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在线服务推动的分级诊疗和普惠医疗,以技术赋能医疗产业数智化,才是互联网医疗更大的想象力。
文|张艺
“要么做成,要么换人!”
江湖传言,2014年,刘强东令团队两次考察泰州后,决定啃下医疗和医药这个“硬骨头”,并对辛利军(时任京东商城POP开放平台事业部总经理,现任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健康CEO)团队下了上述“死命令”。
6年后,京东健康成了京东集团旗下首个独立上市的子公司,也是目前互联网医疗领域市值和收入规模均位列第一梯队的公司。在上市一年之后,京东健康的表现又如何?
8月24日晚间,京东健康发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京东健康的总收入为13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5.4%。而2020年整年总收入194亿元,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达到了去年全年的70%收入。净利润方面,2021年上半年亏损4.54亿元,同比减少91.5%;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6.67亿元,同比增长79.9%。京东健康方面解释,亏损主要是录得股份支付开支11.2亿元。
从营收结构上看,京东健康收入分为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所得商品收入和线上平台、数字化营销及其他服务所得服务收入两部分。其中,商品收入依旧是核心,占总比的86%,并且由去年同期的77亿元增加52.9%至118亿元。服务收入占比14%,相比去年同期的12%,比例上升两个百分点。
由于国内在线医疗服务付费市场此前的不成熟,导致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几家互联网医疗巨头,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都是依靠医药电商输血,而在线医疗服务却收入薄弱。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健康在毛利率方面的变化——2020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22亿元,毛利率为25.3%,今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33亿元,毛利率为24.3%。其实,从其2020年年报中就已经出现了“毛利上升,毛利率下降”的趋势。
该现象背后或许是“薄利多销”的策略导致。招股书中解释:“由于上半年免费提供大量在线咨询、以及优质商品持续平价销售以让利用户,毛利率同比下降1%。”
不过,这也将京东健康的用户量推向新高度。截至2021年6月30日,过去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达到1.09亿,其旗下互联网医院的日均咨询量在去年10万的基础上继续增长,已超过16万。
此外,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0上半年,京东健康的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也在逐步上升,分别为143.8元、168.3元、176元。用户数量上升的同时,每用户平均收入也在提升,证明其后续仍然有较强增长动力。
在实现“全民健康”的大目标之下,医药和健康赛道也随着政策变化在出现剧烈调整。其中 ,医药行业集采政策的变化、中医的持续推广,让“卖药”薄利,也让科技与医疗深入结合成为大势所趋。
显然,医药电商是京东健康的起点,但并不是唯一的前进方向。
虽然目前商品收入依旧是京东健康等互联网医疗企业目前的主要收入方式,但以在线服务推动的分级诊疗和普惠医疗,以技术赋能医疗产业数智化,才是互联网医疗更大的想象力。
夯实供应链,战场在后方
如上所述,我们看到京东健康的基本盘依然在不断夯实:用户量、客单价双提升,在毛利率微降的同时,毛利提升。要做到这些,都留不开扎实的医疗供应链。深谙零售秘诀的京东,在健康领域也依然抓到了这个关键点。
于是,京东健康在医药行业内与实体经济的绑定,愈加深入。
一方面,其拥有京东大药房、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京东健康-联盟大药房等多种线上线下融合的业态,还通过供应链连接着众多工业企业、医疗机构、线下药店、医疗美容机构、口腔诊所等产业上中下游实体企业。另一方面,其在服务实体经济的业务持续重投入,在医疗医药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上有重要的推动重要。
毋庸置疑,支撑京东健康的基础是零售药房的商品收入,其决定了整体营收水平。今年上半年总营收同比增长55.4%也主要得益于商品收入大幅增加52.9%。
“商品收入的增长驱动力主要有活跃用户数量增加及用户的额外购买、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的线上渗透率不断提高、品类种类的丰富及我们继续投资营销活动令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财报中解释。
高速增长背后的动力引擎是京东健康“不差钱”的市场拓展。财报中披露,其营业成本由2020年上半年的66亿元增加57.5%至今年同期的103亿元,主要是由于通过京东大药房销售的医药和健康产品数量增加。
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东健康零售药房业务已有超过4000万个商品(SKU)。
这得益于其供应链能力持续升级。京东健康使用了京东集团全国范围的17个药品仓库和超过350个非药仓库,并联合京东物流构建了全国超过100个城市的药品“自营冷链”能力,通过持续加大数智化供应链基础设施投入,更大范围扩充药品种类。同时,在新特药的可及性,其在多地开设线下院边店和DTP药房,不断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履约体系。
