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21|回复: 0
收起左侧

育儿是一门说话的艺术,改掉3种常见说话方式,孩子更听话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9-24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育儿是一门说话的艺术,改掉3种常见说话方式,孩子更听话-1.jpg

对妈妈们来说,养娃的每一天都充满挑战,因为喊孩子做一件事太难了。
要么他充耳不闻,无动于衷,要么明确地拒绝你,仿佛他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配合”这两个字。

育儿是一门说话的艺术,改掉3种常见说话方式,孩子更听话-2.jpg

不过最近,小样妈看了一个心理学实验,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原来这么多年来,我们都错怪孩子了。他们不是不听话,而是因为大人的表达方式有误,导致他们没听懂,或者误解了我们的意思。
01 孩子是否“听话”,取决于你的提示方式

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设计了一个实验。让一个成年人假装很冷,在离他不远处有一个孩子和一张毯子。研究人员想测试的是在什么样的提示下,孩子才会把毯子拿给成年人,完成帮助他人的任务。
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中用到的8种提示方式。它们的清晰程度由弱到强,越来越容易被理解。
1、做动作:哆嗦、抱着胳膊上下摩挲、嘴里发出颤抖的声音。
2、表达感受:嘴里说着“我好冷”。
3、说出含糊的需求:“要是有件东西就能暖和点了。”
4、说出具体的物品名称:“有一张毯子就好了。”
5、用动作表示请求:看看孩子,看看毯子,再看看孩子。
6、用更清晰的动作表示请求:伸手指着毯子。
7、用含糊的语言表示请求:“你能帮帮我吗?”
8、用清晰的语言表示请求:“你能把毯子递给我吗?”

育儿是一门说话的艺术,改掉3种常见说话方式,孩子更听话-3.jpg


你能猜到18个月的孩子需要提示到第几步,才能明白对方的要求吗?
答案是第6步,用手指着毯子。
而对30个月的孩子来说,提示到第2步就可以了。但前提是那张毯子不是他的,否则,需要提示到第4步,他才会把毯子拿给对方。
02 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我们不会说话

看完这个实验,我立刻就想到了2015年,一岁半的嗯哼跟着爸爸妈妈参加综艺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当时一家人准备出门,霍思燕要给嗯哼换衣服。

育儿是一门说话的艺术,改掉3种常见说话方式,孩子更听话-4.jpg

可能因为她没有提前说明,拿起衣服就往嗯哼的头上套,打扰了正在玩汽车的嗯哼,嗯哼立刻就尖叫起来,不管妈妈怎么说,他都坚决不肯换衣服
这时杜江听到声音走过来,他只说了一句话,就让嗯哼愉快地把衣服换了。

育儿是一门说话的艺术,改掉3种常见说话方式,孩子更听话-5.jpg

杜江当时说的原话是,“爸爸跟你商量个事儿,咱们把衣服穿上,爸爸开车带你出去玩。”
就这么平平无奇的一句话,却像施了魔法般轻松地搞定了嗯哼。嗯哼甚至还开心地举起手,说了一句“耶”,让一旁的霍思燕看傻了眼。
为什么嗯哼在面对妈妈和爸爸时,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原因就是两人给出的指令明确程度不同。
杜江非常清晰地向嗯哼提出要求——把衣服穿上,还告诉他这件事完成后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开车出去玩。嗯哼听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做完有什么好处,自然就愿意配合爸爸。
反观霍思燕的做法,她只是叫了一声嗯哼的名字,就直接把衣服往孩子的头上套,并没有给出清晰的说明。嗯哼不明白妈妈的意图,对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充满了困惑和不安,所以才会尖叫起来。

育儿是一门说话的艺术,改掉3种常见说话方式,孩子更听话-6.jpg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像霍思燕那样,想当然地以为孩子应该能读懂我们的意图。这其实大大高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结果就造成了很多矛盾和误解。
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分享时会说,“把这个给弟弟玩,把这个给妹妹吃。”
对孩子来说,他不明白分享的概念,只知道玩具、零食要被抢走了,他当然不愿意啦。
如果能说得更具体、更清楚一些,“和弟弟一起玩这个玩具吧/借弟弟玩一会儿,然后他会还给你,你再玩。”这样,孩子的抵触情绪就会少很多。
03 聪明家长这样说话,孩子超配合

下面,小样妈给大家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教你聪明地和孩子说话。
? 调整语序,把威胁变成奖励
你是不是经常会用这样的句式和孩子说话?
如果你不把饭吃完,就不准看电视!”

育儿是一门说话的艺术,改掉3种常见说话方式,孩子更听话-7.jpg

这样的表达方式充满敌意,很容易激起孩子的战斗欲。不妨试着把话反过来说,改成:
“快点吃完饭,你就可以看电视啦。”
改变语序后,虽然我们的立场并没有变,都是坚持让孩子“先吃饭,后看电视”,但是威胁的感觉没有了,口气变得友好而温和。
孩子一听马上就能做喜欢的事了,吃饭的速度也会加快,皆大欢喜。
? 改变主语,把命令变成邀请
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时,我们总会不自觉地使用命令的口吻。
“你快点把玩具收好!”
“你怎么还不去洗澡?”
“别玩了,赶紧上床睡觉!”

育儿是一门说话的艺术,改掉3种常见说话方式,孩子更听话-8.jpg

对于自我意识正在萌发,凡事喜欢自己做主的孩子来说,被命令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
建议爸爸妈妈把主语从“你”改成“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去完成你希望他做的事。
不管是帮着他一起做,还是单纯地陪在旁边看着他做,孩子都会感觉到你不是敌人,而是亲密的朋友。这样他对你的抵触情绪就会大大减少。
你也可以结合前一种方法,把“快点收拾好玩具”改为“我们一起把玩具收好,然后下楼玩一会儿。”两种方法叠加使用,效果会更好。
? 从强调孩子做什么,变为强调结果怎么样
这样说可能不容易理解,小样妈来举个例子说明。
比如我们希望孩子把玩具收拾好,通常的做法是告诉他该收拾玩具了。孩子听到自己要做一件事,可能对他来说还是既困难,又麻烦的事,就容易产生逃避的心理

育儿是一门说话的艺术,改掉3种常见说话方式,孩子更听话-9.jpg

如果我们换一种表达方式,告诉孩子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玩具到时间回家了,它们想回到盒子里去。”
不仅孩子能更清楚地知道事情完成后的状态,执行的难度会降低,由于我们不再强调要他做什么,孩子配合的意愿也会提升。
类似的,想让孩子洗澡时可以说,“香喷喷的沐浴露在等你哦,它想把你也变得香喷喷、滑溜溜的。”
想让孩子睡觉时可以说,“你的小熊困啦,它想抱着你睡觉呢。”
对孩子来说,万物皆有生命,所以他的玩具、衣服、日常用品都可以变成你的“催娃大使”,让孩子更配合你。

育儿是一门说话的艺术,改掉3种常见说话方式,孩子更听话-10.jpg

最后总结一下,孩子的理解能力往往比我们认知的要低一些,所以在对他提要求的时候,要说得简单、清楚,假如能配合动作来做说明,那就更好了。
同时,谁都不喜欢被命令、被威胁,选择友好、轻松的方式传达我们的要求,在孩子能力不足时陪着他一起去做,孩子的感受会更好,配合度也会更高。

我是小样妈,复旦学霸妈妈,脑功能培训师,喜欢分享有趣、实用的育儿窍门、早教方法。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轻松带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