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9月都要开学,而今年的开学的确有些不同,除了要继续防控新冠疫情,“双减”政策也带来很多新情况。面对开学,孩子与家长要做些什么准备?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张桦医生特别提醒:开学之初不少孩子会表现出“开学焦虑症”,家长在帮助孩子顺利“过度”的同时,也要警惕别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有些家长,自身比较焦虑,孩子还没着急,自己先担心了。”张桦医生注意到,“焦虑父母”不在少数,“孩子这个暑假还没有大的进步,书也不看,人家肯定都赶超了!”“网上说的嘛,就怕学霸放暑假,我们家这个还在慢慢爬……”情绪也会“传染”,家长的焦虑情绪会“感染”孩子。所以,家长要自己先调整好情绪,对孩子的学习、发展有合理期待。
当然,“开学焦虑”主要表现在孩子身上,一般指在经过假期后初开学的时段里,孩子会表现出某些方面的变化,比如情绪低落、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甚至还出现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
张桦医生解释,这都是“开学焦虑症”的表现,是因为学生对学习生活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所以才导致焦虑、恐惧的情绪,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殊解决,顺其自然就好,“如果食欲保持正常,夜间睡眠没有明显变化,就不要过分干涉。一般来说,经过1、2周时间就能自然缓解。”
她提醒,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要家长特别重视:
1、有的孩子会很烦躁。部分孩子经常会补作业,补到“怀疑人生”,所以会导致有些孩子在快要开学的这一阶段精神极度崩溃,经常想要发泄,但又不知道如何来找到突破口,部分孩子会因此而出现轻微的抑郁症状,甚至有的孩子就因为这个不去上学了。
2、有的孩子开学后不愿和人沟通。他们在开学后不能迅速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当看到要好的小伙伴时也提不起兴趣,喜欢远离人群;尤其是一些本来就是抑郁质的人更是会出现这种情况。从年龄分布上看,小升初、新高一的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尤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对于本就不善交流、内向的孩子来说这段时光就更有挑战了。
这种情况出现后,建议家长多加关注,一旦发现有问题,要及时和老师沟通,争取家校合作,尽快帮助孩子做好挑整。
有没有办法更好度过这段时光?张桦医生建议孩子、家长可以做这些事:
1、调整生物钟。假期里,很多孩子睡得晚,白天呈现出“被床绑架的状态”,所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才不至于遭遇开学之初的明显不适应。
2、别放纵自己玩过头
不少学生在假期忙着参加父母为自己安排的各类培训班、补习班,到开学前倒计时两周,则会用疯玩来“报复”,尤其是大龄孩子会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等。游戏的本质是用来消遣,打发时间的,但其实打游戏要集中注意力,是非常紧张、耗体力的。家长每天要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也可协助他们另外安排一些丰富的活动,尽量把他们从电脑前拉走。比如观展、打球、游泳、摄影、手工制作、做菜等。当然,家长要多陪伴,和孩子一起做,这样才有互动。
3、父母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对这个暑假做一个总结:我去过哪里、见过什么风景、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读了几本好书、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遗憾、玩过什么有趣的游戏,这个亲子过程不仅有趣,还能增进感情。
4、制定新学期计划,增加仪式感、参与感。开学正逢“双减”落地,孩子的作业少了,要自己安排更多的活动,怎么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书写日程计划本,让孩子对新学期有期待。开学后有“开学第一课”“开学典礼”,这种仪式感会对人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家长和学生也可以做一些类似行为,比如一些选购开学纪念品、一切绘就一幅画等,让孩子有参与感。
6、疫情防控不可松懈。家长有强的防疫意识,会让我们的孩子也有保护自己、遵守规则的意识。青少年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陆续开展起来,要让孩子知道,即便打了疫苗、有抗体在身,还要坚持防疫,比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