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60|回复: 0
收起左侧

[亲子教育] 十堰罗淼心理丨反哺父母角色错位:孩子不是父母的成绩单,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1-6-13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堰罗淼心理丨反哺父母角色错位:孩子不是父母的成绩单,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亲子团体课中,一位4岁龙凤胎的宝爸问孩子报什么班好。
黄杰老师回答,6岁前最重要的2件事是,吃饭和睡觉。
此言一出,自然是大笑,笑过则是深度的讨论与思考。
看着“鸡娃”“攀比”“焦虑”的家长和“茫然”“失落”“抑郁”青少年,真忍不住想劝诫家长别急。
然而多说无益,也许只会落个站着说话不腰疼……末了,还会扔过来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什么是父母以为的孩子起跑线呢?
01
家长们心目中的起跑线
十堰罗淼心理:众所周知,家长心中的起跑线是——认知类学习。
包括幼儿园阶段,读完小学一二年课程,小学一年级要将三年级的课程学完,五六年级时将初中的课程学完一遍。
不敢想象有多少孩子被这条设定好的起跑线绊倒,而家长们依然趋之若鹜。
于家长而言,漫长跑道的起跑线,是绊脚石还是助跑器,要试过才行,万一耽误了呢?
尽管家长们隐隐感觉起跑线有问题,因为现实是孩子们丧失更多童年,更多与玩伴在一起的时间,更多生活能力的被剥夺、睡眠不足。
但此信条依旧推动家长们催促孩子上路,早到早“优秀”,至于到达终点后还能做什么,怎么做,能不能做……家长们就鞭长莫及了。
前几天,付丽娟老师发文说,教育内卷,少有孩子幸免,不知哪天遇难。
她谈起朋友的孩子小学一年级,考80多分在全班倒数。多数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学口算、写字。到了一年级,那些少数没有提前“参战”的娃,成了孤独的另类。字写不好,试考不好,卷子做不完……原本活泼开朗的娃抑郁了。
可字写不好,口算太慢,卷子看不懂,这是正常的一年级的学生,反而是那些早早就表现“好”的孩子,才是“异类”。然而令人无奈的是,当父母看到别人孩子字写得工整,考试拿高分,会没有思考的嫌弃自己孩子的“正常”。此时的“优秀”,也许是注了激素的鸡肉。
高焦虑驱动下,“起跑线”无形横亘于所有家长心中。其背后看不见的恐惧满溢。满溢的恐惧流向家庭的情感洼地――孩子。此时他们背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奔跑,至于为谁跑,为什么跑,却并不清晰。

02
“赢”在起跑线的孩子却中途退出了?
十堰罗淼心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设计作品真实的记录了部分深受郁抑郁症困扰的学子内心。
这些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是未来可以大有所成的“天之骄子”。他们自幼成绩优秀、名校光环加身,然而他们自己却迷茫、焦虑、深陷人生价值困境,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一个外人看起来青春美貌的女孩,暗自祈祷自己能在25岁患上重疾,从而“自然”离世。
下面是摘录的《名校生抑郁,“天之骄子”的价值困境》片段,走近名校生,看看他们经历了什么?
大三的冬天,林枳发现自己没有任何想做的事,浑身的力气都被抽走,觉得一切都没有意思,生活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之所以要考最好的大学,是想让周围的人看得起她,“想让他们眼中的我是很好很优秀的。”学习是唯一可以证明自己的途径,也是唯一可比较的标杆。
林枳觉得,自己所有的“优秀”仅仅会让她被别人“看重”,而无法让她发自内心地拥有任何成就感。“我既不优秀,也不快乐,只是一条忧伤的咸鱼。”
最糟糕的时候,她有过不受控制的自杀意念。“像一个没有在走的钟,好像挂在墙上也可以当做装饰,但是存在又没有意义,摘下来也不是不行。”
……
据说林枳母亲年轻时学习很好却没有文凭,于是把人生失败归结于此。要女儿“成绩永远要摆在第一位”,女儿是她全部的希望。
林枳被确诊重度抑郁后,母亲认为她“在为不求上进找借口”。家人无法接受她的“不想再优秀”。
一群“赢”在起跑线上的优秀孩子,不能跑了,还会在一段时间内迅速从众人眼里的“优秀”变得寂寂无声。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成人和儿童是两极。
成人看重的是学历、名校、职务、地位这些外在物化的社会价值。
儿童是活在生命价值系统里,那里是爱与尊重,理解与被抱持。
如若,儿童从小被物化的训练,当教育被赋予某种功利,儿童内在更多的创造力、感知力被忽略,形成“空心”。当到达某一阶段性目标,空心塌陷,抑郁随之而来。
相反,儿童从小被如其所是的对待,比如当进入完美、执拗、秩序等成人无法理解的敏感期,能被理解到这是成长使然;当儿童在规则意识建立时,不用头脑去教育,而是读出他的内在想法,尊重他的感受;当儿童情绪到来,带着爱倾听、抱持他的情绪;当对儿童进行如厕训练,不对其大小便进行过度控制……
儿童用生命的头六年,创造一个自我,再用六年发展一个自我,再用六年,建构一个自我,这样经过3个6年的发展,18岁到40岁之间,会把创造、发展、建构的自我放到社会中去实施。
生命完整的成长此时才结束。
那些看上去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却中途退出。
他们经历了什么?起跑线又是什么?
