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945|回复: 0
收起左侧

他山之石:如何构建城市、乡村居民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1-12-1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30日,为期两个月的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落下帷幕。闭幕式上,来自上海、天津、长春、南京、杭州、合肥、福州、武汉、成都等8座城市的代表共同发布《“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上海倡议》(以下简称《上海倡议》)。该倡议目前已经获得52个城市联合签署。

《上海倡议》指出,社区作为体现人民城市根本属性的基本单元,是服务群众和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以市民步行15分钟的范围来组织生产生活空间,强调与市民日常生活规律相衔接,实现空间与人的活动相对接,有效分配公共资源,发挥服务效率,激发后疫情时代新的低碳生活方式。

《上海倡议》提出行动目标:着力通过“三个转型”,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转型,回应新时代全体市民的诉求和期盼;以多元协作的社区治理转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以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新技术赋能社区生活服务和社区治理创新。

《上海倡议》强调,以全体市民的获得感为最高衡量标准,实现“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愿景。

2014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世界城市日论坛上,提出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本概念,构建低碳韧性、多元包容、公平协作的“社区共同体”。2020年,国家发布《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南》,明确以“社区生活圈”为基本单元构建城市“健康安全单元”。2021年,国家发布《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行业标准,规范指导全国社区生活圈规划工作。以社区应对城市问题、提供健康人居环境,也已经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共识,全球各大城市相继提出针对社区的行动举措。


在未来的行动中,上海将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新期待。以人民的获得感为最高衡量标准,不断推动理念和标准升级。聚焦实施、重心下沉,围绕“一张蓝图”制定“年度行动计划”,实现“静态规划”向“动态行动”转型。聚焦市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社区功能不断完善、品质不断提升、环境不断改善。
第二,强化统筹协同,体现因地制宜。将“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一个总体工作平台,统筹推进社区各项工作的规划建设实施,实现空间资源、行动组织和资金安排的有效协同。充分尊重城乡社区、老旧社区的发展差异、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色,合理明确行动节奏和任务,塑造社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三,注重多方参与,促进共建共治共享。要加强社区居民全过程参与,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更高效、广泛地发动居民出谋划策。要切实发挥街镇的责任主体作用,通过建立条块协同的工作机制,最大程度保障街镇整合各项资源的能力。要广泛引入社会力量,积极依托存量地块更新完善社区功能,拓展社会资金,吸引企业出资共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