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21|回复: 0
收起左侧

世界是孩子们的课堂,孩子们是父母的榜样,亲子一起修炼成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6-14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月的高考已落幕,幼升小的衔接班又火了起来。热播的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中,一群家长为孩子的上学所采取的各个手段中,私下培养孩子课程衔接特别扎眼与扎心。

世界是孩子们的课堂,孩子们是父母的榜样,亲子一起修炼成长-1.jpg


有些家长认为并没有必要提前学习,毕竟孩子上了小学还会继续学,要是全学会了,上课不好好听讲;但有些父母认为,如果不学的话,一开学节奏那么快,孩子跟不上老师的步伐,最后累的是父母自己。
为什么幼小衔接这么火?为什么家长热衷于参加幼小衔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孩子后面站着的都是一个焦虑的家长。
这与父母的焦虑有关系。父母焦虑一方面是养育孩子成本高昂,一方面是担心孩子“全面发展”但成绩不佳。
当然,除了幼小衔接,还有小升初,乃至于高考,每一个关卡之下,都有一群焦急的父母。孩子现在生活的时代与我们的时代相差甚远,大不相同,他们从小就接触到与众不同的外界环境,他们也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发展。这些都是张华老师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一书中所提到的。

世界是孩子们的课堂,孩子们是父母的榜样,亲子一起修炼成长-2.jpg


张华老师是何许人也?他是少年商学院创始人。《世界是我们的课堂》是张华老师集10年研究与实践写成的一本“未来之书”。它主要讲述了如何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家长又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与调整我们的教育,还有未来的教育又是什么样子等等。它在缓解家长对于求学路上的焦虑做了分析并分享,帮助家长更好地助力孩子身心平衡的发展。
01 教育中常见的三个误区
每个人对家庭教育有自己的不同理解,通过日常中的观察发现,有三个很普遍的误区:
误区一:“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是很多“鸡娃”家长的座右铭,甚至之前还出现过“赢在子宫前”的言论。受到外界的环境影响,这些家长用自己“超前”的眼光,看到孩子“未来”的世界,他们“自我思考”后开启的让孩子如何快人一步,如何更早达到“成功”彼岸的教育模式。

世界是孩子们的课堂,孩子们是父母的榜样,亲子一起修炼成长-3.jpg


这个最典型的就是在电影《小王子》中那个单身妈妈和小女孩。电影《小王子》中,单身妈妈未来让小女孩获得“成功的人生”制定了严谨的人生规划,可以具体到什么时间喝水,什么时候吃饭等这类的生活细节。
小女孩在遇到那个老人之前,她每天都在按照计划执行,就像我们日常的“打卡、打卡”,一项项的完成计划。看到小女孩的时候,家长们是不是可以看到我们孩子的影子呢?
误区二:学习不好才去私立
什么是私立学校?在我的身边还有一波人,他们认为私立学校是有钱人去的学校,是孩子考不出好成绩但家长又想孩子考上大学去的学校,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私立学校就是费钱而已。
不可否认,在有些四线乃至无线或者更偏远的县城,确实存在一些私立学校,家长只要采用一些“方法”,孩子就可以进入私立。这些家长让孩子进入私立学校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学校一般是寄宿制,可以严格管教孩子,家长将家庭教育转移到学校教育中;一是孩子学习不好,多一个考学门槛,孩子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入“大学。

世界是孩子们的课堂,孩子们是父母的榜样,亲子一起修炼成长-4.jpg


误区三:孩子学习成绩才是硬道理
“成绩不好别跟我谈理想,你只要学习好,考上大学,你随意。”
这是身边一个高中生妈妈跟我说的,她还说“都在说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但面对着‘高考’的独木桥,你是不是敢把孩子放开呢?“她承认综合教育的优势,但她也很在意孩子的未来走向。用她的话说”我也想给孩子全身心做自己的机会,但不刷题,我过不了自己内心那一关。如果没有大量的题型积累,孩子如何才能够应对更加复杂的考试?“
在初中课本上,我记得有一个很形象的漫画:画上是一个女孩看到炉子上的水开了,不是伸手提壶拿下来,而是扭头喊‘妈妈,水开了’。孩子日常被父母带偏的节奏,大概就是如此吧。

世界是孩子们的课堂,孩子们是父母的榜样,亲子一起修炼成长-5.jpg


02 教育问题常见三大误区的原因
家庭教育就像开花一样,它需要细心的照顾,需要用心的浇灌,等待适合的时机,才能够真正的展示出它本来的样子。
1.家长的“输赢论”
《陪你一起长大》是四个不同家庭面对幼升小的不同态度。其中林芸芸一家特别扎眼,不管是他们一家的生活条件优越性,还是顾伟对待家庭教育与林芸芸的那种“大男子”主义。林芸芸全职在家的义务就是将孩子新月培养成“成功”的样子,琴棋书画都要精通,并且要在所有的人面前惊艳,甚至都想好了孩子要去更高级的学校,而不是传统的学校。

