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714|回复: 0
收起左侧

学习园地:学思践悟炼“笔杆”(周哲兵)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2-3-30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笔杆子”是对文字水平高、文稿起草能力强的同志的俗称。好笔杆都是练就出来的。“笔杆子”手中出的是文稿,但体现的是政治站位、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学习能力、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等。机关文稿多为命题作文,为时所用、为事所用,文无定法却有规律,真正起草出能用、有用、实用、管用的好文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笔杆子”,我个人认为,重在学、思、践、悟。                                                                勤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的本领不是天生的,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为文亦是如此。学习是涉猎知识、启迪思维的过程,是吃透“上情”、掌握“下情”的过程,也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过程。不学习,写出的文稿只能是盲人摸象、管中窥豹。不学习,容易说外行话、写外行文、做外行事。写出领导满意、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好文稿,需要长时间、持续性的学习积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文稿,功夫在文外。一是日积月累学。不能抱有“实用主义”态度学习,切不可用时学一下,不用则不学。要日日学、时时学,挤出时间学、持之以恒学,把学习当做一种追求、一种需要、一种习惯,只有在日学夜学、常学常新中不断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二是全面系统学。应学上情,领会上级精神,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党中央、省委有关政策、文件、会议、讲话精神,做到“上接天线”;应学下情,深入了解基层情况、倾听群众呼声,找到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关注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到“下接地气”;应学内情,熟悉把握市情,清楚本地本部门本行业重点工作和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应该学外情,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理念和工作方法,在对比中发现短板、找到差距、明确方向,巧用“他山之石”。三是丰富形式学。要积极参与各种专题学习、集中研讨、思想夜话,反复碰撞思想,彼此交流心得,以观点的交换触发灵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善思。“学而不思则罔”。学后不思考,没有把所学内容系统梳理整理形成体系,学的再多也没有大用。“思”是“学”的延伸和深化,是表象感觉深刻化、感性认识理性化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为智慧的有效途径。文稿看似是“写”出来的,实质上是“思”出来的,思到位方能写得出,思的对才能写得准。一是思重点,紧跟大势。审时度势,思最近中央在关注什么,省委在要求什么,市委大会小会在反复强调什么,确保文稿紧扣中心工作,紧贴时代脉搏。二是思意图,把准方向。机关文稿是“受领导之命、代机关立言”,要从领导的指示和要求中,反复琢磨思考,准确理解领导意图,从而确立文稿思路。还要根据领导身份、出席场合、受众对象和语言特点,选择符合领导的讲话风格,确保文稿方向不“跑偏”。三是思观点,打好基础。思党中央、省委决策的背景,思本地本部门落实情况,思工作中的短板问题,思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思落地见效的路径保障。“思”是理清思路的过程,是“心中有数”的前提,是“下笔有神”的基础。
        实践。“践”是文稿组织起草的过程。一要会布局。思考好的观点和内容,怎么装进文稿,就像盖房子,先把“施工图”画出来,列出文稿提纲,搭好“四梁八柱”。文稿讲出啥目的?讲给哪些人听?讲了怎么操作?要采取哪些措施?做出来要达到什么效果?这些弄明白了,提纲也就基本出来了。“施工”中,再把提前搜集的资料、调研的成果等修改完善、嵌入合理,一篇文稿就大致出来了。二要常模拟。“身在兵位、胸为帅谋”,要学会换位思考,自觉把自己摆到领导的角色,从领导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每一块内容“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该怎样讲,不该怎样讲”,替领导查问题、出思路、理观点、想实招,力求与领导思路同频共振。要拿出文稿模拟领导讲话场景,模拟得越逼真,越能合领导口味,就越容易“过关”。还要把自己摆到听会者角色,模拟领导讲完后,能从中获取什么主要内容,记住哪些重要观点,对下一步开展工作有什么指导和帮助。三要勤练笔。文稿起草,除多写多练、多思多悟之外,别无他途。要主动、积极参与文稿起草,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写多了自然熟能生巧。即便部分文稿没有得到领导认可甚至受到批评,不能泄气,更不当“惊弓之鸟”,要勇于面对,接几次烫手山芋,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反复沟通磨合,文稿会日有精进。四要多修改。改是出精品的保障,“文章不厌百回改”,初稿起草只要有时间,必须反复琢磨、修改,看主题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合理、表述是否精准、语言是否生动等,认真推敲直至“一字难改”。提倡集体修改,集中大家智慧,不怕别人提意见、挑毛病,提的意见越多、挑的毛病越多,文稿就会越完美,水平提升才会越快。
        深悟。古人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实就是“学思践”。对文稿起草而言,完稿就完成了“学思践”过程,绝大多数会到此为止,这是文稿水平提升难的主要原因。文稿起草要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必须时时处处进行总结,这就是“悟”的过程。悟是文稿结束后的经验总结和质的升华,是在“学思践”基础上,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顿悟和嬗变。从表象看,“悟”也有“思”的含义在里面,但“思”更多的是对初学内容的思考,“悟”是对文稿完成过程和成败得失的总结和提炼。成稿之后再回顾,完成的文稿站位高不高?观点明不明?内容实不实?文风新不新?领导满不满意?拿出领导的修改手稿悟一悟,改的多不多?为何这么改?差距在哪里?下次怎么写?特别是不成功的文稿,一定要认真剖析原因,悟透问题出在哪儿。当你每篇文稿都能悟出几个道道,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必能悟出写作心得,把握写作规律,成就精品佳作。
         学思践悟,是一个学习、思考、实践、领悟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悟而学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其顺序不能改,逻辑关系不能变。每一次从学到思到践到悟,最终再回到学的闭环经历,就是一次写作的大提升。如此这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必会百炼成钢,实现文稿起草从高产到高质,从高原到高峰的跨越,就炼成了真正的“笔杆子”。                                                                                                                                      (作者周哲兵系十堰市人大副秘书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