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多数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一般都是单向性的,或称指导性的,父母根据自己的意愿提问和回应,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提问回答,父母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流露的率真的表情、情绪及行为变化等身体语言,父母亲常常视而不见。
比如一个小学生晚上放学回家,刚进家门,妈妈问:“今天怎么样?”孩子答:“还行。”爸爸立即插嘴:“什么叫还行?”孩子挤出一点笑容说:“今天没挨老师批评。”妈妈紧逼着说:“没挨老师批评就行了吗?”孩子无语。妈妈又说:“你什么时候得一次表扬让我们高兴高兴?”孩子低声说:“好。”爸爸接着说:“别敷衍你妈妈,她可是为你操碎了心。”孩子一脸无奈。爸爸加重了语气:“你知道怎样做才能得表扬吗?”孩子局促不安。爸爸严厉地说:“首先是学习好,还要……”孩子一直僵持在那里,倍受煎熬,期盼着早点结束。妈妈终于说:“快去洗手吃饭吧!”孩子如释重负迅速逃离。
在这样的交流中,父母决定了交谈的意愿、方向和内容,孩子只能被动作答,孩子用表情和体态所表现出来的不安和不满,全部被父母忽视,父母坚持的是对孩子教育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这种无效的交流,只满足了父母的需要,从形式上尽了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从表面上完成了对孩子的教育任务,完全没有尊重孩子的内心意愿,完全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完全没有了解孩子的想法,带给孩子的除了压抑还是压抑。亲子关系不良主要是由亲子之间的无效交流造成的。感恩遇见,谢谢您的分享和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