产品的丰富可以吸引更广大的用户人群,然而用户的持续活跃与粘性就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服务。在商品销售中,其推出了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反向定制化产品,从用户需求出发,联合品牌进行细分品类的反向定制,如与医疗器械和保健品品牌合作。这实际上已经反应出了一定的产业链生态商业潜力,变现能力可延展性较强。
另一方面,其医疗健康服务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报告期内,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开设的专科中心已增至24个,自有和外部合作医生及医疗专家超过13万名,上半年日均在线咨询量持续攀升,已超过16万。京东家医是京东健康在去年推出的家庭医生服务产品,2021年上半年用户活跃占比达87%,上线至今用户数月平均环比增速220%。
在横向拓展纬度,京东健康逐步串联起了自身在互联网医疗、消费医疗、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关键能力共同建立生态圈。在拥有全流程服务的同时也深挖专病专科服务能力,这是医疗健康服务新大陆的纵向拓展。
“和教育一样,医疗是天生自带社会公益性质的行业。”辛利军曾多次说过。作为社会责任感很敏感的行业,京东健康不断在公共事业领域践行普惠医疗,如助力抗疫、展开河南特大暴雨灾害防汛援助行动等。
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转变以及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零售药房业务拥有持续增长的潜力,这是京东健康的基本盘。
“我们认为未来打通慢病患者的全周期产品和服务供应后,公司(京东健康)有望以慢病管理为抓手,在增加医疗服务收入的同时,反哺医药电商业务。长期来看线上医保政策逐渐放开,商业保险的快速增长有望成为未来的突破口。”天风证券预测。
星辰大海:医疗数智化
疫情的催化影响下,今年大健康赛道热度持续走高,上半年叮当健康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此外,百度健康、春雨医生、丁香园、微医、妙手医生等企业也在纷纷谋求融资或上市。行业竞争压力日渐剧增,京东健康如何实现可持续领先?
在半年报中,京东健康给出了“数智化供应链”的答案。
“让服务下沉到全国更多的地区,真正服务到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提升药品及医疗健康产品的可及性。”是京东健康未来的发展目标。然而,真正实现普惠医疗,不仅要完整的产品和服务闭环,最重要的是从产业链上推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以解决。
作为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生态,京东健康的“朋友圈”有用户、医疗机构、药企药房等,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同时形成了天然的产业环境优势。同时,京东健康背靠京东集团,也拥有着强大的互联网科技等技术实力。两种属性相结合,科技加持如何改善医疗健康的产业链?
首先是与药企的深化合作。其携手CRO公司(合同研究组织),以及众多药企成立“京东健康临床试验患者招募中心”,为新药研发提速增效,以进一步加快新药审批和上市流程。一方面,给予强大的用户群体,京东健康可以赋能药企大数据的能力,实现研发层面的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在新特药的可及性纬度,京东健康也可以利用其线下布局的优势持续深化与药企建立合作关系。相当于,从药物的研发到上市再到后续的流通环节,京东健康都可发挥重要重要。
其次,则是推动线下药房的数字化升级。传统线下药店面临获客难、运营难、盈利难的问题,京东健康为线下合作零售药房提供一站式全渠道数智化解决方案,帮助实现工业到商业、商业到终端药店、药店到用户的连接,帮助药店实现降本增效。
此外,线下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体系的数字化改造也是行业的重点。京东健康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搭建了河南首家中医互联网医院;与广州市海珠区合作共建的 “互联网+家庭医生”服务;基于新型云架构和多租户模式的AI云审方中心,已在北京市海淀区10家社区医疗机构上线运行。
当然,普惠医疗的践行离不开政府的推动,所以京东健康也在基于其技术能力,助力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如,京东健康与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通过打造 “互联网+家庭医生”服务的“健康海珠”模式,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健康管理服务。
华兴证券表示,“京东健康的“互联网+医疗”生态系统有助于推动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提升。”
实际上,京东健康早就明确了“以供应链为核心、医疗服务为抓手、数字驱动的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健康管理平台”战略定位。在医疗服务市场增长潜力迟迟尚未井喷时,京东健康从产业链入手数字化带动医疗整个业态的升级,这种效果也可以反馈到C端,刺激服务收入的增长。
结语
医疗是一个有温度的民生行业,也是一个长尾市场,其整个业态的进化演变必须是生态上下游共进退才能实现,任何一环出现发展停滞都可能导致普惠医疗难以实现。
在经济持续增长、消费升级以及人口老龄化等趋势下,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重要,需求进一步激发。同时,大数据、AI等技术推动了医疗健康服务的数字化发展,提升了整个产业的效率,互联网医疗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对京东健康而言,其价值多少,近期效益看用户增长,长期价值看对医药产业链的赋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