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孩子年纪长大,能做的事多了,开始有主见了,我们与孩子间的沟通冲突也越来越多。
为了更好的和孩子沟通,更好的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我们开始读育儿书学习,看到那些专家们教起孩子一套一套的,孩子干的什么坏事、错事,他们都能轻松应对。对他们真是钦佩不已,可事到临头,自己还是处理不好。
真的一看就懂,一用就不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怎么才能让我们在突发情况下熟练地运用育儿书中的技巧,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而不是一地鸡毛呢?
其实我们看了书中的育儿技巧,往往是在遇到“困境”——孩子做错事、做坏事、哭闹时才会想到去运用,可平时不用,事到临头要么是忘记用“技巧”,要么是“技巧”生疏,效果不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像写作一样,将功夫下在平时。
《道德经》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想要学会育儿技巧,就像学写作先学做笔记一样,落在细节上。
只要每次与孩子的沟通,都认真用心地倾听孩子,体会孩子的感受,思考该如何回应孩子,就是一次次练习和孩子沟通的技巧。等遇到孩子做错事、做坏事、生气哭闹时,我们才能内心笃定地与孩子交流沟通。
生活中,我们也会产生关于孩子性格特点、思维特点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过去就忘记了。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念头及时地记录下来,每天整理,就会梳理出一套适合自己和自己孩子的相处方法。
如果平时和孩子的沟通,都没有上心,事到临头,遇到冲突、突发事件,我们自己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处理好各种问题呢。
比如,昨天女儿拿毛毡本练习写字,我冲口而出:“给你买了田字本怎么不用?”女儿说:“我就想用这个本子”,我立刻生气地说道:“给你买那么多田字本你不用,偏用这个毛毡本,看来是我给你的本子太多了,你都不知道哪个本子适合做什么了。”女儿听了话,有点生气,但是也没说什么,就把毛毡本收了起来。
这不算是一个冲突,但我当即意识到自己说话方式很有问题,女儿听到肯定会不高兴。所以马上改口,说道:“田字本更方便我们学习把字写端正,妈妈觉得用田字本练习更合适,建议你换个本子写。”
如果每次我们都能及时将不恰当的沟通方式改正过来,甚至在开口之前,先想好了该怎么说合适,这种练习做多了,育儿技巧就会内化成我们的习惯,真遇到孩子犯严重错误时,我们才能游刃有余的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