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46|回复: 1
收起左侧

在生活的湖面打捞思想的月光——评魏荣冰散文集《一寸光阴》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52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1-12-16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的湖面打捞思想的月光
——评魏荣冰散文集一寸光阴

李微

   “荆楚作家群在当今文坛十分活跃,魏荣冰就在其中。”一打开《一寸光阴》这本书,我就看到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给魏荣冰散文集写的序言,这是贾平凹先生对魏荣冰的充分肯定。
  熟悉魏荣冰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沉稳内敛的诗人。他写的很多诗歌登上《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歌月刊》《星星诗刊》等大刊物,还出版有诗集《在低空飞翔》。他的散文集《一寸光阴》也是值得我学习的范本。
《一寸光阴》全书分为五个章节:第一节《心灵驿站》中是作者的心事倾吐,内容闲适随性,适合配着抒情轻音乐,在阳光下默读。
  第二节《汉唐气象》是对中华文脉的守望和接续,作者传承了古典文学中传承文化基因和精神力量,读这一章节则需要典雅大气的古筝曲配乐。
  第三节《西窗剪烛》中的文章感情最为饱满真诚,有对亲人的深情缅怀,对挚友的相知相惜,对儿子的谆谆告诫,温情脉脉,读来让人动容,适合纯净轻柔的钢琴曲子。
  第四节《山河形胜》思想很深刻,抒发了作者的故园乡愁和旅行见闻引发的感想,文境旷达,笔风洗练,哲思流韵,诗意飞扬,让人身临其境。读后掩卷深思、回味无穷。这一节行文尤其开阔,适合鼓乐、打击乐。第五节《天河夜话》极为诗意文雅,含蓄隽永,带着岁月的包浆,适合琵琶伴奏。
  通读全书,我有以下几个感受:
一、立意深远,高屋建瓴打开思想翅膀
  “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句。都说意在笔先,作为散文作者,功夫首先就表现在立意上。
  魏荣冰散文的“意”植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的。他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他的文章有着深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寂寂薇衔草》中作者这样写到“可偏偏就是有风不偃,无风独摇的逆天草民,他们虽是阶层上的草民,但是却是精神上的贵族,保持着内心的纯粹,坚守着精神的刚正,他们正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埋头苦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是一个民族摸索前行道路上的灯烛,虽然光芒微弱,但仍能照亮前行的路,为一个民族积蓄精神的能量,建构内心的自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写薇衔草的草性与中国草根阶层的英雄情结相融合,赞扬了具有气节有信仰的中国人。
  《寻找粟》一文中也是由物到人,从粟的来源,粟与中国人的神秘血缘关系,到“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历史典故,最后作者发出振聋发聩的追问“粟的过往淹没在哪册史书里?粟的未来将走向何方?”文章充满哲思,又带有生活智慧的禅思,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思想突然升华。
  《罗汉寨沉思》一文中作者从古今中外的神话传说引入,再到实地观景,虽是游记,但不流俗,移步换景,景中见人,人在活动的同时,思想的翅膀也在飞翔。他的视角新颖独特。“从文化的视角,我更愿意把罗汉寨看作人类宿命的寓言。”至此这篇文章就不再是一篇简单的游记了,思想境界拔高。最终作者发出了这一精彩论断“生命原本短暂,沧海桑田,唯有自然永恒。”
  《打靶遐思》写了自己和朋友去打靶的事,由“打靶”这个小点发散思维,由虚入实,再由实入虚,从原始社会开始展开丰富的联想到唐朝的射箭术,再通过自己打靶的感想转换时空想到人类的战争,最后由虚再入实,升华了思想——“止戈为武,铸戈为犁,实现诗意栖居,是人类遥远的梦想,也是永远的使命。”
  他的文章立意深远,植根与日常微小的事物,但是却没有沉溺于个人的小情绪,而是将思想的水位拔高上升到了家国情怀,乃至万物的变化规律和人类的宿命。
  执念于一己之功名富贵,不过囚笼,家国之忧与自由性灵则使得他的文章挺立,立意高远使得他的文章有贵气,有元气,有筋骨。
