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42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5]常住居民I
|
在CCTV4看到《小地瓜如何做成大产业?》这篇文章,觉得杭州白马村把小地瓜做成大产业的经验值得十堰借鉴。
红薯曾经是十堰的“三大宝”之一,红薯干也是十堰农村曾经凉晒过的,以往曾用来做为粮食或饲料,可以酿酒、煮饭等。四川、湖南、襄阳等地,常有把红薯切片煮熟后晒干,当作一种家里逢年过节的小吃,如同瓜子、糖果等。如果把紫薯干、红芯红薯干等红薯干做成像薯条等一样畅销的产品则对于增加农村收入、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等是一大利好。附文:
这个村庄 满是甜香
在“天堂”杭州的西南,有座名为白马的小山村。
虽隶属杭州,但小村却少些江南的婉约。
连绵的群山围合着小小的村庄,村里人家晾晒着满院的地瓜干,空气里都是甜香的味道。
地瓜是白马人主要的经济来源,这里家家户户种地瓜,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量高达400多万斤。
每到丰收时节,农户家的院子里地瓜堆成小山,田间地头上,满是刨地瓜的人群。
依靠着小小的地瓜,山坳里的白马村人,过上了家家住楼房,户户有汽车的好日子。
一季地瓜半年粮
白马村种植地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
那时,中国人口急剧增长,亩产仅300多斤的南方水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
而地瓜的亩产量可达3000斤,种植地瓜可以极大缓解粮食危机。
从那时起,白马村开始了种植地瓜的历史。
白马这地儿,十分适合地瓜的种植。沙土伴黄土的土质,千岛湖源头水的滋养,再加上五六度的昼夜温差。
一系列环境优势的加持,让这里产出的地瓜倍儿甜,含糖量高达27.7%,是别处的地瓜难以达到的甜度。
俗话说,“一季地瓜半年粮”,地瓜不仅可以果腹,吃不完的还可以做成可以长时间保存的地瓜干。
自此,白马村人再也不用忍饥挨饿。
群峰莽莽路难行,十家农户九家贫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处在山坳坳里,环境闭塞,交通不便,阻碍了白马村的发展。
“群峰莽莽路难行,十家农户九家贫。”20世纪60年代时,白马村只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山路。
这条崎岖的山路,连牛马车都无法通行。人们去一趟县城需要起早摸黑,走上一天一夜才能到达。
直到1963年,淳安县政府决定打通一条从山外通往白马村的公路。
然而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没有现代化机械,修路之难,超出了大家的预料。
公路要经过一条小河,修建桥基先得清理干净河底的淤泥。
那时正是数九寒天,但村里人没有半点犹豫,争先跳进冰冷的河水清淤。
河水刺骨,不能泡太长时间,大家就买来白酒,喝上一二两,提高一下体温,下水干上一小时,再换一拨人下去继续干。
经过四年零九个月的时间,白马村人终于修通了一条总长17.79公里的盘山公路。从此,山货出得去,客商进得来,层层大山再也不能阻挡白马人的脚步。
不是所有的地瓜,都适合做地瓜干
公路修通以后,为了富起来,白马村人进行了很多探索,卖过毛竹,搞过油茶,但都没发展起来。
最后,他们还是回归到那片,曾经给他们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地瓜田。
但地瓜已然卖不上价钱,白马村人就把地瓜加工成地瓜干再卖。
做地瓜干,白马村人是专业的,晒制方法都是传承了上百年的老手艺,平常孩子的零嘴,都是这样做出来的。
然而,到市场上,却碰了壁。
他们一开始使用的品种,做出来的红薯干口感一般,不受欢迎。后来换了品种,口感上来了,但颜色太深,卖相不好,也没啥市场。
不受认可不要紧,白马村人就一遍又一遍地试,最后终于找到了适合做地瓜干的品种,将地瓜干也卖到了县城。
地瓜干的品牌之路
地瓜干卖出去了,白马村人的致富之路又往前走了一步,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卖不出好价钱。
2017年,在外工作的朱志建回到家乡创业,打算将白马的地瓜做成产业。
当时市场上的地瓜干已经卖到十五元一斤,白马村出产的地瓜干却只能卖七八元一斤。
都是地瓜干,白马的口感也不差,卖相也挺好,怎么就卖不上价钱呢。
原来白马村地瓜干大多是农户自家制作,卫生得不到保障,而且没有品牌,所以在市场上寸步难行。
为此,镇政府帮忙申请了“枫树岭白马”的商标,浙江和附近省份只要一有农博会、农展会,也都让白马村人去参加。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经营品牌,村民们不仅购买了现代化的烘干设备,还一起制定了标准化的工艺流程和产品标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白马地瓜干渐渐有了名气,不仅销路打开了,价格也大幅度提高。
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公路的开通,这座大山里的小村庄与外界连接得更加紧密。每年从白马村卖出的地瓜干超过60万斤,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6000多元。
小小地瓜,就这样做成了大产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