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父母,如果她做好了饭菜,孩子在吃的时候一定要说:“哇,好好吃啊。”如果不说就会面露不悦。爸爸做了某件事,孩子如果不说:“爸爸你好厉害”,之类的话,他就会心生不满。总之,无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得到儿女的称赞。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孩子做了某件事情,他们抬起头来看着自己的父母,带着期许的目光,希望得到他们的表扬和赞许吗。
那么为什么会有颠倒过来的亲子关系呢?如果你曾经有过或者正在经历这样的父爱或者母爱。那么建议你看一看《长不大的父母:如何终止家庭创伤》这本书,书中举了各种关于亲子关系倒置的例子,会让你不由得感慨,这不就是我爸或者我妈吗?
书中说明了到底是什么造就了父母长不大,孩子又不得不在父母的被逼下快速长大的困境。以及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父母会有什么表现,孩子又会被教育成什么样。
1.什么是亲子角色颠倒?
“亲子角色颠倒”通常是一个人年少时由于父母没有满足其基本需求,待他为人父母后便利用孩子满足。例如,那些小时候没有被爱过的人,即使长大了,他们身上还残留了种种幼稚的欲望,总是想撒娇,为所欲为,想让地球围着他们转。这也就出现了开头提到的,希望儿女来称赞他们,来满足他们未曾被满足的需求。
《可怕的两岁》作者描述了孩子从刚出生,睁开双眼那一刻,就开始认为他主宰世间万事万物,一切都为他而存在,因他而存在。而父母爷爷奶奶天天蹲在孩子旁边,左蹦右跳,偶尔孩子微笑那么一下,他们就笑颜如花,而孩子则越发感觉自己是个人物。其实这些既不能怪孩子自以为是,也不能怪父母长辈过于宠溺,在两岁以前的他们就是需要爱。
然而那些人原本在需要父母爱的时候却缺失了,虽然后来长大成人了,但是这一需求一直都潜伏着,最终导致了他们将来从自己的孩子身上索取。也许他们试图从其他人身上索取过,例如妻子或者丈夫,但是毕竟对方是成年人,能挣钱满足自己的需求,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难控制。当然也有很多巨婴们,成功地把自己的伴侣裹挟成了自己的父母。
前些日子看到一篇报道,杭州一男子出轨,栏目组找上家门的时候,这位男士大言不惭地说:“让我老婆出面。”
这画面像不像小时候闯祸,让家长出面摆平。后来的事情,也印证了他老婆在他生活中扮演着母亲的角色。孩子她养,丈夫外面屡次出轨,找她处理解决。回家她再安慰丈夫一下“没事的,妈妈都做好了,你已经很棒了”。将来他们家的孩子要感谢妈妈,是她成功当了接盘侠,没有让年幼的他去照顾他幼稚的父亲。
可是现实生活中遇到闯祸不敢面对的父母,在他们自己无法解决内心的冲突的时候,并不是个顶个的把配偶或者亲近的人裹挟进来。他们通常会把弱小的孩子牵扯进来,毕竟欺负和控制一个没有独立的孩子要轻松得多。
而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极其不理想的环境,身边人不是发自内心地爱你,按照你的心里需求来对待你,开心了就好言好语,不开心了,在外面受气了,回到家里第一个找到年幼的孩子发泄一番。
2.亲子角色颠倒的种种表现
(一)孩子是父母的布偶玩具
在“亲子角色颠倒”的情况下,父母总是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做一些自己儿时想做的事情。而通常父母是无条件地让孩子完成自己儿时的愿望,而且是强制性的。比如,他们会强迫孩子开心起来。
这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一个父母买了很多玩具给孩子,而这些玩具是他们想要的,儿时却没有得到的,并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此时的他们是不允许孩子不开心的,因为他们觉得我已经做了够多了,作为孩子的你要开心。
换言之,这样的父母是在利用经济上、肉体上、心理上尚无法自立的孩子来疗愈自己“过往的心伤”。
《破产姐妹》中有一集MAX兼职的工作是照顾一对双胞胎,双胞胎妈妈碧琪一般都是在需要孩子衬托自己的时候,才会表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爱。她会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衣服和玩具,但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向周围人炫耀用的。
一次麦克斯来了,碧琪对她说:“我想抱我的宝宝,帮我抱个过来。”
麦克斯抱过来了其中一个,碧琪对她说:“我要的是另一个,这个是次品。”
她还会根据自己的喜欢,给还不会走路的,需要穿纸尿裤的孩子,美黑师给他们烤黑。结果出来的效果在她看来不理想,她说了句:“我想让他们看起来阳光点,而不是像个外籍劳工。”
一次麦克斯发现她给孩子包得太紧了,这样孩子不好呼吸,可她却说是为了看不出自己的孩子太胖。
