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走过一半多,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当地经济的复苏依然饱受着疫情起伏的影响。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朝向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新格局稳步前进——而新的发展格局,也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同学情怀公司支持、第一财经广播与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和投资校友会联合推出的《财智讲堂》节目拉开2021年度大幕,共话“新经济、新格局、新实践”。
今年国家开放了三孩生育政策,一时间引发了大家的热议。随着80、90后父母生育高峰的来临,以及育儿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升级,托育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刚需。确实,在孩子的0~3岁,对于一般家庭而言是一个困难时期,妈妈们要回归工作岗位,老年人由于教育理念、体力、精力等方面的限制,也不是最佳的带娃选择,育儿嫂的素质参差不齐,找到一位好阿姨可谓是可遇不可求,相信很多的家庭都经历过这段时期的不易。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托育园市场已经是相对成熟,这种模式大大减轻了新手爸妈的负担,那么这种托育员在我们国家的发展情况如何?如今,上海政策落地,托育服务该如何补上相对一些的短板?
就这样的一些话题,我们今天也是请来了专业人士和大家来聊一聊,和大家来介绍一下今天做客节目的二位嘉宾:
上海市人口早期发展协会
婴幼儿照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陈大涛
好姑姑连锁托育园董事长 罗轶麟
上海是全国最早发布托育政策的地区,也算“托育”这个词的发明人。比全国的政策发布,早了整整一年。2018年4月28日,上海市市政府为0-3岁的婴幼儿,“最柔软的人群”,出台“1+2”文件,开始受理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的申办。“1”是指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是指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由教育、卫生计生、食药监、工商、民政、公安、消防、住建等16部门联合出台的《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2020年8月,上海市政府又印发了《上海市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2019年5月,《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婴幼儿照护”的概念,并确定了“家庭为主,托育补充;政策引导,普惠优先;安全健康,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这一年被业内称为“托育元年”。
随着两年的政策预热,全国各地省市也陆续出台符合本地特色和要求的照护政策,推动托育行业迈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2021年3月13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第四十五章明确量化了托育的发展空间和规模。
纲要指出,到2025年,由千人1.8提升到千人4.5托位;支持150个城市利用社会力量发展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新增示范性普惠托位50万个以上。
这意味着中国有四分之一的城市需要平分这50万个托位。按照一个中大型托育机构有100个托位计算,需要有5000家示范型普惠托育机构。5000÷150≈34,也就是一个城市最少需要有34家示范型普惠托育机构。
关于“三胎”一直都是今年最火热的话题之一。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关心最多的问题还是:孩子出生后谁来带?毕竟“4+2+1(4个老人,2个大人,1个孩子)”已是当前多数家庭结构的真实写照。而随着“二孩”和“三孩”政策相继放开,“4+2+1”正慢慢变为“4+2+2”或“4+2+3”。现如今,女性职业发展意愿强烈,许多家庭面临着如下困惑:休完产假需要马上上班?不放心将孩子交给保姆照顾?担心自家老人过于溺爱,只带不育?托育中心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
对大部分人而言,0~3岁这个学龄前的宝宝的托育情况还是比较的保守,许多家长觉得不太放心。不难发现,很多家庭有了宝宝,就会请育儿嫂来帮忙,但是,每家每户更换育儿嫂的次数都会很频繁,有些是达不到家长心里的标准,又或者是其他原因,换了又换,甚至有些家庭换了不下十次。
对于好姑姑连锁托育园董事长罗轶麟来说,他感同身受,后来他去研究全球的一些案例发现,一半以上的家庭都会在孩子出生一岁后,就把孩子送到托育园,对这些国家来说是件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它们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托育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
托育中心 vs 早教机构,傻傻分不清?
