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55|回复: 0
收起左侧

致敬新时代医生:为学科谋发展 为人民守健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8-21 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人民网

致敬新时代医生:为学科谋发展 为人民守健康-1.jpg


今年8月19日,我国迎来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为展示新时代医生以人民健康为己任,以崭新格局不懈探索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典型事迹,人民网·人民健康于近期推出了“医同共赴新征程”系列节目。四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医生、专家分别分享了我国在风湿免疫疾病、乳腺癌、血液疾病和肾脏病诊疗方面的探索与创新。

深入基层 推动风湿免疫学科规范创新发展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内科中心主任、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委委员黄慈波在节目中表示,我国风湿免疫学科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但在几代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学科正得到快速发展,相关临床研究及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创新进步。

黄慈波曾走访调研过很多偏远地区,发现很多地区在风湿免疫病诊疗方面都存在缺医少药、缺乏疾病认知、缺乏专业治疗手段等问题。他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加强对专科医生的培训,重视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查体技能,注重仪器检查之外的常规问诊查体;二是医院要经常组织多学科会诊和交流,提高其他相关科室医生对风湿免疫病紧急性和重要性的认知;三是要提高医务人员及广大居民对风湿免疫病的了解和重视,避免出现误诊和漏诊。

谈及风湿免疫病的临床用药发展,黄慈波介绍,目前在该领域很多国产药与进口药相比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一方面国产药的疗效及安全性与进口药基本类似,如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覆盖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多种风湿免疫疾病。而且,我们对国产药相对更加了解,也更放心给患者使用。另一方面很多患者对于国产药的认可度也是相当高的,除了疗效本身,其价格也相对便宜,患者负担相对较小。”

多管齐下 助推乳腺癌防治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类乳腺疾病发病率也在加速上升。“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尤其农村地区上升幅度更为显著,乳腺癌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助理、乳腺内科主任王晓稼表示,乳腺癌防治一方面要强调早诊、早治,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药物可及性。通过医药创新、医保改革等方式多管齐下,使得乳腺癌治疗相关药物的可及性得到明显提升,让更多的患者享有更优质的治疗手段。

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1》,在HER2阳性晚期解救治疗中,新增了以伊尼妥单抗为代表的国产创新抗HER2单抗类药物。对于乳腺癌的治疗现状与展望,王晓稼认为,近年来我国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变化非常大。“特别是国内的一些生物仿制药、创新药等,改变了当前的临床实践,打破了该领域进口药物的长期垄断。这些药物的出现,为国内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减轻了患者的治疗负担。”

在国际乳腺癌领域,中国学者不再是过去的研究执行者,而是逐渐成为重要的讨论者和参与者。王晓稼认为,这一角色变化的背后,反映出我国乳腺癌学科发展的重要进步。随着我国科技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国内新药研发的飞速发展,国内专家学者能够牵头开展一些前沿研究,并使得优秀研究成果最终在国际舞台上发声。同时,随着国内专家理念的更新,临床实践也在发生改变,相关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完善,有助于临床诊疗水平的规范化提升。

精准诊疗 促进国家血液卫生事业发展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教授介绍,近年来,居民对自身健康水平的关注和对血液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但目前我国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和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血液系统疾病的防治迫在眉睫。

吴德沛表示,临床研究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部分,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利国利民,有助于推动临床新思路、新技术,促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疗的有力结合。“随着诊疗技术手段的发展,我们正在向个体化精准诊疗方向不断推进。基于此,新药和新治疗技术推陈出新,各类靶向药物、基因治疗、细胞免疫治疗等的出现为血液疾病的治疗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革新,国内也涌现出一批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BTK抑制剂等药物为代表的原研新药,为血液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需要从患者需求与科学发展出发,坚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吴德沛认为,学科建设、人才梯队的培养是科室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最为关键的工作。科室管理者要确定学科重点发展方向,以重点方向为主线,寻找方向交叉点,实现科室学科建设综合发展,鼓励、支持、引导学科的梯队建设,注重对科室青年人员的培养。要建立科室奖惩激励制度和成果分配制度,落实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创新模式 慢性肾病“筛、防、治一体化”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院长余学清指出,目前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较高,患病人群基数较大,患病负担较重,整体防治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早期肾脏病症状轻微,难以觉察,一旦发现往往已经是病情加重。当患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后,不仅会影响个人身心健康,对家庭、社会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对此,余学清表示,必须加强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危险因素查找干预,创新、规范临床治疗手段,预防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在肾病治疗过程中,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余学清介绍,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之一,但也要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病情,及时监测相关临床指标,合理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药物。

余学清认为,中国要在世界上发挥影响力,就必须在创新方面,尤其是在创新引领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医院不仅是看病的地方,也是科研工作者们交流协作的平台。这其中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支持、也需要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参与,共同推动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助力医疗水平的提高,为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余学清说。

(按专家姓氏拼音排序)

(来源:人民好医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