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27|回复: 0
收起左侧

苏炳添推荐的电影,大家看了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9-12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炳添推荐的电影,大家看了吗-1.jpg


苏炳添推荐的电影,大家看了吗-2.jpg

看哭,和电影好,是两码事。

文 | 清晏编辑 | 王卓娇

“亚洲飞人”苏炳添,推荐了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


被很多人奉为“男神”的苏炳添,说这个电影的主角苏桦伟,就是他的“男神”。


苏炳添此言,算得上今年最有份量的推荐。


但也要清楚:苏炳添说的是作为偶像的苏桦伟,而不是完全针对这部电影。


他想说的重点是:如果可以,希望大家能在这部电影里,去了解苏桦伟。所以,如果去电影院看《妈妈的神奇小子》,会发现它:


该有的都有,还是觉得不够。



苏炳添推荐的电影,大家看了吗-3.jpg



很难说:这到底是吹毛求疵,还是贪心的念头。


或者换成另一种说法,更能解答很多人看到“该有的都有,还是觉得不够”时的迷惑:一部电影把人看哭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没有缺憾的电影。


先说“该有的都有”。


《妈妈的神奇小子》是根据残奥冠军苏桦伟的真人真事改编。它说的是因黄疸病导致脑痉挛、无法正常站立行走的苏桦伟,如何在妈妈的照顾和鼓励下,发掘出跑步天赋,被残障田径队选中,夺得残奥会冠军的故事。


单纯看这个背景,都能知道它融合了多少能撼动人心的电影元素:充满艰辛的多舛命运、坚韧不拔地顽强对抗、紧张刺激的冲刺时刻、妈妈的付出和牺牲……我们甚至都能在脑海里,自动为导演拍摄下这样的画面和戏份:


比如抛弃时的绝望、不舍与奇迹。


在电影里,这个细节就是苏妈妈背着孩子去做工,被老板责骂、被同事嫌弃不说,转眼更发现孩子不见了。气急败坏着找到他时,苏妈妈把懵懂不知的儿子放在碎布机的传送带上,以学不会走就母子俩一起去死的绝望,刺激孩子学会走路。


于是,奇迹出现了:年幼的苏桦伟,颤颤巍巍地扶着栏杆,踉踉跄跄地迈出人生第一步。


比如身体力行地教会他自尊和自强。


在电影里,这个桥段就是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因为残障不能走路,路旁的汽水店老板可怜他们母子,就主动请她喝汽水。苏妈妈非但不感激,甚至一脸愤怒地厉声斥责:“为什么你要请他喝?为什么不请那些(正常的)小孩喝?”


这就是苏桦伟学会的关于自尊的第一课:即便身有残障,也不能沦为他人可怜的对象。


儿子需要的,不是同情和可怜,而是生而为人的平等和尊重。



苏炳添推荐的电影,大家看了吗-4.jpg


他有自己的路要走,谁都无法代替。


比如生计艰难,对母子关系的冲击。


苏爸爸意外受伤,让本就清苦的家庭雪上加霜。


为贴补家用,苏桦伟放弃北京残奥会的训练去送快递,苏妈妈找出经纪人的名片,为他争取拍广告的机会。广告拍摄,不仅占用了他训练的时间,甚至让他在镜头面前暴露自己生为残障的卑微自尊,到底脆弱到有多么不值一提。既为自尊不被践踏,也因苏妈妈的掌控让他难得自我,母子俩人最终在体育馆爆发冲突。


但我们都很清楚:再大的现实冲突,都会为亲情和现实而妥协。于是就有了比夺冠还要震撼人心的时刻(台词选取有跳跃)——


苏桦伟:“我不想看到你什么辛苦啊!”


苏妈妈:“你不跑步我才觉得更辛苦。只有跑步,才能让别人看得起你!”


苏桦伟:可是我现在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啊!”


苏妈妈:“你残废是天生的,没人会怪你,人家只会怪我……”


比如成功的喜悦,和情感的升华。


这就是电影再次让人落泪的时刻:夺得第一块奥运金牌的苏桦伟,把它戴在妈妈的脖子上。


这段戏最感人的原因,根底上并不在获得成功,而是作为残障儿子,他对苏妈妈说的那句“当年你嫁给爸爸的时候,一件金器都没有。”


这句台词击穿了运动和亲情之间的壁垒,把属于运动的认可,裹挟上更为宏大的母爱。



苏炳添推荐的电影,大家看了吗-5.jpg



与其说这是对苏桦伟的认可,不如说这是电影对母爱和牺牲的表彰。


也就是说,抛弃时的绝望、不舍与奇迹,身体力行地教会儿子自尊和自强,生计艰难时对母子关系的冲击,以及收获成功时对情感关系的升华,都只是这类电影最应该有的标配和套路——它们的目的再清楚不过:


煽动情绪。


但问题也接踵而来:也就是在试图煽动情绪的地方,电影犯了个不是错误的错误——太过沉溺于对苦情桥段的摹刻,以至于在展现角色之间互动的时候,选择以情绪惯性做支撑,推搡着观众沉溺在情绪里往前走,而忽略了更深层的角色矛盾。


比如,主创没能处理好苏妈妈这个角色的位置。


对苏桦伟来说,妈妈才是他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动力。


对苏妈妈来说,儿子能否安身立命才是她最大的诉求。


所以在因为拍摄广告而耽误奥运训练的时候,如果摆脱电影不停地用音乐烘托观众情绪的感性思维,观众就能发现:在这个矛盾里,苏妈妈不是不可以成为阻碍苏桦伟实现梦想的障碍,而是她在成为这个障碍的过程里,失去了更多现实力度的支撑——这是在说:


苏桦伟想要的是成为冠军、拿到金牌。


苏妈妈想要的是安身立命、稳妥余生。


这组矛盾本来是成立的,但似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主创直接省略掉了比亲情更强大的现实,那就是它本身已经提及的、结果却不了了之的部分:针对残障人士的补助津贴,为他们提供的训练场地,针对残障运动员的结果是否公平等,以及是否能要求同工同酬等。



苏炳添推荐的电影,大家看了吗-6.jpg



电影提及到这个矛盾,却让苏妈妈一个人扛下所有原因。


当然我们没权力也不应该苛求电影和主创,去扒开更大的现实。只是说,作为观众的我们,是不是能在电影存在缺憾的部分,找到它秘而不宣的无奈和真实。


毕竟,被亲情打动到落泪是现实,认清楚这背后更大的缝隙,同样是现实。


END

苏炳添推荐的电影,大家看了吗-7.jpg




苏炳添推荐的电影,大家看了吗-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