世界是孩子们的课堂,孩子们是父母的榜样,亲子一起修炼成长-6.jpg


这部电视剧接地气在很真实地表达了大多数家长的焦虑与认知。顾伟的这种“输赢论”,“赢在起跑线上”就来自成年人对于社会的认识,还有自身成长的反思,这是一种投射,就像我们俗话说的“缺什么补什么”。就像张华老师《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书中提到的“怪圈”:疫情期间,孩子有了时间但失去了自由,更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到了补习机构。家长期待孩子抓紧时间没有错,但方式有些过激。
2.私立V传统
我的身边,也包括我,很多时候会将私立与传统学校、教育做对比。大多数认为,私立学校内容丰富,但不适应应试教育,而传统教学循规蹈矩,甚至还有题海战术,但对考生非常有利。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知与对比呢?因为私立相当于传统教育还是少,并且确实不乏一些私立存在一些与目前状态“不合时宜”的作为。这种“不合时宜”更多的是获得孩子的喜欢。
3.高考是“独木桥”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前提是先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手中,比如走过高考的“独木桥”。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试过“独木桥,它很残酷但又很现实。很多人甚至都没有接触到高考的“独木桥”就失去了机会。但是否这个独木桥走过了就一定要好过其他人呢?

世界是孩子们的课堂,孩子们是父母的榜样,亲子一起修炼成长-7.jpg


高考在很多人眼里非常重要的原因有二:一是自己是高考改变命运的代表,孩子自然也需要这种能力;二是自己没有这个改变的机会,倾注资源让孩子“鲤鱼跳龙门”。不管是哪一种,它们都是家长的认知的反馈。孩子没有自主选择权。
03 如何改变对现代教育的认知?
我们分析了教育误区产生的原因,但如何改变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教育认知呢?
1.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
孩子的成长可以认为是一场跑步,从起跑线开始,有的孩子可能抢跑了,有的孩子还在思考要不要起步,当然也有一些孩子稳稳当当的按照自己的节奏跑着。这也就像家长们一直焦虑孩子的起跑点不同,如何才能够实现赢得未来的真正来源。
我非常喜欢《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中张华老师提出的“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的结论。很多家长是不是听到这个,一下子就炸了:孩子起跑的时候就落后,又该如何敢奢求终点线上有一席之地呢?

世界是孩子们的课堂,孩子们是父母的榜样,亲子一起修炼成长-8.jpg


所以张华老师将这个结论做了三方面的拆分:
第一层是“以终为始”:在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以终为始”是一个自我领导的原则。它的意义在于家长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先思考孩子的方向是什么,遵循着这个或远或近的目标前行,不偏航。
第二层是“赢得什么?”:学科知识?通识教育?我们不能说重不重要,而要考虑孩子的未来成长。
第三层是孩子独立:这个有点像《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相像,孩子只有真正的独立起来,这一切才有意义,因为未来的世界要看他们自己的成长。
真正智慧型的父母,应该秉承的是“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的理念。拆解这句话有以下3层含义。?一是“终点线”,即以终为始,把培养孩子感知和追求幸福人生的能力当成目标。?二是“赢”,赢谁?赢自己。赢什么?赢得知识的丰盈、能力的提升、人格的健全。?三是“让孩子”,即及时牵手、适时放手,敢让孩子做自己。
2.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孩子幼升小的时候,我对周围的学校做了对比,有传统的学校,也有创新的私立学校,当然也有国际学校。我看到了传统学校老师教学的严谨严肃,看到了创新私立学校的轻松有趣,也关注到了国际学校的与众不同。
我择校做对比的时候,一个朋友对我说“幸亏我家孩子学习好,给我省钱了”。她潜在的内涵是“什么学校都一样,孩子学习好才是硬道理”。

世界是孩子们的课堂,孩子们是父母的榜样,亲子一起修炼成长-9.jpg


她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但对于什么是学习好的定义却并不相同。朋友认知的学习好那就是学科知识的硬核掌握,但我并非如此认为。我希望的是孩子不要与自己一样,他既拥有自己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也有独立的个性发展,他不是最强的,但他是身心平衡的。
在读《世界是我们的课堂》时,张华老师提倡培养“T型少年”——既有知识广度,又有思维深度;既会跨学科思考,又会解决问题;既能开放协作,又能自我突破。
这种能力不是单纯地1+1=2,而是完全的大于2以上。孩子拥有的不只是通识的成长,还有个体整体素质的成长。
3.身心健康的孩子才是最棒的孩子
我常对身边的人说,我没有什么太大的追求,我只希望孩子能够可以独立养活自己,不啃老就可以。是不是很简单,但实施起来并非容易的事情。
孩子想要独立,他就需要拥有独立的能力。独立的能力如何获得呢,孩子就需要技能的掌握;技能如何掌握,它就需要孩子拥有自己的目标与认知;孩子的目的何来?自我内心的驱动。

世界是孩子们的课堂,孩子们是父母的榜样,亲子一起修炼成长-10.jpg


教育问题焦虑的原因在于家长过分追求学科成绩,忽略了孩子未来整体发展的关键因素。
孩子需要面对未来,他们需要将自己的核心素养与整个世界关联。
家长可以使用张华老师少年商学院的“全人教育冰山模型”,对孩子的整体做一个全面分析,引导孩子更加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