03
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
十堰罗淼心理: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也许部分地给了大家一些思考:
米桃是被公认的“天才”,是不上补课班的第一名。为了让成绩提高得更快,米桃被家人拼命地往补课班里塞。
田雨岚从小和妈妈四处逃荒,后来妈妈重组家庭,条件虽变好,却寄人篱下。这让她内心脆弱敏感。她认为只有靠自己挣来的才踏实。于是孩子的成绩成为她要牢牢抓住的东西。
南俪开始时重视素质教育,当田雨岚在她面前不断凡尔赛儿子学习成绩,她被迫鸡娃。
三个家庭中,田雨岚逼迫孩子学习,压得孩子完全没有喘息空间,孩子严重心理抑郁;南俪被迫鸡娃,孩子无法适应突然间地快节奏,躯体化症状频现;米桃在父母高焦虑期盼中,压力越来越大,成绩下降,被迫回乡。
我们才发现,孩子不是父母的成绩单,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1 角色混乱孩子反哺父母
教育部官宣,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我国1272所本科层次高校中“双一流”大学占比11%,而“一流大学”则仅有3%。即使在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北京、上海等省,“985院校”录取率也不超过6%。
我相信这些是让无数家长们焦虑的冰山的一角。
身为父母本已在现代教育体制的催生下极度疲惫,带着各自原生家庭的创伤养育孩子,除了焦虑,也许还有无尽的恐惧。且越焦虑越恐惧,越恐惧越焦虑。
三个家庭中的创伤都无意间传递给了孩子。米桃成为全家人跨越阶层的希望。于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期望,她压抑和隐藏自己;田雨岚牢牢抓住孩子的成绩,让孩子不敢、不能有丝毫放松;直到孩子无法再优秀下去……
看起来南俪的家庭是最幸福的,对孩子实行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然而,这也竟源于自己的童年不幸。我想,在她想要孩子快乐的同时,也许是在照顾得满足当年那个不快乐、不幸福的自己。
而这一切发生在无意识中,当内在情绪满溢,流向孩子,本该涵容孩子情绪的父母,却将孩子情绪容器撑破。
孩子压抑自身内在需求和感受,转身照顾父母,此时成人站到代际线下,孩子则被迫上升到代际线上,反哺父母。
如若父母能在陪伴孩子成长中,随时觉察,这是我的想法、我的人生还是孩子的?把学习的事交给孩子,让孩子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纯粹而清爽,学习也许不会因背负家长跃层的希望而变得沉重。
如若父母能如其所是的看见、尊重、理解、接纳孩子,他们更有可能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持久耐力的奔跑,更有可能发展出责任与感恩。
如若父母能在孩子遭遇挫折时给予坚定、安全的支持,他们更能做好自己,拥有更好的人格弹性、更强的抗挫力。
如若父母能在孩子成长中照见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借由否定、贬低孩子来满足自恋,他们更有可能发展出内在有力量的真实自我。
2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怎么做重要
不管你有多高学历、多少证书,多高职务,多少可以物化、外化的证明或标签,都不能证明你就是合格的父母。
不是所有的标准,都能被证明的。
一个人一生得到多少爱,多少理解,多少尊重,多少积极正向的关注,一个人的情感银行里有多少存款,没有办法计量。
生活中恰恰是这些没有任何证明的东西,决定着一个人的一生能走多远,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被焦虑的洪流所裹挟。
孩子的生命价值系统里,藏着他真实的自我。决定一个孩子一生的起跑线,是生命价值系统。生命价值系统的培育,来自父母。
科胡特说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怎么做更重要。
【罗淼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服务项目】:心理健康测试  心因问题治疗 异常心理诊治  个人情商提升  青少年问题管理 家庭关系问题  婚恋能力培养 亲子关系指导  心理培训督导 员工情商培训  企业EAP服务
罗淼心理咨询、心理培训、情商训练、企业援助——让生活更美好!
预约电话:07198228727\13597862277
十堰地址:张湾 罗淼大厦1505室(紧邻邦辉国际酒店)张湾罗淼·心理地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