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于2018年提过《关于十堰市三校合并重组方案的思考》,建议采取1+2模式重组十堰市本地高校,即:“建强”一所“国内一流”大学——湖北交通大学,“建实”两所教学型独立学院。鉴于国家独立学院转设政策调整,十堰市“十四五”期间推进高校资源整合以及南水北调京鄂对口协作等,提出“京鄂对口协作援建湖北交通大学”。 一、事由: (一)“十四五”期间,十堰市将推进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主体,联合湖北医药学院、汉江师范学院、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组建一所高质量综合性大学。相比湖北省其他地级市,十堰市驻市高校较多,但是存在单一高校办学规模偏小、办学资源紧缺、学科发展缓慢、高层次人才紧缺等突出问题,长期制约驻市高校发展。亟需整合资源,建设一所“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大学”,让大学引领城市,城市涵养大学,不断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活力。如何有效整合十堰市高校资源,如何确保整合后的高校能够达成预期建设目标,需要一个符合十堰市高等教育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自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以来,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通水五周年,北京市接收到丹江口水库调水超过52亿立方,占城区供水的70%以上,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00万人。2020年12月,张启鸿副市长带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汉江师范学院、湖北医药学院、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前往北京调研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北京市属高校。北京市属各高校负责人表示,将利用好对口协作平台,同十堰一道携手并进、共谋发展,把高校间合作关系拓展得更加深入,在相互合作中实现共建共赢。 (三)十堰与北京市建立健全对口协作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多层次协作,既深化生态环保协作,又积极开展产业协作。自2014年以来,北京安排协作资金32亿元、实施项目900多个、支持河南、湖北水源区的发展,对核心水源区的十堰先后投入协作资金13.5亿元,实施项目400多个、帮助20多个贫困村发展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对口协作资金投入的项目比较主要集中在水源地保护和产业扶贫方面,项目多,取得的成效显著,但比较零散,资金使用效率有限。 (四)十堰与北京市对口协作以来,形成了“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中国工程院“双百行动”等亮点项目,但是北京的院士专家短期来十堰考察,能够为十堰产业发展、技术提升提供一些建议,却无法解决十堰市本地高层次人才紧缺的现状。高层次人才的汇聚,需要有高水平的平台做支撑,而建设一所高水平的“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大学”——湖北交通大学,是最好的汇聚高层次人才和高端智力的有效事业平台。通过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打造人才高地和科创高地,从而有效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二、建议: (一)采取“3+1”模式高质量组建“湖北交通大学”。“3指三所驻市高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湖北医药学院、汉江师范学院等院校;“1”指一所三甲医院:十堰市人民医院、东风总医院或者太和医院。 “交通大学”是一块金字招牌,新组建的学校实力不足,很难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学子的认同(襄阳市希望组建“湖北交通大学”,但是本地高校的学科专业不足以支撑“交通大学”)。首先,“交通大学”的主干或优势学科专业布局必须与“交通”高度相关,其次,国内的“交大”要么和最早的几所“交通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北京交大、西南交大)有历史渊源,要么在“轨道交通”(兰州交大、华东交大)或“道路交通”(重庆交大等)等领域具有学科优势。 汽车产业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是“道路交通”的重要领域之一,“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原为机械工业部、教育部和东风汽车公司共建高校,学科专业围绕“汽车全产业链”,汽车特色鲜明,行业背景深厚,具备筹建“湖北交通大学”的优势学科专业基础,国内还没有以面向“汽车产业”为主体学科专业的“交通大学”。为什么要加入一家三甲医院?湖北医药学院医药学科已形成一定的学科比较优势,是省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但还没有附属医院。“湖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容易得到各方支持。附属医院对拥有医科的大学至关重要,国内外知名综合性大学建有医学院同时拥有附属医院,可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方面起到互相成就的重要作用。汉江师范学院在基础学科、人文学科和师范类专业方面历史悠久且具有相对优势,与工科为主的汽院,医科为主的医药学院都有互补关系。 因此,采取“3+1”的组建模式在“汽车领域、道路交通领域、生物医药和人文学科”等几个方面都具有相对优势的综合性大学,新组建的“湖北交通大学”办学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师资队伍达到3千人以上,学科专业覆盖“工学、医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哲学、艺术学”等11个门类,形成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达到“汽车特色、医工结合、文理兼容、交叉互补”的办学目标。全面提升新组建“湖北交通大学”的综合实力。 (二)京鄂对口协作,援建“湖北交通大学”。把援建“湖北交通大学”作为“京鄂对口协作”的首选重点项目,2014年以来,北京投入十堰的对口协作资金主要用于水源地保护和脱贫攻坚。“十四五”期间,是十堰市建设“绿色生态市、现代新车城”的关键时期,是建设现代化强市的重要时期,建设一所国内名牌大学,对于十堰市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把建设“湖北交通大学”作为“京鄂对口协作”的首选重点项目进行投入,符合十堰市发展战略。通过积极争取北京市、湖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工业与信息化部和东风汽车公司的支持,可以提升新组建大学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资金筹措能力,可以有效减少社会舆论的阻力,更容易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学子的认同。 (三)利用京鄂对口协作平台,筹集“湖北交通大学”建设资金。把援建“湖北交通大学”作为“京鄂对口协作”的首选重点项目,争取更多的对口协作资金,用于援建“湖北交通大学”,积极争取湖北省人民政府的配套资金或者政府债券,十堰市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和土地资源,再加上几所高校的自筹资金。每年筹措资金3个亿左右,前三年主要用于新校区(主校区)的扩建,可以有效解决“湖北交通大学”建设的资金筹集问题。后续资金投入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和创新平台建设,筹集资金加上几个学校现有资金,使“湖北交通大学”的年度运行经费达到15-16亿。从资金保障方面,与武汉科技大学相当,能够满足“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基本经费需求。 (四)利用京鄂对口协作平台,邀请北京知名高校援建“湖北交通大学”,把援建项目做成“京鄂对口协作”的样板工程。一是援建高水平学科专业。邀请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等全面援建“车辆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临床医学”、“生物医药”、“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文社科专业”、“师范类专业”等。二是援建高水平学科创新平台。围绕十堰市本地“山、水、人、车”等优势资源和人文历史,联合北京院士专家智力资源,筹建“汽车领域”、“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生命科学”、“武当文化”、“师范类”、“古人类学”等领域的高水平国家级创新平台。三是援建高水平师资队伍。人才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是推进十堰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量。利用京鄂对口协作平台,为“湖北交通大学”引进以双聘院士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在学科专业、创新平台、师资队伍等方面,对标“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大学”,援建“湖北交通大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办好高等教育利国利民。特别是对于十堰这样一个鄂西北贫困山区,汇聚各方资源,办成“湖北交通大学”,办好一所“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大学”有利于形成鄂西北地区的人才和科创高地,有利于鄂西北地区的文脉传承,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