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43|回复: 2
收起左侧

滨州一分厂凉皮 油田大院走出的美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6-2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凉皮,这应该是不少人的最爱了,不知道吃啥好的时候,“凉皮”这道美食总是不经意的在脑海中窜出来,要是你更懂得吃,来份“包凉皮”那才叫一个美味。
要说哪里的凉皮好吃,一分厂凉皮当属头魁,而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营业的姐妹凉皮又是一分厂凉皮中的佼佼者。这个身居油田大院的店虽然只有几十平方米,但名气却不小,且不说市区每天都有排队去买凉皮的市民,就连县区的人都特意赶来捎带,还动不动就几十份的打包,因为人气太旺,这里成了一分厂小吃街的网红打卡点。



滨州一分厂凉皮 油田大院走出的美味-1.jpg


姐妹凉皮店的凉皮有多好吃呢?或许是食材多了点,或许更多的是老板吴秀梅、吴秀芳的为人处世,“您爱吃酸菜,我多给您放点,不多要钱。”这份豪爽是滨州人热情好客的态度,也赋予了凉皮这道美食浓浓的人情味。



1988年开店 7毛钱一份
姐妹凉皮店在胜滨小区西区的美食街上,远远看上去这里和其他店面没太大区别,最显眼的不同之处就是店外张贴的“网红手工卷凉皮”。


早上十点之前,店里生意还不忙,店主吴秀梅和丈夫便打扫店里的卫生,摆放早已备好的凉皮、面筋、辣椒油等。
1988年,22岁的吴秀梅嫁给了在油田上班的丈夫,婚后的她和姐姐吴秀芳一块跟着陕西婆婆学做凉皮,当时滨州卖凉皮的还不多,吴秀梅说那时一分厂里包括她在内的八个妇女是做凉皮最早的,那时生意也好做。
“第一年我和姐姐在马路西边的板房里弄了个店,我们一个在店里卖,一个骑三轮车出去卖。”吴秀梅说,那时的渤海七路还没通,她骑着车子去新兴市场附近卖,通常车子停下没一会凉皮就卖完了,七毛钱一份的凉皮在那个年代算是奢侈的了。
凉皮太好吃 顾客愿意等
和吴秀梅聊天的工夫有顾客陆续光顾,吴秀梅热情地起身招呼。“两份包的,三份切的,谢谢。”市民小陈隔着窗口边说边扫码付完了款,从高中时期到现在做了母亲,十多年间小陈成了“姐妹凉皮”的铁粉,包凉皮是她的最爱。
上午十一点左右,店里的客人陆续多了起来,不一会的功夫小窗口处就能排起队伍,而且大多是一人带多份。包凉皮不比切凉皮,它的制作相对麻烦,但不管多忙,吴秀梅都会答应顾客的要求,有特别爱吃酸菜或者香菜的,她也豪爽的多加点,不多收钱。
吴秀梅的姐姐吴秀芳前些年因为家庭原因不再做凉皮,现在店由吴秀梅和丈夫来打理,但同住一个小区的吴秀芳时常会过来看看,人多的时候也会上手帮忙,吴秀梅也不忍心七十多岁的姐姐劳累,边忙边叫她回家歇着。
来吃凉皮的大多是周边的居民、上班族,也有一些慕名而来的外地人,排队等待的时候大家会互相体谅,离着近的让着离着远的、老顾客让着新顾客,谁也不着急先买了走,吴秀梅不忍心大家排队等待,凉皮里多放点客人喜欢吃的酸菜、花生、香菜是常有的事。
吃的是老味道 说的是老感情
“我吃她家的凉皮十几年了,第一次吃的时候才三块钱,那时我还是个小伙子呢。”特意开车十多里地赶过来吃凉皮的陈先生边说边指着两鬓的头发说,现在他已经冒出了白头发,儿子都快小学毕业了。
“我是老北镇人,从她骑三轮车卖凉皮我就吃,现在我都当奶奶了。”市民刘女士一口气买了六份凉皮,其中三份包凉皮,这是给家里的儿媳妇捎带的,因为常年吃凉皮,刘女士家里人也受她影响爱上了吃凉皮,“年轻人爱吃包的,看着挺有食欲,下次我也尝尝。”
店里店外吃凉皮的顾客,有年轻的学生,也有年长的老人,有上班族,也有创业者,有滨州人,也有外地人,人们在一起边吃边聊,吃的是几十年不变的老味道,聊的是家长里短工作日常。
透过小小的窗口,吴秀梅递出去一碗又一碗凉皮,33年间,吴秀梅家的凉皮价格从7毛钱慢慢涨到现在的7元,时间在变,人在变,凉皮的味道没有变,那一碗纯手工制作的凉皮还是老北镇的味道。
来源:鲁北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6-2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油建二部西院的凉皮,饸络面好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6-2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记得,推着三轮车的小姑娘在东院,88.89年的时候是5毛钱一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