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假期刚开始,就把最火爆的大片先说了吧。
嗯,30号上映的《长津湖》。
肉叔已经不需要再说好不好看这个问题了。
太多观众已经做出选择。
第一天票房1.42亿,到现在过6亿了,打破八项影史记录。
数据来源于灯塔专业版
电影的优缺点当然要说,但,肉叔着重想聊的是陈凯歌。
这部电影上映前,最让人担心的就是他:
怕他拍砸。
预告片下的留言,观众最担心的就是陈凯歌
说实话,他有多久没拍出一部让观众满意的商业片了?
上次《我和我的祖国》,他拍的单元,喜欢的人少之又少。
那在《长津湖》这,他拖后腿了吗?
咱们细聊
《长津湖》
下文有轻微剧透,介意的建议拉到最底下,先点赞收藏,看完片再来~
1
《长津湖》拍的是抗美援朝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
在朝鲜长津湖,志愿军第九军团在战力悬殊的劣势下击败美军第十军,奠定了抗美援朝胜利的基础。
而电影拍的是第九军团里的一个连队。
故事简单也不简单。
简单的是故事脉络,连队百十来号人从集结到奔赴战场,再到击败美军的过程。
不简单的恰恰是这过程,有刺进骨子里的冷,突如其来的死,来不及落的泪。
就先从那个人死的场景说起吧。
谁呢?
胡军饰演的炮排排长老雷,连队的人都叫他“雷爹或雷爸”。
老雷临死前留了句遗言:
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
看到这里,我知道主旋律“大”片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所说的“大片”,从角度上重宏观;从人物上重高层;从精神上重伟大。
半个世纪前,拍抗美援朝的电影《英雄儿女》,女主的哥哥牺牲时,喊的是: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而真正的主旋律大片,《大决战》三部曲。
开头是毛主席独自走上高坡,冰封的大河喀拉拉发出巨响,冰层破裂,底下河水滔滔。
那是巨变将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气魄。
《大决战》是出动十几万人次,不计投资拍出的大片绝唱。
与之相比,《长津湖》就“小”多了。
它从小景、小人物开始。
开头是一叶小舟,慢悠悠荡在平静的小河里。
河面如镜,倒映出两边有绿有黄有红,层次分明的树林。
小舟上是一个老兵,伍千里(吴京 饰)
他怀里抱着一个陶罐,里面是哥哥的骨灰。
这是1950年,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都过上了和平的日子。
然后,“砰”的一声响,一块石头砸在船上。
惊了船上的艄公和伍千里。
河边,一个蓬头垢面的少年,像头倔强的小牛,拉着一群小崽子,得意地笑。
他大声喊道:
这是你向我爹告状的警告。
混不吝的小子,这是伍万里(易烊千玺 饰),伍千里的弟弟。
电影的着眼点很小——兄弟。
《长津湖》是有关兄弟,兄弟情的故事。
伍氏兄弟,七连浴血奋战的兄弟,还有一起入朝的其他兄弟。
《长津湖》的小,小到个人。
相当于战争里的一根针,但这根针深深扎进去,让人具体而微地体会到战争。
也更容易扎进观众的心里。
《长津湖》的导演有三个,陈凯歌主导文戏,徐克主导特效,林超贤主导动作场面,编剧有兰晓龙。
电影里面的七连,应该是他《士兵突击》里说的最早的钢七连。
而属于陈凯歌的人物一定是伍万里。
一个混不吝的少年,莽莽撞撞地入伍参军,在不晓人事的时候先晓了战事。
是少年成长为男人的故事。
大众都担心,如果仍由陈凯歌自由发挥,他又会陷入宏大的命题里无法自拔……
最后再一次脱离观众。
幸好,还有徐克,还有林超贤。
他俩把陈凯歌从概念里拉了回来。
2
香港导演给主旋律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娱乐性。
首先,要让观众爽起来。
从《智取威虎山》《红海行动》就知道了。
徐克爱武侠爱漫画。
他把《智取威虎山》拍成了武侠片。
单看林子荣上山见座山雕那场戏,十足的侠客入虎穴。
几大当家依座次排开,一个个问话,这真是唇枪舌剑。
座山雕最后出来,人未至声先到,还伴着一声鹰唳,摆足了谱。
最后一个定场。
所谓龙潭虎穴,不过如此了。
在《长津湖》是怎么样的?
