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大家对猫咪的呼噜声并不陌生。
研究发现,当猫咪发出呼噜声以求食物时,TA们发出的声音“更紧迫,更不愉快”。
图自:Giphy
那么,猫咪是怎么发出呼噜声的?又是怎么“操纵”自己的呼噜声的呢?
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聊猫咪:
一,神奇的呼噜声
呼噜声是指,猫咪发出的一种连续的颤动声。一只猫每秒钟以 20 / 30 次振动的频率发出呼噜声。
很多铲屎官会对此感到疑惑,猫咪能如此频繁地发出呼噜声,难道是因为猫咪有特别的发声器官?
当然不是这样的!图自:Gifer
事实上,猫咪体内并没有特殊的器官来帮助TA们发出呼噜声。
研究人员推测,猫咪是通过喉部肌肉的运动来发出呼噜声的。
图自:Youtube
喉部肌肉负责声门的打开和关闭,当猫咪吸气呼气时,声门会随之紧张/松弛,就会产生呼噜声。
声门的紧张与松弛 图自:Youtube
而且大家平时都会注意到,猫咪能够长时间地发出呼噜声,那么:
猫咪能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呼噜声可以在整个呼吸周期(吸气和呼气)中产生,因此可以持续存在;但是猫咪的其他发声,例如“喵”叫,仅限于呼气时发出。
图自:Giphy
由于猫咪呼噜声的特殊发声机制,TA们还能够做到一边呼噜噜一边喵喵叫。
二,猫咪为何发出呼噜声
这是因为猫咪可以通过呼噜声来表达自己的不同需求和感受。
图自:Youtube
? 表达满足:大多数情况下,发出呼噜声是猫咪表达满足的最明显标志。
? 母子交流:小猫出生时看不见也听不见,因此,TA们在几天大的时候就会发出呼噜声,以此来吸引猫妈妈的注意。
? 讨要食物:猫咪成年之后,幼年的行为被保留了下来,进而会表现出,通过呼噜声来向铲屎官表达饥饿和讨要食物。
? 自我安慰:猫咪在分娩、受伤、疼痛或在陌生环境时,会发出呼噜声来自我安慰、缓解情绪。
猫咪还会发出更吸引人的声音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来自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即猫咪会发出一种更高的音调频率,从而让铲屎官对TA们的呼噜声更加在意。
该团队召集了一组志愿者,记录了猫咪高兴/满足,或是在TA们在“乞求”某些东西时的呼噜声。
研究结果发现,猫咪能够调整自己呼噜声的音调频率,调整后的音调频率类似于婴儿哭声的频率——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铲屎官对猫咪高频音调的反应方式与对哭泣婴儿的反应方式大致相同,因此也会更愿意满足猫咪的需求。
从上面可以看出,猫咪可以通过改变呼噜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但是发出呼噜声也会消耗自身的能量,那为什么TA们在受伤或生病需要能量时,还会发出呼噜声呢?
三,呼噜声具有治疗作用
这是因为,猫咪的呼噜声还可以帮助TA们更快地恢复身体健康。
猫咪的喉部肌肉每秒可以振动 25 到 150 次,从而产生低而连续的嗡嗡声。
科学家已经证明,某些振动可以帮助骨骼生长、治愈骨折、缓解疼痛。而产生治疗的振动频率在每秒20-100次之间,猫咪的呼噜声频率则恰好对应用于治疗的振动频率。
因此,受伤的猫咪会发出呼噜声来治疗自己。
并且猫咪呼噜声的治愈力,在人类生活中也有神奇的作用:
● 降低压力——人类动物互助研究中心主任Rebecca Johnson教授提出,当人类接收到猫咪的呼噜声时,精神会更放松
● 缓解呼吸问题——由于猫咪的“呼噜”声是与自身的呼吸共振发生的,因此猫咪平稳的“呼噜”声也能引导人类的呼吸频率
● 降低血压——呼噜声也会让铲屎官进入一个更平静的身心状态,从而间接地降低血压、脉搏和呼吸
● 改善心血管健康——一个研究小组经过为期10年的调查后发现:养猫的人比不养猫的人更不容易患上心脏方面的疾病
● 帮助愈合——研究表明增强骨骼强度的最佳频率是25-50Hz,其次为100-200Hz,而大多数猫咪的“呼噜”声都约为20Hz,因而可以促进骨骼的发育和愈合
所以,当各位铲屎官身体不舒服时,只需要将脸埋进主子的肚子里,就会减轻身体的不适感了(狗头)
图自:Youtube
文末TIPS:
猫咪呼噜声的响度、音调或清晰度的变化也可能在向铲屎官传达“我生病了”。
当发现猫咪发出与平常不同的咕噜声,且行动迟缓或表现出嗜睡或疲倦时,可能是猫咪身体发生了不适。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各位铲屎官千万不要忽视掉猫咪呼噜声的变化哦~
【本期所长互动】
你家猫咪会在什么时候发出呼噜声呢?
//////////
资料来源:
[1] McComb, K., Taylor, A. M., Wilson, C., & Charlton, B. D. (2009). The cry embedded within the purr. Current Biology, 19(13), R507–R508.
[2]The felid purr: A healing mechanism?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10, 2666 (2001)
[3] Research Design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Trends in the Annals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Ann Rehabil Med. 2017 Jun; 41(3): 475–4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