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最大的问题就是会让亲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明明很简单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父母不正确的做法下,会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甚至影响孩子一生,亲子关系越来越远是什么原因呢?主要就是以下几点:
1.亲子间交流方式有问题
“妈,我新买的圆珠笔不见了”
“谁让你放在桌子上的”
我想像这种弄对话应该是经常出现的,孩子没能保管好自己心爱的圆珠笔,被弄丢了,这个时候孩子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开心?兴奋?肯定不会是这些,一定是自责、伤心、内疚的...
但是妈妈没有安慰孩子,而是“指责”孩子的不小心,这样只会让孩子陷入自责、伤心的深渊。
我们平时能体会到的最折磨自己的不就是“自责”“后悔”“恨”的那种感受吗,对“内”的这种伤害,会让孩子无法原谅自己,“如果,我在小心一点、我在注意一点,我心爱的圆珠笔就不会丢了吧。”
“要是我不跟妈妈说,或许就不会挨说吧。”
古人有“七不责”,其中就包括“悲忧不责”,就是在孩子悲伤的时候,妈妈就不要再苛责孩子了。
如果妈妈在孩子自责、后悔的时候,在情感上“拉”孩子一把:“没事的孩子,你也不想这样的,再给你买一个圆珠笔。”当孩子陷入自责的时候,请先消除孩子的自责感,等孩子情绪平复下来,再帮孩子理清其中的原因。
若是家长依旧不依不饶,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孩子再也不会告诉家长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只会越来越远。
2.处处为孩子着想
“这件衣服好看,我想要这件”
“你懂什么,过来,试试这件”
在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齐明月的妈妈就因为“管太多”而遭到全网的吐槽。母女两个一起去逛街,齐明月拿白色,齐明月的妈妈说:“不爱干净还穿白色”;拿黑色,齐明月的妈妈又说:“年轻人黑色不适合你”;最后齐明月拿了妈妈选的粉色,这时齐明月的妈妈又说:“一点主见都没有...”在以上的亲子互动中,我们看到了孩子无论是做什么选择,在妈妈的眼里都是错误的,所以妈妈“都是为你好”帮孩子事无巨细地做了一切决定,以为可以帮孩子活得“明明白白”的,其实就是对孩子彻彻底底的控制。家长什么都帮孩子做决定,容易让孩子变得没有主见,对自己的任何决定都会犹豫的。
3.不懂得夸奖孩子
“我这次考了98分,快夸夸我”
“98?有什么用?考了100分再说”
孩子取得了98分的好成绩,这都是孩子通过自身努力得到的结果,然而家长的回应却充满了不屑,也否定了孩子的努力成果,只会以最后的分数来评价孩子的价值。
长此以往,孩子容易自我否定,甚至对于家长期待的高要求产生无力感,干脆放弃努力,直接“躺平”。
家长自以为给孩子的是“挫折教育”,其实是否定了孩子整个努力的过程,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拿成绩的绝对值来和其他孩子进行对比。
4.家长对现代网络只能得依赖和沉迷
这一点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存在的问题,有些不是很紧要,有些入迷程度却很深。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手机,边看边吃,似乎全家人聚在一起都像是隔着十万八千里,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大世界。
有人在社交的网络里聊得忘乎所以,仿佛遇到了人生知己,相比起家人,他们更愿意和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高谈论阔、倾诉心声。而孩子或许在摸头村里跟人打得火热,无法自拔...这一切似乎在现在人们眼里,这一切都再正常不过,因此亲子之间心与心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
5.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的心理变化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会慢慢开始变得叛逆。这是青少年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他们可能会变得暴躁、易怒、敏感等等。本来就和家长存在不同观念,当两种思想的碰撞必然会产生火花,双方都不让步,就会导致感情疏离。
在青春期的这段时间,许多父母都会生不少气,甚至大动干戈。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而此时叛逆的孩子就像一个不定时的炸弹,不仅稍稍触碰就会引发爆炸,还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父母若是不改变策略,双方僵持不下,最后间隙就会越来越大。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很难服软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