看麦克阿瑟的出场,和座山雕如出一辙。
先拍皮鞋再拍烟筒,最后拍脸,但脸上戴着一副墨镜,还是真人不露相。
还有,七连第一次对上美军,是一场遭遇战。
为了帮友军完成炸毁信号塔的任务。
有两次“出剑“。
神枪手平河,一枪打中几百米外的炸药包。一声巨响,七连加入战场。
这是惊鸿一剑。
还有,伍千里缴获敌军坦克,和敌人对轰。
两架坦克相差不过几十米,炮弹射出,两弹擦身而过。
一弹歪,一弹中。
这是剑客之间的对决,一剑分胜负。
而林超贤,那就是“狠“了,各种逼真的残酷直给,愣扔到你面前。
伍万里第一次经历身边人的死。
天上,两架美军轰鸣而来,七连士兵躺在干涸的河道,一动不动。
飞机飞得很低,平河说他可以用枪打下一架来。
但,大家都只能装死。
打下一架,另一架怎么办?
这时,美军两架飞机的机关枪哒哒哒倾泻枪火。
躺在伍万里旁边的十来米的小战士瞬间被打得粉碎。
血花四溅,血肉横飞,撒在伍万里的身上,脸上,眼睛里。
那场面真是又狠又突兀。
原来人的肉体如此脆弱,原来机关枪的威力如此巨大,打在人身上,是把人打炸开的。
徐、林两位导演主要负责战争场面。
三小时的电影,炮火隆隆起码响了俩小时。
除了开头、结尾,七连士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真是在炮火里趟出来的。
但有几处地方,不知道咋回事,特效做得跟小学生作品一样。
对于一部商业大片来说,实在是硬伤。
《长津湖》也是三个导演,但比《金刚川》看起来更像一个整体。
三个导演互相拉扯,达到了一种不错的平衡。
陈凯歌弥补了徐、林文戏的不足,徐、林又让陈凯歌不至于太自我。
《长津湖》也就达到了商业片娱乐性和故事性的平衡。
即使这种平衡还有不足。
老问题了。
比如,敌军。
还是脸谱化。
一个狂妄自大的麦克阿瑟,底下一个狂妄自大的将军,再底下是狂妄自大,毫无人性的美军士兵。(飞行员)
另一个将军不那么自大,但也仅止于不那么自大。
如果看完电影,观众心里应该有个疑问。
七连的战士后来都如何了?
除了雷爹有明确的故事结局,其他人打到后面都不见了。
最后结尾是所有志愿军的欢呼。
看不见几个主角。
按照一般故事来说,这是不完整的。
主角的结局都没交待。
这种处理是陈凯歌的老毛病,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存在。(后面说)
3
该说陈凯歌了。
陈凯歌最先不想当导演。
他去父亲陈怀皑的片场看过。
就一个感觉——拍电太无聊,没劲。
他最开始爱的是诗。
小时候母亲带着他的时候,手里常常拿着《千家诗》。
他大概那时就受影响了。
可阴差阳错,还是当了导演。
他是文人式导演。
热衷于探讨个体的悲剧性命运,一种土逼or not 土逼的永恒困境。
踩中了观众的点,那就是影史和影迷的经典。
比如《霸王别姬》。
踩不中,那就是拍给未来人看的“邪作”。
比如《无极》。
用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概括《无极》这个故事:
那时候,她还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但陈凯歌大多时候都踩不中。
而他所关注的命题,一旦到了主旋律,更显格格不入。
25年前,陈凯歌就拍过关于国庆的题材。
那时候他的摄影师还是张艺谋。
那部电影是《大阅兵》。
讲的是一群要在国庆走方队,到天安门接受检阅的士兵。
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一项无上的荣耀。
而陈凯歌关注的是,对一荣耀的质疑。
战斗英雄、老兵、新兵蛋子,日复一日地练习,如机械。
真的有那么大的意义吗?
这还是对个体的关注。
而在《我和我的家乡》他拍的那部短片,《白昼流星》。
堪称又一“无极式”魔幻故事。
大多数人都对此不买账。
不现实。
俩放羊娃怎么可能穿过重重守卫去扶刚出仓的航天员?
也许陈凯歌压根儿就不想拍现实。
他想要的是一种天启式的神圣时刻。
俩顽劣的放羊娃,如何才能敲醒他们,让他们超脱这穷困的土地,贫瘠的精神。
大概只有从天而降的白昼流星,照亮他们黑暗的思想。
陈凯歌说的东西都太“虚”了。
怎么也不适合放进商业大片里,更加难以和主旋律商业大片融合。
而这一次,在《长津湖》里,他还是没放弃表达自我。
还是个体的悲剧性命运。
但,他稍微变形了,更容易被大众理解、接受。
是什么呢?
