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色晚年
文/刘雨歌
一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关爱老人是我们一直坚守的信念和原则。前几日,我随朋友程明云来到十堰市东风中医老年护理院,她是这家护理院的院长,我称她为“店小二”,为什么会说她是“店小二”呢?
原来,她们的这个机构是医疗和护理为一体的疗养中心,虽然占地面积不大,所容纳老人和职员不多(总共一百来人),其中,老人七八十位,工作人员30余名,包括医护、厨师、保洁、护工等。但有五六十人的生活都不能自理,每顿饭都需要护理员一口一口地去喂,为了保证所有老人们每顿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一到饭点儿就全院工作人员无论是领导干部或是医护职工都将全体动员,即便如此,他们每人都要负责三人以上,有时更多,程明云也不例外。多少年来如一日的伺候着,这些老人们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也享受到了幸福又快乐的时光。
程明云带领工作人员无微不至地关照老人,加上她和蔼可亲的态度,久而久之便赢得了社会上相当不错的口碑;不仅如此,她对全院上下各项琐碎事情的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处置都很得心应手,得到院领导和七十多位老人家属的一致好评;为之,我把她称为“店小二”和“活菩萨”。
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这些老人还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呢?她拥有二十余年的医护专业经验,完全可以选择其他岗位。可看到这一个个年迈的老人,她的内心动容了,于是毅然选择了奉献爱心这条看似枯燥却又幸福的路。
二
走进护理院的小院子,小场上一幕温馨的画面让我停下了脚步。一位叫张申生的老人看上去那般健壮,可腰里挂着一条长长的尿袋。即便如此,他依然中气十足,正激情澎湃的为另几十位老人演唱着红色革命歌曲,原因是院里每个月都要给本月生日的老人一起庆生。关键是这几个过生日的伙伴中有一位是抗美援朝老兵,现年已91岁高龄。
这位老兵叫李经贵,这时他身着军绿色外套,藏蓝色的裤子,手拄着拐杖直立在一边,全神投入地听着老伙伴为他而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声在院子里飞扬,久久回荡。李老爷爷那双昏花的目光沉甸甸的,他似乎从张申生的歌声中又回到了六十年前,回到了年轻时上过的战场。他是那般怀念,又是那般恭敬。直到张爷爷的歌声落下,他才低下头慢慢转身步履维艰地走进自己的房间里,我随着他那艰难的步伐也一同走过来。
李老的房间很干净、很整洁,我向老人阐明采访的来由后,他颤颤微微地去打开柜门,从里面拿出一个白色的袋子,袋子裹了一层又一层,里面装满了他的一生所获和全家的幸福。一张四世同堂的照片是他的最爱,他拿起照片向我一一介绍着他的子孙们,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经过简单地采访我记下了这些信息:
李经贵,生于1930年,1947年参军,1956年转业。期间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解放初期参加了均县战争、襄阳战争,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转业后被分配到郧阳地区林业局,1969年十堰市成立后调任十堰市林业局,直至1990年退休,但不退岗,继续留任至1994年才正式离岗退养。
2015年,已有85岁高龄的李经贵与妻子一同来到十堰市东风中医院护理院,在这里一住就是六年。他选择这里的原因是,他的家属了解到这是一家集医疗、护理、养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护理院。因为李老有帕金森综合症,四肢抖动的厉害,加上平时有个小问题,医治很方便,有时几粒中成药就可见效,所以他的家属便很放心的把他交给了护理院。
我与老人交流时能感受到他对当下生活的满意。还有好几位老人,我都与他们有一些简单的沟通,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身体健康需要和精神陪伴的需求才选择这里的。还有一个特殊的是一家三口都在这里疗养,已经多年了,用那家爷爷的话说,他们在这里比在家里幸福得多得多。
临别时,我突然想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里面的一句话:“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涌现过无数个让人动容又美好的孝道故事,这样的美好也是我们每一个生命在即将轮回时所追寻的时光和最善的人终。
三
前段时间我在清华大学韩秀云教授的一本书看到过这样一个话题,书里大概讲的是关于我们中国当今社会养老问题与日本的养老产业的一个分析和建议。韩教授讲到:日本是一个高龄化社会,大部分65-75岁老人的健康状况良好,75岁以上的老人才需要看护。而日本老人选择养老机构,首先看品牌,其次看膳食服务,然后看费用,接着看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关系,最后看养老机构的地址。日本社会的养老机构一般会提供以下四种服务。第一,日间照料。老人上午从家里过来,在这里吃饭、活动、锻炼身体;进行心理康复、语言康复训练;下午由工作人员给老人洗澡,吃过晚饭后再送他们回家。第二,短托。很多老人在家里需要家人看护,如果家人有事,就会把老人送来。短托一般可以选择七天、十五天个月,家人可以办完事后再接老人回家。第三,养老院模式。老人可以长期居住在这里。第四,上门服务,也可以说是家政服务。工作人员可以提供和老人聊天给老人体检,帮助老人洗澡等上门服务。日本的养老模式是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院养老这三种服务,统一交给一个养老企业,让企业来管理。这种产业化的养老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既为人子,赡养和孝敬父母乃天经地义之事。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的大幅度提升,农村居民大量涌入城市,而在农村兴起的“转流养老”进城后却很难实现,老人们也很难得到满足。年轻人都要在外奋斗,空留老人在家他会孤单会寂寞,左邻右舍也不像农村那般亲近自然,如何让所有的夕阳都有一份完美的落幕成为社会日常广泛关注和探讨的话题。老人们年轻的时候或面朝黄土背朝天,或戎马一生为国奉献,辛辛苦苦一辈子,到老了没有好身体,再没有好的养护环境和医疗条件,那么他们就只能忍着病痛与憋闷,等到西阳西下了。
我想,唯有全社会关心关注养老事业,才能为老人们和将来要成为老人的我们营造一个金色的晚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