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50|回复: 0
收起左侧

“呕心沥血”的父母和37岁的“啃老”博士生。错在哪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6-23 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亲子教育心理”

在一个湖南偏僻的农村,家里父母亲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了个儿子李明亮,从小被老师称赞是读书的料。就这样,老父亲老母亲对这个孩子寄以厚望。李明亮在读书方面一直没有让父母亲失望,直到有一天突然从学校回到家里。

“呕心沥血”的父母和37岁的“啃老”博士生。错在哪里?-1.jpg

李明亮


9年没有回家的李明亮,回家之前连招呼都没有打,而和他一起回家的是用了3000多块托运回来的读博士要用的书。一开始,李明亮父母还挺开心,好久没见儿子了。谁知李明亮这样在家里一呆就好几年。

老父亲老母亲心里焦急得很。想想37岁的博士生,不继续读书,至少也可以出去谋份不错的工作了。家里为了让李明亮读书可谓一贫如洗啊。“啃老”的李明亮慢慢成了村里人的笑话,这让父母更难以接受了。

“呕心沥血”的父母和37岁的“啃老”博士生。错在哪里?-2.jpg

李明亮


四川西南大学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给李明亮的评价是内向,不爱交际。李明亮用自己的话说,父母对他的期望一直很高,什么事都不用管,只要读好书就行了。在读博时候,和室友相处也不愉快。

李明亮看过心理医生。医生诊断其为幼稚型人格,实际为心理缺陷。其典型表现是心理动力低下,也就是做事没有自驱力,没理想追求。智商不低,但往往会出现厌学、拒学和不求上进的表现。

“呕心沥血”的父母和37岁的“啃老”博士生。错在哪里?-3.jpg

李明亮父亲


可怜天下父母心,李明亮的父母勤俭节约、辛勤工作为的就是儿子可以扬眉吐气,也不用像他们一样辛苦过日子。但从李明亮接受采访可知,父母对他的期望更多是因为村里人的追捧。李明亮曾经让父母很是开心,因为村里只出了李明亮一个博士生。

然而,人之所以成为人,首先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意愿。当所做的一切都为了满足他人的愿望,慢慢就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就像李明亮说的,因为老师和乡里人都对他一直赞不绝口,使他不得不逼自己努力学习。时候长了,他发现死比生更简单。

“呕心沥血”的父母和37岁的“啃老”博士生。错在哪里?-4.jpg

李明亮母亲


“剪掉了孩子的翅膀,还能要求他飞起来吗?”这句话流传已久。只是究竟什么是孩子的翅膀?

读书不是吗?书本、学历从来就不是人生的意义,充其量也只是工具而已。找份好工作应该是了吧,经常听到有父母训诫孩子“要读好书,将来找份好工作”。于是,很多人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完事了。

“呕心沥血”的父母和37岁的“啃老”博士生。错在哪里?-5.jpg


究竟读书的意义是什么,人生又是为何?每个孩子都可以从生活中寻找到答案,不需要父母硬生生地把自己的看法和人生经验套在孩子身上。孩子以后要过的是自己的人生,而不应该是推一下就动一下的木偶人生。
如果孩子一直都被父母推着走,那么终有一天,父母会推不动。可能是父母年纪大了,有心无力;也可能是孩子不想再被推着动了。

“呕心沥血”的父母和37岁的“啃老”博士生。错在哪里?-6.jpg


孩子从来就有自己的想法,多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尊重孩子,让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育儿路上,你我同行。
本文由亲子教育心理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