这对双胞胎在母亲碧琪的手里,就是布偶玩具,需要你了拿来我看看。要是给别人展示了,我就装饰一下你。虽然剧中没有表明双胞胎母亲的成长环境,但是她的表现就是以自己的心里喜好,来决定对待孩子的态度。
(二)依赖孩子
他们又对那个孩子怀有敌意,这是因为他们对他抱有依赖心理,父母会要求那个孩子为他们当牛做马,当这些要求无法实现时,他们就会心怀不满,从而对这个孩子产生敌意。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可能在姐姐面前是“绵羊”,但在弟弟面前却成了“狼”。
我认识的一个阿姨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别人在妈妈的怀抱里的时候,她独自一人,别人被妈妈关心爱护的时候,她也是孤独的一个人。但等她成年结婚了,很幸福。丈夫对她言听计从,婚后又育有一儿一女。她对两个儿女的态度截然不同,原本我以为她是重男轻女,看到这本书之后,也许用亲子角色颠倒来形容更加贴切。
她对女儿时常是怒目而视,如果女儿稍有不顺从,就非打即骂。等女儿结婚了,她对女儿的掌控依旧没有放过。无论是在电话中还是女儿回娘家了,只要女儿的行为不能满足她的要求,要么挂电话,要么说极其难听的话。在她的概念里,似乎女儿要不分场合不分情境地为她服务。
她女儿时常心累地说,我妈就像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比我女儿还不懂事。自她有记忆以来,就觉得她妈妈的心理年龄没有超过十岁。她一直在想等年纪大了,妈妈会好了,但其实不然,年纪越大越固执,对女儿的依恋越强烈。
(三)施恩图报
施恩图报型父母,希望每一个日常行为都要让孩子对他们感恩戴德。明明是可以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他们也希望孩子能开口求他们,并以恩人自居。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如果有人对他们施与善意,他们也会觉得对上是不是在“施恩图报”。
比如,一位父亲总是对孩子说:“我是为了你才这么辛苦地工作的,要不是因为你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我至于这么辛苦吗”通过这样的话语将“父亲对我无比重要”的观念灌输给孩子。
洪兰老师曾经讲过,一天晚上她在地铁站碰到了同事的孩子,那小姑娘一见到她抱着她就哭了起来。原来是和妈妈吵架离家出走了,然后没带钱,只带了一张公交卡。她就一直在地铁站徘徊,她又不想回家。洪兰老师一边劝她回家,一边了解情况。原来是她妈妈管得太紧,还时时对她说:“我混成今天这样子,为你牺牲了多少。”而孩子却觉得为什么你要为我牺牲呢,我宁可不要妈妈牺牲。
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只以为是妈妈太累发泄一下,现在看来用施恩图报来形容这位妈妈也许更加贴切,养育儿女是父母的责任,而有些父母就动不动地摆出一副施恩于儿女的样子。
3.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
我们需要做的是看遍世间形形色色的人,学会欣赏其中的不同。要注意,审视一个人的时候,不要看权力的大小与金钱的多少,而应该看人格的高低。这是人为了获得幸福所应具备的基本态度。即使你很不幸,接近而立之年还生活在“亲子角色颠倒”的环境中,只要你能学会以这样的态度待人接物,一定能够拥抱幸福的未来。
如果一直在亲子颠倒的环境下成长的人,再不多去看看人与人的不同,也许都不知道自己生活的环境有问题,以为别人的父母也是这样,别人家遇到事情也是这么处理的。如果不幸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再继续以这样的教育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只会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循环。所以我们要学会观察,学会去欣赏其他的人和事,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先发现自己是否身处其中,才能改进自己的状态,未来有了孩子对他负责,不能让孩子弱小的肩膀承担着作为父母的角色。
书中在最后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离开对方,这不是指彻底的断绝关系似的远离。而是要构筑自己的防卫城墙,在遇到亲子颠倒的事件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把自己从中抽离出来。不要陷于其中,让父母的不幸在你身上反复上演。
无法获得幸福的人不论眼前是“有毒的食物”,还是“健康的食物”,他们都会无差别地摄入,最终成为一个“有毒的人”
所以在成为父母之前,是不是该清一清毒,再要孩子,要么对孩子太不公平了。一切的错也不是他们造成的,是父母没有得到他们父母的关爱。
苒藜:记录日常所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