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山篾器
竹山篾匠巧手艺,
竹编器具入非遗。
琳琅满目样样有,
浓郁秦巴泥土气。
从今日竹山融煤体网站获悉,竹山县的竹篾编织技术于2019年末成功入选湖北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且是十堰市此次申报唯一入选的项目。
作为一个在竹山县城关镇南关街‘篾器社’斜对面的院子里长大的孩子,看到图片中那熟悉而又陌生了的琳琅满目竹篾编织的生产、生活器具,我的思绪和记忆又飘荡着回到了儿时经常去玩耍的篾器社的生产场地。那時篾器社靠河堤的土围墻边堆满了从堵河上游用竹筏漂流运到县城的楠竹、水竹、荆竹和小毛竹。楠竹的个子最大、体型最胖,是竹篾编织器具中骨架性用材的首选;水竹性如其名,碧绿修长柔忍好,其篾皮是编织精致竹器的上好原料;荆竹和小毛竹虽然其貌不扬,但它确是编织秦巴山区农业生产器具来源最广、最耐用的竹篾编织材料。
我的记忆中,在钢铁十分紧缺的六七十年代,故乡竹山出产的土特产如桐油、生漆等都是用竹编的篓子糊上皮纸,再反复刷桐油凉晒干后当容器使用的,制作这种特殊的竹编容器的手艺人称为篾篓匠,这应该算是篾器编织手工艺中的一个特殊分支吧?
最让我至今都感到十分奇妙无比的是竹子编织的‘纤担’,竞然能够承担起了堵河上大小货运船只满载货物逆流上行時唯一能够使用的连接船与纤夫之间的牵引工具,闪烁着金黄颜色的竹篾编成的‘纤担’一般也只有拇指般粗细,根据船的承载量,一圏‘纤担’少则几十米,多则上百米不等,纤夫们会随着滩口河水的深浅,水流的湍急及时调整‘纤但’的長度和与船的角度、高度,那充满秦巴山区特有的船夫韵味、咏叹调一般的纤夫的呵约之声仿佛又在我的耳畔隐隐的回荡着!那艰难地逆水上行船只和伏地拉纤船夫的身影仿佛又在我的眼前鲜活的晃动起来了!
非常感谢故乡那满山遍野的竹子给竹山的厚重历史染上的绿色和有关竹子文化的奇妙故事!非常感谢故乡竹山的地方领导重视发掘地域文化特色瑰宝,积极地把竹山篾编技艺推荐上报并成功的获得审批的佳音带给四方游子们的一份喜悦!衷心希望竹山篾编技艺能借此获得非遗项目目录的机遇,把竹山竹篾编织工艺项目开发成秦巴山区特有的竹子文化记忆愽物馆,为竹山的富民旅游产业增添一张活化石般的新名片!
这一段想到那里写到那里不成文的文字,表达出来的是一个年满花甲的游子对故乡的深情回忆和美好的祝愿!愿我的故乡竹山古老而又美好的故事传播的越来越远!愿我的故乡竹山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非常感谢竹山融媒体文字报道和新闻图片资料带给我的故乡信息,这文这图让我对童年时光的点点滴滴故事汇成了这一篇追忆。
2019年12月25日写于十堰
蔡谟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