二、妙语如珠,引经据典营造万千气象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因苗辨地,看语识人,散文的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也非常重要。“在内心独白的角色暗示中,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化作殷殷慰藉,谆谆叮咛,拳拳问候,缕缕情丝。一个个美丽的字符,如一只只精灵的蝴蝶,在洁白的信笺上轻飏曼舞;如一枚枚娇嫩的花瓣,在旷远的心空中芳香满径;如一颗颗溜圆的石子,在情感的湖泊里激起层层涟漪。”在《欲笺心事》一文中作者巧妙的将字符比成蝴蝶、花瓣、石子,生动形象,表现出书信丰厚的情感内涵,还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调了书信对人们情感影响的力度。清新空灵、精致唯美,如一幅幅清浅的水墨画,似一个个跃动的音符。长短句交错,平仄中有音韵和谐之美,字字珠玑,读起来口齿芬芳。
  “当颤抖着双手打开那寄自苍茫山水间的来信,置身于一个高度私人化的空间,在那封面上熟悉或者陌生的笔迹的指引下,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将那一页页纸笺放在面前,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简直就是进入了一种宗教仪式,用心品味文字间游走的缠绵情思,用双手摩挲发黄的纸页,搜寻行间若隐若现的斑斑泪痕,感觉纸页中携带的那人的体温和气息,闭眼遐思,恍惚之间那些熟悉的容颜和深情的告白,便从纸上走到眼前。”描写细致生动极有画面感,把读者带入了那个书信年代,文中书信带给人情感的慰藉,让人读起来有深深情感共鸣。
  “回首来路,生命的旅程,是一帧帧黑白分明的相片,是悬挂中岁月的每一个驿站,风吟希声,雪落无痕。在你繁花似锦的世界里,觅一处荒径,着一袭青衫,把每一个春夏秋冬走成平平仄仄的孤寂。”下笔凝练旷达,诗意唯美。
  “坡屋顶层层垒叠的精致黑瓦中,镶嵌着一块一尺见方的玻璃亮瓦,它无疑是这座老宅的眼睛。”在他的书中经常可以看到他那美轮美奂的比喻,贴切又自然,读来让人击节称妙。
  “我之于磨沟,是一个不速之客。磨沟就是一杯等在时光里的酒,年代久远,其味甘醇,静静等候一场经年的邂逅与啜饮。”语言优美抒情,行文大气磅礴。语言瑰丽,灵动自然,信手拈来都如春风化雨般飘逸动人。
  范仲淹有诗云:“相期养心气,弥天浩无疆。”古人曾说好文章是有心气的,贤人之心气。心气乐则文章正,心气非则文章不正。他的文章中不仅文气纵横,还有元气、豪气、清气……气象万千,文章读来“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
三、以情动人,细腻幽微让心灵颤栗
  情感不真不足以感动人,情感不强烈则不能震撼人,情感没有普遍意义就无法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美的衡量,永远都着意于对作品的思想情感与立意价值的评价。魏荣冰是一个高明的文字魔法师,他深谙文字的炼金术。
  他在文章中善于营造意境,如同细绢,温柔细腻,情丝绵密。“母亲去世后,父亲渐渐成为一座孤岛。周围环绕着一道不宽不窄的水域。表面上风平浪静,天光云影,像一幅宁静的风景画。可是如果你仔细去观察和聆听,则是潮汐涨落,孤岛倒映在深浅莫测的水里,拖拽着深重的阴影。”没有直白的抒情,也没有矫情的呐喊,从情绪入手,下笔尽是儿子对父亲的疼惜和关爱。简约而克制,深情又悲悯。
  “每当我从外地回来,走到门前的垭口或屋后的山梁,远远地就能看见母亲站在门口,一手搭在额头遮住太阳光,倚门远眺,一直等到我走到跟前了,母亲迎上来,说我当谁哩,你可回来了。离开时,母亲有站在门口,望着我的背影从门前的垭口慢慢消失,一动不动,像一尊石雕。我回头看一眼,就再不敢回头,泪水像珠子,打湿了衣襟。”这一段如同写意画,慈母盼归心切的深情,慈母目送远行的不舍流溢在字里行间。作者文章的妙处是抒情不滥俗,而是在描写中以深沉而细微的情感来支撑整篇整体的基调。《悼大姐》一文情感饱满,颇有归有光的风致,娓娓道来,含蓄蕴藉的真情哀思让人飙泪。
  《西窗烛》中作者记录了他和挚友刘乾安相交相知的经过。他们的友谊之树从少年同窗时播种,到中年时依然苍翠葱茏。“乾安在碑林买了一个玉白菜送给我,晶莹剔透,冰清玉洁,他是希望我在官场上能见素抱朴,清白做人。我一直将玉白菜置于书案,以为镜鉴。”让人艳羡这样的君子之交,两个精神密友像极了历史上的元稹和白居易,这对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心灵知音,让人感受到了知己的可贵,感动于这样真挚纯粹的友谊。
  《诫子书》纸短情长,都是肺腑之言,让人看到了一个老父亲对儿子的期盼和谆谆告诫。“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亲对儿子的引导、勉励、期许和祝福都在字里行间。
  《聊赠一枝秋》中作者写到“当我从山村走进小城,维系乡土的精神脐带被撕裂,故乡犹如一弯残月,隐匿中厚厚的云层中,只有一丝微光,在万籁俱寂的夜晚,照亮异乡人的梦境。”感情克制却很有力量,让人感受到作者思乡情切。
  无论写亲人、友人还是故乡,他的文章都用真情打动人的心扉,读之被击中,灵魂为之一颤。真情的底色会让文章有质感,如旧式窗格前的暗影,让人低回。正因满怀真情,所以作者笔下的文字就像穿越时空的金色鱼钩,直抵人的心房。