说得高雅一点。
就是一个纯粹的人经历了世间的悲欢离合,还能不能纯粹。
就像《道士下山》里的小道士、《妖猫传》里的白鹤、《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
说得通俗一点。
就是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故事。
在《长津湖》里,就是伍万里从乡下野孩子成长为志愿军战士的故事。
所以我说,七连是兰晓龙的。
但伍万里是陈凯歌的。
陈凯歌,怎么拍男孩成长的故事?
4
从世外到世内。
看环境。
陈凯歌一开始营造出的那个江南渔村。
一条平静的小河,两边是层次分明,黄绿相间的树林。
这是一个和平的,与世无争的世界。
伍万里就是生长于斯的野孩子。
啥事都不懂,连亲哥啥样都忘了。
换句话说,他是一个未经世事的赤子。
然后,他悄悄跟着哥哥到了军队,私自参军。
想的不是保家卫国,抗击美帝国主义。
而是要让哥哥看得起。
一个并不崇高甚至很幼稚的想法。
然后,登上火车,他奔赴战场。
也就是从世外到了世内。
这个世界可怕、残酷,充满着血与火。
看见真实世界也是有层次的。
第一次给伍万里震撼的是万里长城。
他因为觉得受到了老兵的欺负,和哥哥闹别扭,拉开列车门就想跳下去。
但,接下来的一幕震撼了他,震撼了所有人。
他看见,崇山峻岭间,长城蜿蜒盘踞其上。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刻。
长城,一直以来是代表着抵御外防御工事。
穿过长城,从关内到关外,他们正式踏入了没有保护的世界。
同时也表明,他们将用血肉筑起一道长城。
这是军人的象征。
伍万里在这里被长城震撼,制止了他的野性。
之后,他也将被血肉长城震撼,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看见”是整部电影的关键。
伍万里就是在三次“看见”中,完成了自己的成长。
看见死亡。
第一次,在边境车站。
他和一个同龄的小战士看见了一个被空袭炸死的人。
匆匆一眼,两人慌忙逃走。
这只是一次“看见死亡”的预演。
而在躲避美军军机,清清楚楚地看见那个同龄的小战士被打死,他才直面了死亡。
之后,他将无数次直面他人和自己的死亡。
在第一次上战场,看见战友和哥哥和美军生死搏斗,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哆哆嗦嗦端起枪,打不是,不打也不是。
完全没想到自己也可以去肉搏。
然后,在情势所逼之下,开枪打穿了一个美军士兵的脖子,血溅满脸。
第二次看见“性”。
最后围歼新兴里的美军。
万里跟着哥哥一起冲进了美军的帐篷。
里面挂着一副海报,上面画着一个丰乳肥臀,姿势诱人的金发女郎。
还没看上几眼,就被老兵把头扒拉开。
一次短暂,快速地面对情欲。
快到欲火还未燃起就已经被扑灭。
对异性的接触,其实伍万里早就有过。
那就是在边境火车站接住了女兵抛过来的红围巾。
尽管要逃命,这条红围巾也被保留了下来。
第三次看见“父死”。
也就是炮排排长雷爹的死。
当雷爹死时,电影给了伍万里一个特写。
他死死盯着死去的雷爹,那是在战场上护着自己,教他怎么在战场上活下来的人。
是自己的精神之父。
伍万里再一次体会到了死亡。
也就快速地完成了一个孩子到成人的过程。
再说人物命运,结尾的问题。
据说,是因为拍了两部,所以故事还没完整。
电影最后,七连所有人都“隐身”了。
其实从《大阅兵》的结尾,或许可知一二。
《大阅兵》最后也是一个个士兵组成的方阵,并没有主角所在的方阵。
这是在说,所有方阵士兵都发生过这样的事,都有这样的人。
《长津湖》大概也是这么个意思。
所有连队像七连一样,经历过残酷的死亡,战友的牺牲,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有无数像七连一样的兵。
有心怀理想,忍痛离开家的战士;有大字不识几个,但只想保家卫国的战士;有啥都不懂,只有一腔热血的战士。
有刻在丰碑上、写进教科书里的英雄。
更有太多太多我们连名字都不知道的英雄。
当不同的个体,扭结成一个有力的整体。
便再也没有打不赢的仗。
今日打工人:徐老怪可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