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乎有一个问题:跟父母无法沟通,你有多绝望?
有网友说:和父母沟通不了的时候,根本不会绝望。
但是日积月累之后,会把这份亲情消化殆尽。到那个时候你就会觉得你们之间仅仅只是有血缘关系,却恨不得成为陌路人。
一位90后漫画师佳佳,画了四幅漫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们自以为是的想法,引发了无数网友们的共鸣和心声。
有时候,大部分父母根本就不在乎孩子的感受,只在乎自己的想法。
1.中国式父母都有一个通病。
很多家长和孩子总是话不投机,沟通时牛头不对马嘴,鸡同鸭讲。
这是因为,大部分中国式父母都有一个很大的通病。
即对孩子有很强的支配欲,什么都要念,什么都要管,就连早上晚起,也会被说道一整天。
孩子们有自己的喜好,却不能反抗,一反抗就会被“孝”所绑架。
有些父母甚至还会喋喋不休,孩子被说烦了。
他们就拿着家长的身份反问你:说你怎么了,我养你这么大说不得你是吗?继而变本加厉地说你,让人忍无可忍,最终爆发冲突。
你在跟他们讲你工作上的压力,同事的难相处,老板的难伺候,甚至跟他们讲这一份工作不适合你。
他们却会要求你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来没有人问你为什么会这样子,到底做得多不开心,他们甚至从来没有支持过你。
这样的通病却成了无数孩子心头的大病,让他们变得患得患失,自卑胆怯。
2.关注别人家的孩子大于自己家的
时常有父母说:我夸别人家的孩子,是为了激励自家的孩子啊。
这真的算激励吗?
也许它表面上是激励,但其实是对孩子内心的打击。
它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远大于帮助,通过短暂的激励却引起了持久的打击。
一位老师讲述了关于她的学生的故事。
那是一个乖乖巧巧的女生。这位老师对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一直在为『成为别人』而不懈努力。
考试之后,她羡慕年级的顶级学霸,常常在作文里写『我什么时候能成为他们呢?』
甚至,秋游,她偶然看到一个同学在为另一个同学拍照,也会说『我什么时候能笑得和她一样自然又好看呢?』
高考报志愿,她是最早确定的一波。我问她为什么选择那个专业,明明和她的性格那么不符,但她却回答说:『我表姐是学这个的』
实际上,她成绩一直不错,完全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学校和专业。
和这个女孩儿一样的孩子,以及曾经是孩子的大人,还有很多。
他们从小听着父母对『别人家孩子』的夸赞成长起来,哪怕自己也优秀到足以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但父母依然能找出比他们更优秀的『别人家孩子』,作为他们的榜样,日日挂在嘴上。
在这种激励上,努力变成了为别人,而不是为自己。
然而漫漫人生,只有自己的路才能走得更长远。
3.请仔细倾听孩子的感受
看见孩子真实的感受,也是看见我们真实的自己。
当我们在走进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时——我们也在遇见我们的内在小孩,那个需要被看见的、需要被爱的自己。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够摒弃自己的观念,试着去了解和走进孩子的世界,感知他的想法和思考,改变自己固执的做法。
不要再用自己一意孤行的念头去揣摩孩子的所作所为了。
只有父母和孩子相互学习,相互成长,才能共同进步,互相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