四、风格独特,意蕴古典充满哲学思辨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把眼睛写活了,它会为文章增色不少。在《一寸光阴》一书中作者的很多篇名都非常美,如《书卷多情似故人》《能饮一杯无》《聊赠一枝秋》《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等标题都出自古诗文的名篇,作者用古诗词做文章标题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更是创新。
  《青衫祭》《半边帘》《西窗烛》《寂寂薇衔草》等标题犹如宋词的词牌名一样优美,非常典雅。光看标题,就很吸引人,充满了意境之美,可见作者的古文功底深厚,对古典诗词的领会和运用在拟题上就露出智慧的微光。
  不仅标题美,文章中的意蕴也极古典,古诗词名句信手拈来,颇有古代文人的气骨、禅趣、胸怀,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读其文章,如饮香茗,如听妙乐,令人回味再三。
  在《说茶》一文中作者追溯历史,从明代顾元庆的《茶谱》到“茶圣”陆羽的《茶经》全文中引用典籍和诗句多达20余处。感觉作者就是一个行走的“立地书橱”,作者刨根溯源,以笔为锄,深深掘井,以笔为钩,细细淘金。
  《能饮一杯无》中更是引用奇多,林语堂、苏东坡、曹操、李白、王维、刘禹锡、范仲淹……邀请古代文人轮番出场还不够,他还由中国古代的文人的酒文化转场到西方的哲学家尼采、叔本华所推崇的酒精神。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思想的触角伸得远,一直在刨根,一直在往历史深处挖掘,一直在用电钻往深井里头钻,还从中国到西方转场去挖,直挖得透透的,读来有酣畅淋漓之感。他的文章厚重大气,文质兼美,哲思慧语启人心智。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其文中所显现出的真知灼见,是建立在广博的学识和阅历基础之上的。
  经历是文章的骨头,一个人身上有些故事,下笔才会丰富。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他的文章不难看出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读书非常勤奋,博览群书且博闻强记,他的文章都是厚积薄发而来。
  贾平凹老师在序言中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评价:“他的文字语言朴实,朴实中又豪华,有诗的品质。”乍一看这句话似乎有些不妥。“豪华”原是形容器物建筑富丽堂皇,“朴实”与“豪华”看似矛盾,实则有深意,“朴实”在表,“豪华”在里。他的文章选材非常朴实,都是寻常的事物,一封书信,一枝桂花,一把剃须刀,一株薇衔草……但是他的思想却是高屋建瓴,能从一滴水里折射出阳光,从中隐喻了人类的命运、事物的规律、上升到哲学命题。“豪华”是称赞他文章的深度、广度和容量,就像一座房子一样,外形古朴,但是一走进门就发现内力有乾坤,里面设计精巧,装修奢华。
  古今中外,诸多文学家他们本身同时还是哲学家,先秦诸子的散文本身就有很多哲学思想。散文的目的在于表情达意。写好散文就要放开自己的视野,魏荣冰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只写自己,在人性与人情之外,别开了一方天地,与天地精神轻盈往来。他像一个内功深厚的得道高僧,站在世界的中心,运笔如风,极目骋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在揭示个体生命体验的同时,他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进了哲思在里面的,这样的作品经久耐品、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著名作家红孩儿曾说:“写作的最高层次,不是思想问题、语言问题、技巧问题,而是哲学问题。”行走要面目,文章也要有面目,得有自家面目。散文的哲学思维表达是魏荣冰文章的创新法宝,也是他文章的一种隐形徽章,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文章极具辨识度,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写作标识,这是最难得,最值得称道的。
  中国文学越来越寂寞。写文章是冷清事业。魏荣冰在工作之余笔耕不辍,把欢乐带给读者,把苍凉留在纸上,他是真正热爱文学的信徒,一直在生活的湖面打捞思想的月光。
  相信魏荣冰的散文集《一寸光阴》将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打动更多的读者。希冀文运亨通,写出更多精品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2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1-12-23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