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楼·良宅 (贾斯炜:心理咨询师、法学教授、作家) 这个楼盘不能算作小区,因为总共只有三百多户人家,但却坐落在这个城市的寸土寸金的最繁华的中心地段,所以这三百多户人家大多都是当时的“暴发户”。 然而就在十年前,也就是楼盘开盘后,业主装修入驻的不久,条件好的却慢慢地都搬离了这里,以至于后来只剩下零散分居在不同楼层的十几户人家了。 大家搬走后都纷纷打出出租、出售的广告,虽然广告上说的都很廉价,也招来了很多看家,但最终却没有一家成交的。 大部分人搬走了,时间长了大家也都拒交物业服务费了,靠留下来的十几家养活物业公司是不可能的,物业公司老板怎么能做这种亏本的买卖,索性关门走人了之。 这水电一停,剩下的十几户人家也不得不弃房而去了。 时间长了只有逢年过节,大型活动,上级检查时社区才临时安排处理一下靠近马路边上这面墙的“面子工程”了。 其实社区也试图改善这一现状,千方百计地使这个楼盘活起来,然而每每带着“专家”走进这个楼盘时,都阴森的让人可怕,甚至是有专家也真的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鬼楼”之类的建筑了。 既然有专家认为这是鬼楼,当然就没有人敢再涉足这里了,就这样连周围的商贩们也望而却步了,时间长了这个楼盘就成了走失的宠物,山上跑来的一些小型动物,特别是鼠类们的乐园了,每逢夜晚里面都会传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叫声,这个城市的人们夜间出门本来要经过这里的也只能绕道远行,业主们也都实实在在的放弃了自己在这里的房屋所有权了。 就这样,鬼楼在这里一搁置就是上十年,没有人问津,社区也没有办法找到原来的业主了,这里自然也就成了无主之地了。 这天,一行身着绝缘服装,戴着防毒面具、头灯,持各类防身器具、高精度摄像设备,拎着高压电瓶的十几人进入了鬼楼,一天后才出来…… 没有不透风的墙,正当人们四处打听这队人马是哪方神圣时,公安、林业等部门生物专家带着大小不一的笼子、箱子、袋子、生活用品、用具、帐篷等再次进入了这栋鬼楼,一呆就是三天三夜。先后从这里运走了十几车子动物、植物…… 不久,全市各大媒体报出在这栋鬼楼里面发现了濒危物种、名贵菌类和新物种共十几类。 接着前面的那拨人运来了多台发电机、汽泵等装修施工器具及水、食物和各类建设施工材料、原料及大批生活资料,带着数百名施工人员再次进入鬼楼。 从此,这鬼楼日夜传出的都是工人们的施工,发电机、汽泵等设备的轰鸣声…… 半年后的一天,全市各大媒体推出了《我市鬼楼成良宅》的报道: 我市鬼楼经过材料专家常记恩的处理,九百余台空调同时启动已经听不到噪音了。常记恩出资已经为业主们进行了重新装修,水电供应、物业服务全部启动,鬼楼已经成了良宅,各项功能齐全,原业主拎包儿即可入住。 望各位业主见到报道后到原物业公司办公室领取钥匙…… 后来有好事者查明了鬼楼的成因及常记恩出资上亿为业主改造、装修、恢复居住功能的原因。 原来,这个楼盘所有卧室的空调外机机仓都设计在楼下卧室的飘窗上面,空调启动后形成“鼓效应”,将空调声音放大后传出,加上物业公司实质是开发商老板投资,如果改造需要大量费用,所以大家都秘而不宣这一问题。 当时这个楼盘只有小刘一个人负责打扫卫生,小刘丈夫早年在工地伤残失去劳动能力,儿子上学需要钱,一家三口就指望着她几百块钱工资,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楼盘的老爷子,老太太们知道这一情况后,挨家挨户动员以后都不卖废品、旧货了,每天将废品、旧货放到各自楼层楼梯道口,作为对清洁工小刘家的“捐助”。 从此,楼盘自己有车子的业主时常还帮小刘将大件的旧货拉到旧货市场,三百多户的废品、旧货使小刘平均每月增加了两三千块的收入,一家人很快过上了小康生活,孩子常记恩最终顺利考上了国家名校的“材料专业”,毕业后成立了集材料科研、生产、经营、施工于一体的机构。 这年,常记恩清明回家祭祖时,听母亲说当初当清洁工的那个楼盘早已成了这个城市中心的鬼楼后,想到当初这个楼盘业主的“捐赠”,使他们一家过上盈余的生活,自己还顺利完成学业的事情后,便决定反馈鬼楼里面的“恩人”。 业主们拎包回迁后,沿袭旧制,任何人不得出卖废品、旧货,老爷爷、老太太们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统一出卖,将款项存入基金账户…… 二0二二年一月五日于市府路一号 楚郧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室、法律事务有限公司。 电话:0719-8682896、13872801780。 qq:729887056;微信:jsw7238760。 地址:十堰市茅箭区市府路1号万象国际城2单元603室。 作者简介: 贾斯炜: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资质,师从曲鹞奇老师),法学教授(师从冀甲午老师),作家(湖北省作协会员,师从於川老师);楚郧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室负责人、楚郧法律事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1970年生于鄂西北大山深处一个小山村的右派家庭,艰难苦恨,忧愁风雨,自强不息。先后或同时从事过司法、律师、法学教师、法制节目编辑、心理咨询师等职业,以法为剑,纵横捭阖,鞭辟入里,维护真善。热心慈善事业,扶危济困,仗义疏财,经常为弱势人群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长年保持资助十多名各地贫困大学生。 爱好文学写作和民俗文化,宵衣旰食,笔耕不辍,发表新闻、随笔、散文、小说等文字1800余篇,论文30余篇,出版有小说、散文集《随性记》。作品多是自己工作中的经典案例,故事来自现实生活,人物都是寻常百姓,富有对法理、心理、伦理的睿智分析,使人得到阅读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自1993年开始从事法律服务,善于从法理上对法律事件进行根源性分析,透过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得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研究心理学30余年,擅长从心理、法理、伦理、中医的专业理论出发,分析心理问题导致的夫妻感情、家庭矛盾、人生困惑、职场焦虑、法律问题,从而解开心结,挽救了无数在阴影中挣扎的个体和家庭,特别是迷途少年和濒危的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