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慧跑,助您轻如羽、跑无伤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比如跑者,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心率比较低,正常静息心率是60-100次/分,相当比例成熟跑者静息心率都低于60。
另外,我们也常常听说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人一生中心跳次数是一定的,跳得慢,消耗慢,寿命就长,跳得快,消耗快,寿命就短”。
那么经常参加跑步这样的剧烈运动,是让我们心跳加快导致减寿?还是因为安静心率低,让我们更长寿呢?
今天我们从科学角度来分析这些问题
经常跑步心肺耐力好的人
安静心率也比较低
安静心率在60~100次/分都属于正常范围。安静时心率如果低于60次/分通常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前提必须是窦性心律);安静时心率高于100次/分则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这里的安静是指没有身体活动,静坐时的心率,而不是指晨起心率或者熟睡心率,那时的心率会更低。
经常跑步的人群,安静时心率往往也比较低,可能在50~60次/分甚至更低。
经过长期运动,也可以使得安静心率从原来每分钟六七十次下降至五六十次,这是什么原因呢?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1、心脏神经调节机制改善
心脏活动受到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两套互相拮抗的神经共同作用,交感神经主要兴奋心脏,使心跳加快,迷走神经则抑制心脏,使心跳减慢。
运动时,交感神经占优势,心跳明显加快,安静时,迷走神经占优势,心率较低,两套神经互相拮抗,共同作用,使心脏具备较强适应能力,来应付各种情况。
通过经常性地运动,抑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张力提高,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因此,出现了安静时心率下降的情况,这使得心脏活动呈现节省化的表现,是心脏功能改善、神经调节更为灵敏的体现。
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或者经常跑步者,由于窦性心动徐缓,心脏的舒张期延长,使得心脏有更多时间回血充盈,为下一次收缩射血做好准备,且可以让心肌得到充分地休息。
2、心肌收缩力增强
因为系统训练后,心肌纤维超微结构发生适应性改变,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心脏血液循环加强。
同时,心脏体积有可能发生增大,心室壁厚度有所增加,心室腔扩大(耐力训练多是以心室腔扩大为主),而心室腔扩大增加了心室舒张期血液的充盈量,这样就使每次心脏每次搏动时射出的血液更多,也即心脏不需要跳那么快,就可以满足全身供血需要,导致心率降低。
我们用数学公式一算,跑友就理解了,先介绍几个基本概念: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收缩跳动射出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心脏每次收缩跳动射出的血量
如果一个人,全身所需血量每分钟为5000毫升
如果每搏输出量为100毫升,那么
心率=5000/100=50次/分
如果每搏输出量仅为60毫升,那么
心率=5000/60=83次/分
心脏每次收缩更加有力,能够射出的血液更多,自然心脏就不需要那么累,跳那么多次了。也就是说,安静心跳变慢是运动提高心脏功能后,心脏工作节省化的一种表现。
心率是不是越慢越好?
心率变慢是心脏功能提高的一种表现,成熟跑者心率较低也充分验证了这样的现象,的确也有学者研究出了通过安静心率间接评估耐力的方法。
下表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过于绝对化,比如有些人不怎么运动,安静心率也比较低,这是遗传的原因,但通常情况下,运动锻炼者比缺乏运动锻炼者安静心率低不少。
通过安静心率评估耐力(男性)
通过安静心率评估耐力(女性)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安静心率越低就越好,安静心率越低就代表耐力越好呢?
当然也不是这样的。
当心跳变得过慢时,容易导致心脏电信号传导过程中,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产生传导异常,使心脏不能正常收缩和泵血,称为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根据阻滞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通常无症状。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点小知识,心脏的跳动是靠窦房结节律性地产生电冲动,这个电冲动从心房传递到心室,从而引发了心房和心室交替收缩舒张,但如果心跳过慢,电信号传递也变慢,并且在心房到心室交界处产生长时间阻隔,就称为房室传导阻滞,使得心跳变慢的迷走神经如果过于兴奋,就有可能产生短暂性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接近生理性的,没有什么不好,但也谈不上就好。
对于大众跑者来说,如果安静时心率较低,没有什么主观不适就不用管,如果安静时伴有心悸、疲倦、乏力、头晕等感觉,则应该到医院做检查。
心跳越慢寿命越长的说法是否科学?
2013年,丹麦科学家发表了一项长达16年的追踪研究,大约涉及5000多名男性。
研究人员将静息心率和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心率和死亡率存在正相关——即心率越高,死亡率越高。这似乎充分验证了心率越低越长寿,心率越高越短命。
但大家仔细看下表,其实是心肺耐力越好的人,安静心率越低,反之心肺耐力越差的人,安静心率越高。
也就是说,心率只是一个表象指标,准确来说,并非心率越低寿命越长,而是心肺耐力越好,寿命越长,这才是问题的本质!这也充分说明了心肺耐力对于健康重要性。
不是心跳慢寿命长,而是心肺耐力好心率低寿命才更长
如果心率低寿命长
经常跑步心率高会不会缩短寿命呢?
