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好友聊天提起女儿钢琴考级的事情,我说起她第一次考级的经历,被好友好一顿奚落。
我说:
报名钢琴三级的时候,已经七月多了,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要练熟四首曲子。女儿练得很辛苦,最开始一周每天能练四五个小时。距离考级四五天的时候,我都绝望了。照着曲谱还能弹错呢,啥时候才能将谱子背过呀?
这么多曲子,这么多音符……
可是,当女儿尝试着把曲谱拿下去,自己弹的时候,才发现竟然已经会背了!
我当时惊讶地溢于言表,特别惊喜,对女儿说:“哇!玥玥,你真的好棒啊!太厉害了!刚弹顺了就会背着弹了,太牛了!妈妈真是难以置信,简直是个奇迹!”
女儿也觉得非常神奇,被我夸得干劲十足,所以接下来那几天,每天都认真练习,一鼓作气将三级曲目全部拿下。
后来,我才后知后觉:原来,这是肌肉记忆啊!每个弹琴的孩子都这样。
好友在电话那端笑得喘不过气,她说:“你咋这么让人无语呢!你都不陪着孩子练琴吗?”
我说:“我陪过,可是弹不好,就放弃了。后来,都是她自己练,我也听不出来哪儿错了。”
好友听到这里,突然意识到问题。
她说:“难怪你女儿对考级没那么抵触,第二次还主动要报考级。她在你面前,有自信又有成就感。我女儿就是因为爸爸懂音乐,她弹的时候总是在旁边挑毛病,我女儿现在都不愿意弹钢琴了……”
有的时候,父母懂得的知识太多,又不懂得收敛和引导,愿意以自身的博学推动孩子进步,这样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产生自卑感。
教孩子“学习习惯”,远远胜于教孩子具体的知识点!
很多妈妈会在朋友圈里晒今天又教孩子认识了几个字、背了几首诗、会做了几道数学题。
殊不知,具体的知识点远远没有“学习习惯”对孩子来得更重要。
不是说具体的知识点不重要,只是说这不该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点。
具体的知识点是学校教育的内容,是老师的职责,也是孩子应该重视的内容。
对于父母来说,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重中之重。
- 教孩子会做几道数学题,不如教孩子学会思考。
- 教孩子认识几个汉字单词,不如教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我们不要把目光聚焦在孩子“学会了什么知识”这上面,这样做的害处很大。
比如:
- 这很容易让我们产生焦虑,看到别的孩子会得更多,就担心我们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
- 我们会忘记养育孩子的初衷,成为唯分数论、唯结果论的家长。
- 父母在意的越琐碎,对孩子的控制就越多,越容易造成孩子的压力和叛逆。
- 不利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没有长远的目标意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以数学来说,有一种辅导书叫《举一反三》,我经常给我两个孩子买。
给一个例题,下面有解题思路和解法,然后再出三道同类型的题,让孩子去练习。
这是锻炼孩子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无论是上大学还是工作以后,自学能力越强的人,做出的成绩越高。
我很少去给孩子们讲题,如果他们不会做,我就会他们执行这四步:
- 认真地重读一遍题目。
- 圈出你们认为的关键词、关键数字。
- 找出给出数字之间的关系。
- 被求的数与给出数字的关系。
有一半的题目,在做第一步“重读”之后,他们自己就会做了。
剩下的一半,在第二、三步基本都拿下了。
一年级我经常提醒他们这四步,二年级就少了很多,偶尔答疑。现在女儿四年级,儿子六年级,数学题基本不问我了。因为这四步,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了,形成了思维习惯。
当孩子养成这个思维习惯之后,我会越来越轻松,孩子们也会有所进步。
其他的学习习惯也是如此。
比如:时间规划。
孩子今天有多少作业?先做哪个?大概多长时间能完成?有没有时间玩?是先玩还是先做作业?……这些问题,我都问过我的两个孩子。
女儿做作业自我要求很高,做过一年多的作业时间表,到了三年级发现怎么做规划都没时间玩。所以,现在一放学,就开始写作业。即使哥哥在看电视,她依然在学习桌前坐得稳如泰山。一篇作文都能写一个多小时。又要查成语,又要想修辞手法……虽然很耗时,但是我认为这些都是一种积累,慢慢地用得多了,她自然就能加快速度。
儿子做得很快,质量完成度不太好,但他时间规划能力很不错,时间表都在他脑袋里,不用再落于笔端了。
比如今天早上,他把昨天我给他买的卷子带到了学校,说:“在托管班,我写完作业之后,应该还有时间做一张卷子,我就不等回家再做了。”
六年级了,他终于知道用功了。曾经一道题都不肯多做的人,竟然主动做辅导书了。无论成绩能不能提高,这份态度挺让人欣慰的。
至于阅读习惯,这个话题我已经写过好几篇文章了,不再赘述。
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比“学习结果”更重要
当我们陪着孩子一起学习的时候,你认为:
让孩子知道“我们有多厉害”重要?
还是让孩子知道“自己有多厉害”更重要?
如果你要回答前者,那只能证明你心中有个“内在小孩”,在和现实中你的孩子比高低争输赢。
如果我们回归成年人的心态,我们应该知道: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很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地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适合什么。
我们无需和孩子比高下,我们自己有多牛我们自己知道就好,对于孩子,他更需要知道的是他自己有多牛。如此,他才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我不懂钢琴,歪打正着地激发了孩子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超过了考级练习时给她带来的痛苦的感觉,所以她今年才愿意报考钢琴五级。
她可以接受练琴时的痛苦,是因为她体验过成功后的快乐!
这种成就感会战胜痛苦的感受,让她看到她有完成的能力,给她带来更多的自信。
源于内驱力做的事情,不但不用父母督促,孩子的进步也会更加明显。
当五级曲目都提交上去之后,对于结果我们都不太在意了。因为再一次证实了她的能力,又享受了一遍努力之后成功的过程。这就足够了。
当回归到正常曲目练习时,玥玥特别惊喜地说:“妈妈,这曲子好简单啊!我弹几遍就会了!”
她已经意识到了这一个半月来她飞跃式的进步。
其他事情也是同理。
当孩子向我们请教一个问题时:
我们是不断启发孩子自己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
还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彰显我们的知识储备有多丰富?
当然是前者,才更能帮助孩子不断进步。
多用“启发式提问”,才能让孩子更好地保持创新能力和独立性,让他们走得更高更远。
不过,不要奢望一蹴而就。
每一个模式的改变,都需要长远的努力。
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传统家庭里长大,都处于被父母灌输知识的环境中。所以,在我们的习惯模式里,更愿意直接给孩子答案。
要想改变这个模式,需要努力。
直到现在,我在忙碌的时候,依然会下意识地直接告诉孩子答案,然后才后知后觉地想:“刚刚,我要是这么对他说,就好了。”
不过,我们要是具备了这个意识,距离改变就不远了。
让我们一起加油!
将育儿的着眼点放在长远目标上,不要聚焦在细枝末节,以免丢了西瓜捡芝麻,越来越偏离正确的航线。
——END——
作者:皓月长歌,家庭教育讲师。走进育儿,是因家有两只神兽,希望通过学习助力成长。所写文字或有局限性,请建设性参考。关注我@皓月长歌正面管教,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