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武当山之榔梅祠:分别促成永乐皇帝大修武当山的两传奇高道,六百年后竟神奇相聚
行者老魏
2月2日我的武当山登山之旅是从榔梅仙祠开始。
从供奉“榔梅真人”李素希塑像的正殿出来,我信步来到偏殿。偏殿左侧神龛中供奉着一尊铜像,看到牌上写着“御赐张三丰仙像”,我突然一个“激灵”,如同触电——六百年前促成永乐皇帝朱棣大建武当山宫观的两个武当山高道,六百年后居然阴差阳错、穿越时空,再次聚首。这冥冥之中上天的掌控之力,不能不让人顿生敬畏之心。
榔梅仙祠
武当山第一祠——榔梅仙祠位于南岩宫对面的登山神道上。这座祠庙原建于元代,元末毁于兵火,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敕建,主要建筑包括:山门、主殿、配殿、厢房等。现存建筑为1992年重修。
榔梅仙祠远眺(拍摄于2021/2/2)
雪拥榔梅祠(网络照片)
榔梅祠虽然只是一座祠庙,在道教建筑中等级低于宫和观,但因为与真武大帝“插梅寄榔”传说息息相关,它自初建起在武当山就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地位。
相传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炼之初,曾灰心下山,经紫炁元君以“铁杵磨成针”的道理点化后,返山重修。当走到榔梅祠这个位置时,为坚定修炼决心,折了一段梅枝插于榔树之上,仰天发誓:“予若道成,花开果结。”后来,真武大帝经四十二年苦心修行,果然得道,榔梅也开花结果。
可能是对气候、雨水等条件要求较高的原因,榔梅这种全国仅武当山地区独有的水果“丰年实多,荒年则无”,因此在民间,榔梅成了“以验丰欠”的“神应之物”。
这些,都让榔梅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武当仙品——榔梅(拍摄于2021/2/2)
武当山道士中的“政治家”——李素希
榔梅仙祠内,南侧单层崇台之上的正殿内供奉着武当山高道李素希的塑像,殿内四周的壁画描绘的正是李素希向皇帝朱棣贡献榔梅的场景(见行者老魏头条号视频:《用几枚榔梅果就将明王朝和武当山捆绑在一起,这个道士不简单!》 )。
榔梅仙祠正殿(拍摄于2021/2/2)
李素希(公元1329年-1421年),河南洛阳人。中年出家入武当,师从“体玄妙应太和真人”张守清的徒弟单道安。洪武初年,任五龙宫住持。
正殿中的李素希塑像(拍摄于2021/2/2)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夏天,多年未曾开花结果的榔梅树硕果累累。李素希大喜过望,立即派遣亲信弟子易本中带上榔梅果和亲手写就的奏章,赴京城向朱棣进献“祥瑞”。在奏章中,李素希赞美朱棣为“真命天子”。朱棣很高兴,赏赐了李素希。永乐四年(1406年)榔梅树又结实,李素希再遣徒弟进贡,再获赏赐,同年诏李素希进京问理国治身之道,便殿赐座,礼待甚厚。自此,榔梅果成为明朝皇帝赏赐宠幸大臣的皇家专用之物、被官员和老百姓们视为可遇而不可求的“仙品”。
六年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朱棣征发30万军民夫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建成八宫八观共三十余处道教建筑。
朱棣在为庆祝武当山宫观落成而敕建的《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官之碑》(玉虚宫、紫霄宫、南岩宫、五龙宫、净乐宫的碑亭中均可见到)中写到:“肆朕起义兵,靖内难,神(指真武大帝)辅相左右,风行霆击,其迹甚著。暨即位之初,茂锡景贶,益加炫耀,至若榔梅再实,岁功屡成,嘉生骈臻,灼有异征。”
可见,真武大帝神佑朱棣与榔梅再实卓生嘉兆都是敕建武当山宫观的原因之一。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曾借真武神显灵蛊惑将士,激励士气。篡位上台后“执政合法性”一直是朱棣的“心病”。而“嘉应灵兆神品”榔梅连年结实,按照封建社会宗教与神权话语体系,这代表着上天对朱棣执政的“高度赞许”,而李素希民间宗教人士的身份,也代表着“民间”、“老百姓”对朱棣执政的认可,这对朱棣十分重要!
贡献几百枚榔梅果,就将皇权与武当山道教深度绑定,背后是李素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因此,可以说,李素希可以说是武当山历代道士中的“政治家”。
“神仙”张三丰
在民间,张三丰有各种神奇传说,而两三百岁仍鹤发童颜,让张三丰在民间有神仙一般的存在,世人称之为“张神仙”。因此,张三丰是朱元璋、朱棣父子魂牵梦绕的“养生与长寿专家”。朱元璋屡昭不至,朱棣登基后,派亲信大臣胡濙四处寻访张三丰行踪,终不得见。
配殿左侧神龛的“御赐张三丰仙像”(拍摄于2021/2/2)
永乐十年(1412)二月初十日,朱棣亲自为张三丰写信(见《御制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致香奉书,遍诣名山虔请。……拱俟云车夙驾惠然降临,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怀。”敬仰之情、殷切期望见面之意,溢于言表。
不到一个月,朱棣又给张三丰的弟子、道录司右正一孙碧云下旨(见《敕右正一虚玄子孙碧云》):“朕敬慕真仙张三丰老师,道德崇高,灵化玄妙,超越万有,冠绝古今,愿见之心,愈久愈切。遣使祇奉香书,求之四方,积有年岁,迨今未至。朕闻武当遇真,实真仙老师。然于真仙老师鹤驭所游之处,不可以不加敬。今欲创建道场,以伸景仰钦慕之诚。尔往审度其地,相其广狭,定其规制,悉以来闻,朕将卜日营建。……”这份圣旨明白无误地告诉世人,让孙碧云去勘察、规划,“卜日营建”武当道场,目的是“以伸景仰钦慕之诚”。
几个月后,武当山敕建工程开工,其中遇真宫专为张三丰所建,并且建在当年张三丰隐居的“会仙馆”旧址上。
李素希于公元1368年后进武当山修道,直至1421年羽化,在山修炼达五十三年之久。
张三丰于洪武初年(公元1369年前后)第二次来到武当山,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悄然云游,不知所踪,在武当山隐修达二十年之久。
两位高道有近二十年时间同时在武当山修道,二人是否见过面,已不得而知。张三丰隐修武当山时,已是名满天下,而李素希只是个普通道士,不可能不知张三丰大名;二人都曾在五龙宫修炼,因此见面、认识的可能性是极大的。二人分别以个人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朱棣,间接促成了朱棣大修武当山道教宫观,都为武当山道教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榔梅仙祠偏殿的这尊“御赐张三丰仙像”由皇帝敕命在北京铸造,并派太监专程护送至武当山,安奉于遇真宫。后因遇真宫建筑损毁,先移至泰山庙(武当山文物所),后又移至榔梅仙祠偏殿安放。
榔梅仙祠偏殿(网络照片)
六百年后,原本供奉在不同宫观的二人塑像,却阴差阳错、穿越时空,神奇地在榔梅仙祠聚首。
这不能不让人感慨天道轮回,万事有因!
你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