二:因为轴承的润滑不足。---->加润滑油,改善问题
问题三:为什么轴承会润滑不足?
答案三:因为润滑泵失灵了。---->换润滑泵,改善问题
问题四:为什么润滑泵会失灵?
答案四:因为它的轮轴耗损了。---->换轴承,改善问题
问题五:为什么润滑泵的轮轴会耗损?
答案五:因为加工过程中,杂质跑到里面去了。---->加滤网,根除问题(治本)
最后的解决方案是,在润滑泵上加装滤网,防止杂质调入润滑泵里。

如果把问题想象为一座冰山,水面以上的为现象,如果我们只解决现象,那么我们只是对问题进行了规避。然后在每往下一层,就越逼近问题的本质,在没找到根本原因时,所做的措施只是改善了问题。只有当我们找到了最底层,也就是根本问题,这个时候才能“一劳永逸”,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why分析法的精髓在于,每往下一层的结论,都是由上一层的结论推导出来的,中间没有“跳级”,也不会出现“真空”,从而不存在问题被简化替代的可能性。


3、有意识地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

《暗时间》:绝大多数时候其实我们都会不假思索地得到一些结论,就像上了发条的自动机,但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这些结论到底怎么来的,在思维的背后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
《暗时间》的作者在书中说到,如果把一个人的发言分为“前提”、“假设”、“逻辑”和“结论”四个部分的话,他发现大部分人只是在不停的下结论,摆立场,但是没有结论成立的前提、假设和个中逻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大部分的思维过程是发生在意识的水面之下。
为了搞清楚我们整个的思维过程,弄清楚我们到底是怎么想的,然后审视我们的逻辑推理到底哪一步出错了,就要把潜意识里的思维过程,从水中拎出来,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手段进行反思:
写。在我们进行思考时,很多思想在脑海里是模糊、抽象的。然后根据《金字塔原理》一书,一般人的大脑的短期记忆可以容纳7个项目,最多9个项目,因此记忆也是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思考,很容易杂乱无章,然后为了得出结论,就走思维捷径,也就是自己都没想清楚,就得出结论了。书写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文字还是画图,都能清晰明了的表现出我们的思维过程,方便我们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
教。能够把一件事情深入浅出的讲给别人听,并教会对方,才能证明我们真正的理解了。在给别人讲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又反刍了一遍。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想清楚,也不可能给别人讲清楚。
讨论。跟人讨论时,我们会不断地被对方质疑,同时为了说服别人,我们不得不拿出更深层次的理由。在这样一种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很多深层次的思维过程跟思维盲点,就浮现出来了。

结论:“模糊思维”更符合我们的本能,可是职场生涯中,要想不被我们的本能所驱使,则必须进行“精细化思维”。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有节奏的不断精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0-4-10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专业的思考啊,希望指导更多的实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4-10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4-1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