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姚连红
“本来学习就不好,还不趁暑假快点补补!”
“不用你管,你越说我越不学!”
……
前天一早,市民刘女士和女儿晓慧(化名)的争吵又开始了。刘女士无奈地说,原本想趁暑假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多了,改善一下母女关系,没想到感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频频“亮起红灯”。
记者了解到,暑假向心理咨询师求助的家长数量达到平时的两倍。心理专家于丽丽表示,家长与孩子之间正确的相处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女儿把自己锁屋内
妈妈急得直掉眼泪
昨天,市区的刘女士带着刚上高中的女儿晓慧走进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之前,她也有点叛逆,但暑假这几天,我真管不了她了,各种顶嘴,实在没有办法了。”刘女士悄悄地和于丽丽说起自己的烦恼,她不知道为什么女儿就像变了一个人。
于丽丽和晓慧面对面坐下来。几句闲聊之后,晓慧放下戒备,开始吐露心声。
晓慧说,她讨厌妈妈,不想和妈妈说话,因为每次还没说几句话,妈妈就开始指责和批评。“她永远觉得我不好。”晓慧说。
经过与刘女士和晓慧分别交谈,于丽丽了解到,假期里,刘女士和女儿“相看两厌”,关系越来越僵。
晓慧早晨8点还没起床,妈妈就开始在门口唠叨:“这么长的假期,赶紧起来学习,本来成绩就不行,还不趁暑假多学学。”
晓慧不想听到妈妈的唠叨,每天都会紧锁房门,把自己关在屋里。如此一来,亲子关系更为紧张。
刘女士在和于丽丽交谈时,几次忍不住掉下眼泪。“我都是为了她好。”刘女士想不明白,原本乖巧听话的女儿怎么就变成了“问题孩子”。
家长焦虑孩子抵触
亲子关系“亮红灯”
记者采访了几位市民,大家纷纷倒起苦水:暑假里和孩子相处时间多了,没有增进感情,反而让关系变得更为僵持。
市民张萌的女儿小月(化名)暑假后就上五年级了。进入暑假后,张萌发现,小月养成了不少坏习惯:晚睡晚起,不讲卫生,作业不主动完成。
每次张萌催促女儿写作业时,女儿总是不耐烦地回一嘴:“你越说我越不写。”张萌气得无语,便把孩子留在家去上班了。等张萌下班后,她发现小月已经完成了当天的作业。由此张萌反思自己:女儿对作业并不抵触,而是对妈妈的态度特别反感。
说起暑假里的亲子关系,市民宋先生也大吐苦水。他的儿子今年上初二,暑假在家除了玩手机就是看平板电脑。看到别的孩子在家复习功课,宋先生每天不知道要唠叨儿子多少次,可儿子竟然和他玩起了“游击战”。“打不得骂不得,真不知道该怎么管孩子了。”宋先生盼着快点开学,“开学让学校管吧。”
8月3日,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于丽丽的手机又响了。从暑假开始,于丽丽就经常接到无助的家长打来的电话。
于丽丽说,暑假之后,前来咨询亲子关系的家长越来越多,人数大概是暑假前的两倍。有的家长带着孩子来时,双方情绪都很激动,谁也不理谁。家长普遍觉得,孩子变得爱耍脾气、易怒、烦躁等;孩子认为家长爱唠叨,管得太多。
平等对话稳定情绪
改变亲子相处模式
于丽丽表示,前来咨询的家长中,一半以上的家长存在焦虑的心理。看到别的孩子在家学习,再看看自家孩子在家“浪费时间”,家长心里会不自觉地认为,孩子成绩要落后了,心中的小火苗越窜越高,语气愈发严厉,监管更加严格,引来孩子的反感和抵触。
于丽丽说,父母要先改变自己焦虑的心态,和孩子平等对话,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命令。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制订假期学习和娱乐的计划。
除此之外,于丽丽认为,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方式极为重要。曾经有位妈妈为了缓和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和孩子一起读了一本书。之后,母女俩一起分析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一聊就是一下午。这位妈妈坦言,半年也没有和孩子说过这么多话。
暑假里,家长、孩子相处时间变长,特别是那些被父母“全天候”控制着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抓狂、叛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于丽丽说:“父母可以陪孩子读同一本书,做一次美食,在这个过程中让关系得到缓和。双方情绪平稳的沟通更能促进双方关系的和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