现在国内托育园的质量品质还是良莠不齐,存在非常多的夫妻老婆店,甚至有一些不合规的托育园,存在安全的隐患。不过随着地方性政策以及国家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和推进,不合规的托育园将逐步被取缔。
由于托育行业目前只是刚刚萌芽的阶段,在品牌集中度上是比较薄弱的。
早教机构和托育园之间的区别在哪?首先,早教机构的形式大多课时1个小时左右,父母需要等在校门口附近。而托育园比较的省力,家长只需早上送孩子去,到了晚上下班或者事情忙完了,就可以把孩子接回家,是一个全日制的服务,家长也不需要陪同。通过一些环境的设置、游戏的设置,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学习、去交朋友,给孩子各方面得到成长。目的在于解放家长,并且让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
罗轶麟觉得,托育园能学到的是培养孩子的习惯为主,而不是做学科类的教学。他认为,低龄段的孩子根本不应该过早地接触填鸭式的学习,会影响孩子很多方面的发展。在孩子低龄段的时间里,建立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建立习惯的养成,才是设立托育园的目标。
罗轶麟举了个例子,在他们好姑姑托育园里面,1、2岁的宝宝们都能够自己去洗手、自己去上厕所、自己吃饭,并且非常有礼貌,会懂得和别的小朋友交流,慢慢地就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做出自己的选择。
托育中心多少费用才正常?安全能得到保障吗?
在上海,我们可以看到一堆育儿机构的广告,平均一年20万左右的费用,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的确是一笔大开销。对于好姑姑托育园来说,最初的目标是希望把费用降到一个普通的育儿嫂费用的一半,要做到一个月费用三五千块钱并且保持企业良性的发展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因为托育园的设置是非常复杂,通过一些系统化管理和连锁化的管理,来进一步去降低它一些公摊的成本。
孩子的安全问题是家长最核心的关注点,陈大涛表示,几年之前央视做过一次调查,家长选择托育机构最关心的因素就是安全性和师资,而价格排在第三。
安全健康如何保障呢?陈大涛说,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托育机构设置标准》、《管理办法》,还有住建部《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里面很多条款都是关乎安全,比如楼层设置,消防、厨房的要求。一个合规的托育机构,需要经过层层查验,营业执照、卫生评价报告、消防安全、食品经营许可、从业人员资质,才能获得合规资质。
最近,随着“三孩政策”的出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完成修订,这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发布20年以来的第二次“大改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01年审议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上一次修改还是2015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时候。
这一次改动,首次将托育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写进法律,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机构,也明确了托育机构的规范化和奖惩措施。这是把对托育机构的规范写进了法律的。违法的育儿机构要处罚,甚至关停。存在虐童行为的终身禁止从业。
关于托育从业人员方面,国家人社部新修订了一个职业,叫“保育师”,未来也会向社会推出。教育部也提出要求,未来每个省最少有一个本科院校办出来托育专业,各地高校增设专业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托育行业需求巨大,但风险并存
陈大涛指出,托育行业有巨大的政策红利。在“双减”政策下,国家政策将大力扶持的就是0-3岁托育和职业教育。随着新生人口的逐年减少,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一定会在生育、养育、教育的事情上做工作,降低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
但是托育行业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我国目前已经放开“三孩”政策,在“十四五”期间,到2025年我国需要接近10万个托育服务的机构,包含幼儿园托班,年复合增长接近30%,这里面就有大量的投资机会。
国家提供真金白银的补贴。现在“一老一小”的问题是党和国家最关心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和卫健委对于新改扩建的托育机构,1个托位提供1万元的补贴。今年,国家发改委下达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70个亿,支持养老和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各地将新增示范性婴幼儿托位6万个。
托育行业还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陈秘书长举了个例子: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理论——赫克曼曲线,投资1元在不同年龄的回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递减的。投资0-3岁,1元回报高达18元,3-6岁,1元回报7元,成人,差不多1元回报1元。所以,显而易见,投资一个人,最好的年龄就是0-3岁。
总结
国家卫计委在今年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通知中,就明确了实施十四五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和综合托育服务机构,支持托育行业发展的政策重磅频出,举全社会之力,大力发展托育已经是重中之重了。如何在这样的一片蓝海市场中成就一番事业?一起为托育事业添砖加瓦?助力整个托育市场良性健康发展?是我们社会各方需要积极努力的方向。
作者:张添翼
编辑:Nina
监制:魏雪雯、王俊稷
声明: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