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可以称为是考试季,刚刚出成绩的高考,各地正在进行中的中考,以及其他年级的期末考试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我朋友圈的文案也很有意思,有的家长写:假期是否愉快度过,全看成绩单;有的孩子写到:本事骨肉亲,相煎何太急。
家有考生是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成绩的升降牵动多少家长的神经,成绩单一出,有的家其乐融融,有的家鸡飞狗跳。成绩单显然成了亲子关系上的关键一环,孩子没考好,成绩单就成了亲子关系上的绊脚石。
1,分数高低代表不了教育是否成功
2017年震惊全国的“北大学子弑母案”,让吴谢宇走入大家的视线,这个从小到大的学霸,在成绩方面没有一丝遗憾。2009年,吴谢宇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进了福州一中,2012年,吴谢宇又被北大提前录取。进入北大之后,吴谢宇“学霸”的光环也并没有被磨灭。大一学年,吴谢宇获得了北京大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大二学年,吴谢宇获得了北京大学廖凯原奖学金。如果成绩是一座山峰,那么吴谢宇显然站在了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在同学口中的学神,居然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处心积虑的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如果仅以孩子的学习成绩来论教育成功,他的母亲显然是成功的,但是这个结局并不是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所期待的。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的乔英子,也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是在单身母亲严格的要求和控制下,患上了抑郁症,甚至站到桥边要跳河。作为妈妈的宋倩,此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才肯退让,同意乔英子读自己喜欢的大学和专业。正是母亲的控制欲,把所谓的为孩子好变成了套在孩子身上的枷锁,成了孩子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
优秀的成绩掩盖不了孩子心里的扭曲,如果孩子心理存在问题,那么最终的结果要么害人,要么害己。
2,不能只看分数,更应该关注分数背后的努力与付出
湖南卫视《少年说》开播后,很多00后的小朋友走上台,对父母喊话,其中有一个给我印象特别深的小姑娘,她的闺蜜是全校第一的学霸,自然也成了她妈妈口中时刻不离的“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可以考全班第一甚至全年级第一,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很优秀...你为什么这么差”。小姑娘在台上已经情绪很激动的喊出“妈妈,你不要总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明明也很努力,为什么你看不到?”,她的妈妈还在板着脸讲培养好的习惯和方法,明显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最后小姑娘哭着跑下了台。我不知道此时此刻小姑娘的心里有多失望,但是妈妈和她的之间的亲子关系一定是受到了影响,如果类似的事情多了,孩子的心就对父母关闭了。
孩子与孩子之间是不同的,或者可以说人和人之间是不同的,不是同样的努力就会换来同样的成绩,这一点,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家长会更应该了解,就算你天天上班最努力,你就一定是成绩最好的员工吗?所以不能只拿成绩要求孩子,成绩背后的努力和态度更为重要。
3,孩子的成绩不是攀比的资本
电视剧《小舍得》中,本来开开心心的家庭聚会里,由于夏欢欢先唱了歌,田雨岚就必须让颜子悠背圆周率;颜子悠进了金牌班,南俪不管折腾多少人,也要把夏欢欢也送进金牌班。这种攀比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心理,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最终夏欢欢心里崩溃,颜子悠出现了厌学心理。
我小时候,过年一家人聚会,七大姑八大姨见面先问,期末考了多少分啊,然后我父母会问哥哥妹妹都考多少分啊,我们三个中间成绩相对差的那个,总会被让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我有时考不好,心里就会有些负担,不愿意出现在大人面前,现在想想都觉得心里还有阴影。
家长们都知道,孩子之间互相攀比家境是不对的,但是自己却拿孩子的成绩去对比。教育是一个过程,我们如果把重点放在成绩单上,就会忽略了教育本身的意义。家长要用新的教育眼光来看待成绩,眼界放的宽一点,别让学习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除成绩之外,孩子的性格、认知,价值观、责任感等等都非常重要,别让成绩单成为亲子关系上的绊脚石。
物质的极大丰富,带来的满足感其实很短暂,而家长平时的认可和持久的鼓励带给他的满足感才是长久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温暖。
正如曾奇峰在《唯有温暖御风寒》中所说,只有心灵得到了很多的满足、温暖、幸福的滋养,它才能够经得起挫折、严寒和伤害。心灵温暖的孩子,才能在人生的路上走的久,走的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