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批被称为“守护软件”的APP,具有强大功能,远程监控手机屏幕、获取实时地理位置、限制呼叫联系人等等。为了防止孩子沉迷手机,家长一旦把“守护软件”安装在孩子手机上,孩子不仅难以卸载,而且个人隐私也面临泄露。一场亲子关系的“攻防战”即将拉开帷幕。
“守护软件”到底是什么?通过华为应用商店搜索该关键词,可以发现大批获取定位的软件,其中就有“风筝守护”“格雷盒子”“麦苗守护”“阳光守护”等“守护软件”。在一台“家长端”手机下载安装后,输入手机号进行注册,然后可以获得“孩子端”的软件下载二维码。家长可以实时监测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使用报告”查看孩子曾访问的网址;“远程截屏”查看孩子的手机正在使用的界面;“立即锁屏”可以立马锁定孩子的手机,无法进入手机桌面。“孩子端”有打开、下载应用软件的行为,“家长端”可以立即收到消息。在“守护软件”的功能作用之下,“孩子端”被索取大量权限,一举一动都受到“家长端”的过度监控。
然而,“家长端”与“孩子端”,控制者与被控制者的“攻防战”,正在打响。“家长端”拥有大量的权限,家长可以查看孩子正在跟谁聊天,正在玩什么游戏等,父母为了防止孩子沉迷手机,采取安装“守护软件”的方式,以达到监控孩子的目的,该款软件的使用会造成父母、孩子双方的控制与被控制。在家庭中,父母属于权威的一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体现在对家庭事务有较高的决定权、控制权,是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在“守护软件”的“孩子端”是被控制者,处于一个防守状态,自主性受限。然而,孩子开始了“防守”:在应用商店给该软件差评、一星,留言评论“为啥要有这种侵犯隐私的软件,无语”。还有的孩子找到破解锁定和卸载软件的方法,“反控制”父母的手机。
实际上“守护软件”的“攻防战”,让亲子关系经不起消费。根据部分使用过软件的家长称,这种控制孩子的方式反而使孩子更加叛逆,亲子关系也会恶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尽这类软件满足了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但孩子却未必因为被家长控制就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反而在孩子自主性有一定发展的时候,可能会造成亲子矛盾,更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对立和隔阂。”
虽然,父母希望孩子不沉迷手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使用类似监控软件需警惕,这涉及未成年人隐私权的问题。2020年10月17日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总则第四条规定提到“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要求。“守护软件”类APP曾被苹果商店下架,因涉该技术及多项隐私权限,存在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问题,孩子的合法权利需要得到父母尊重。
文/梁晓宇(广州大学) 指导老师:黎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