如果真的心率低寿命长,自相矛盾的问题就来了,如果经常从事长时间剧烈运动,比如每天跑个5-10公里,众所周知,跑步时心率往往都比较高,通常可以达到150-180次/分。
长年让心率处于那么高,这样会不会造成心率过高而缩短寿命呢?
跑者大可不必杞人忧天,正如前文所说,跑步时的确心率肯定是明显加快的,会超过安静心率不少,但不要忘记了,经常跑步的人安静心率比一般人低,这样平时加上运动,总体而言,心肺耐力好的人仍然比不运动的人每天心跳次数总和要低一些。
我们可以做如下计算:
甲为跑者,经常运动,安静心率为60次/分,每天跑步30分钟,跑步时心率达到150次/分,那么他一天的总心跳次数为
甲一天心跳次数=23.5×60×60+30×150=89100次
乙为普通人,不运动,安静心率为70次/分,那么他一天的总心跳次数为乙一天心跳次数=24×60×70=100800次
这样看来,甲即使运动时心率很高,但由于安静心率低,使得他一天的心率仍然比乙少跳动了11700次,当然这只是近似计算,没有考虑日常活动等因素,但我们可以从中发现经常运动者由于长期锻炼,即使运动时心率高一点,也没事,因为安静心率低呀,他们仍然比不运动者总的心跳次数要少,这也部分验证了心率低寿命长的道理。
即便是常年长时间处于高心率状态的运动员
寿命也比一般人长
前文我们已经分析了,每天运动一小时的运动爱好者,虽然运动时心率会上升,但由于其平日大部分处于安静状态的时间的心率比一般人低,所以最终一天总心跳数也比一般人少。
那么对于那些常年长时间接受大强度训练的专业运动员来说,其心跳是否会“消耗”过快,导致他们寿命变短呢?
我们也常常担心运动员或者普通人过量运动会折寿这个话题。
2021年年初,在国际权威运动科学期刊《运动医学(Sports medicine)》发表了一篇名为《精英运动生涯的健康后果:长期损害还是长期收益?
对16.5万名前运动员的荟萃分析》的研究,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
退役运动员的寿命明显超过普通大众,并且退役运动员发生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率的风险明显低于普通人,这一结论完全颠覆了所谓运动员因为运动量太大伤身折寿的传言,并且传递出一个重要的科学证据——运动量相对越多,越健康寿命越长。
所以,即便是长期处于高心率状态的运动员,寿命也长于普通人。
运动提升心肺功能延年益寿
心率变慢只是顺理成章的效果
心率低寿命长;人的心跳次数是一定的,心跳慢所以寿命长等等诸如此类的大众流行的观点都没有被科学研究充分论证过,心跳次数与寿命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经得起推敲,大众关心的不应该是心跳高低,而是心肺耐力好坏,当然心肺耐力本身与心跳是存在一定关联。
2016年年底,美国心脏协会已经将心肺耐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而过去传统四大生命体征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
大家都理解没有了这四大体征,就意味着死亡,而如果第五大生命体征——心肺耐力特别差,同样也就意味着死亡,区别就在于时间先后而已。
心肺耐力低下预示着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心肺耐力提高则意味着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减少死亡,延长寿命。
因此,心肺耐力已经完完全全成为健康的核心指标,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指标还没有引起大众甚至专业人士的重视,它是目前唯一没有在健康体检、临床实践中常规评估的指标。
心肺耐力被列为五大生命体征之一
众多科学研究强有力地支持,心肺耐力被证明是比传统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更有力的预测死亡风险的因素。这句非常晦涩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众所周知,吸烟会导致死亡、肥胖也会增加死亡风险、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就是俗称的“三高”)同样也是大众熟知的危害健康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因素似乎都不如心肺耐力对于健康的影响更大,差的心肺耐力似乎比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更加导致心血管受到损害。
与此相对应的是通过运动提高心肺耐力,就可以显著提升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的发生。
总结
心率越低,寿命越长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本质并非心率高低造成的,而是运动多的人,心肺耐力更好,使得心率变慢。
所以,不要纠结自己的心率是快一点还是慢一点,让自己动起来,一段时间后你自然会发现你的心率变慢,即使心率没有改变,你的健康状况也会明显改善,从而让你远离疾病,享受高质量生活。
大多数跑者现在都配了一块运动手表,关注运动中心率变化无疑可以让跑步更科学、更安全、也更有效。
如何更好地用好跑表的心率相关功能?
我们为你准备了高质量的《13讲学会正确使用运动心率》课程。
? 点击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