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43|回复: 2
收起左侧

你那些一点就炸的情绪,来自哪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4-17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堰悦茗语心理咨询导读: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些场景:有的人话一出口,就让人感觉很冒火;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说出来,我们觉得合情合理,但有的人只会破坏气氛,给听者添堵。
还有,我们可能对特定的某类人或者某类事情,不自觉就竖起了防御墙,一旦和他们打交道,浑身的逆鳞瞬间立起。
到底这些情绪按钮藏在哪里?
由此引发的愤怒和羞耻感等体验,我们如何理解?

永远被当作孩子,会导致自恋受挫
曾经有位女性来访者在谈到她与父母的关系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在她弟弟准备婚房首付的那段时间,她和老公商量决定拿出20万资助弟弟,前提是她和老公的经济状况不错,并且他们是自觉自愿这么做。
某个周末她和弟弟约好去父母家吃饭,打算顺便把20万的银行卡交给弟弟。晚饭后,父母十分严肃的把她叫到房间教育了一番:
“你是姐姐,你就这么一个弟弟,在结婚买房这样的大事面前,你不能袖手旁观,要有个做姐姐的样子。”
父母的话,让她大为光火。
从小父母就经常告诉她要给弟弟做榜样,要让着他爱护他。
一方面她对父母这些碎碎念很反感,另一方面其实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对弟弟的爱,更多是出自于天然的姐弟之情,而不是迫于父母的压力。
资助弟弟买房这件事,也是如此。
让她恼火的是,在父母眼里,自己好像一直是那个长不大、没有自主思考和决定能力,永远要在他们的调教下,才能做在世人眼里对的事情的这种感觉。
对她来说,这是一种自恋的受挫,她对自己在父母心中永远达不到成年人的水准而感到愤怒和羞耻。
相反,这极大地满足了父母的自恋,即我的孩子之所以被外人夸赞懂事,都是我做父母的功劳。
从关系的角度看,这是父母担心被子女抛弃的铁证。如果孩子不在我的要求和建议之下就能发展的很好,那就显得我没什么用了。
所有人都害怕自己没有价值。正因为执着于对它的寻找,人间才有那么多的悲欢离合。

移情是一种防御
有位读者提问:同样是布置工作任务,为什么在大领导那里听起来会让人更有信心,但从部门主管的口里说出来就感到很扫兴很压抑?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首先排除一下对方的原因。
如果主管以非常自恋的状态来向下属布置工作,从来不考虑员工的感受或者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只是一味要求结果,也不提供支持,甚至使用否定和贬低的沟通方式,那么对于提问者而言,这是外部因素。
同时,在这个外部因素的基础之上转换到心理的视角,可能就是这种扫兴和压抑的感受,让你感到似曾相识。
意思是,在你与过往重要的客体关系中间,那个人经常带给你相同的体验。
在这里,涉及到一种防御方式,叫做移情。具体理解为:把过去的某些情感体验转移到现在的关系当中。
前面读者提到自己对主管的说话方式感到不舒服,那么很有可能正处在移情的过程当中。
然后问题来了:移情为什么会成为一种防御?或者这种防御是怎么发生的?
弗洛伊德对此的解释是:第一步,你无意识地将在过去关系里的记忆带入当下;第二步,你使用过去的应对方式,以图在当下处理好相似的情境。
这样两步的防御帮助你忘记过去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你希望通过在当下的关系中扭转过去那些令你不愉快的记忆。
而在此之前,你需要把这个讨厌的主管投射成过去讨厌的客体,才有了改变的可能。
这就是移情的发生以及它的防御作用。

你不舒服,是有人需要你不舒服
如果再切换到主管(客体)的那一边,一开口就让人扫兴和压抑,那么最大的可能是TA对使自己感到愉悦的部分在进行打压,转而投射到了员工身上并加以监督和控制。
因为在潜意识里,TA对自己以及为别人带来快感感到罪恶和内疚,所以要抑制口吐莲花的自我功能,也抑制员工以更加快乐的心情去挑战工作的能力。
这在日常各种关系中间很常见。比如父母总是设置孩子的快乐阈值;夫妻间一方总是以挑剔的姿态出现;领导在哪里出现,哪里就气压很低等等。
这些行为都在告诉对方:我不敢爽,你也不能太爽。
当我们接受到这样的信息时,必须启动一下自我觉察,看看自己的这份不爽,究竟是谁的需要。
是谁的不舒服,就还给谁,由谁去承担。

不懂拒绝,是在渴望独立
不少人都有着一种共同的困扰,就是对拒绝别人感到困难。
朋友小敏有天自我分析说:
“正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拒绝困难,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来啥接啥的创伤,所以就防御。一旦有人给新任务,我浑身的逆鳞就起来了。
最要命的是,有的人对你的一个要求,背后跟着无数个要求。但我自己基本不会跟别人提要求。”
她还给了个让我笑出声的公式:拒绝困难+要求无度=一身反骨。
回想起来,小敏的这种状态持续了好多年,而且呈泛化的趋势,导致她目前无论在家里还是工作中,一有人提要求,或出现一点预料之外的状况,即使并不是多难的事,抗拒的情绪就蔓延开来。
也许你会和我一样发现,在小敏身上存在着有意思的反差:她基本不会跟人提要求,却常常去努力满足别人的要求——也就是拒绝困难。
这种反差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如果从防御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让人心疼的“假性独立”。
最早可以追溯到婴儿的口欲期,在小敏们的潜意识当中,他们对口欲期的依赖愿望感到羞耻,然后变成在现实生活中的独行侠,不愿意去麻烦别人。
同样,通过不断满足别人、不拒绝别人,让自己看上去很独立,实际都在表达对独立的渴望。
那么“真性独立”是什么样的?
就是在向别人提要求和满足别人的要求这两件事情上,相对自如,没有太多的痛苦与纠结。

逃离融合的恐惧
小敏还提到,每次当别人提出任务时,她就会冒火,并感到这些任务不断翻新,永无止境。
这种感觉是在描述一种自己即将被吞噬或湮灭的恐惧,融合焦虑被激活,人就本能想要逃离。
在孩子早年和父母的关系当中,孩子需要父母提供充分的融合来为后续的分化做准备。
但如果父母对此缺乏意识,就将无形当中阻止孩子的独立发展;直到孩子成年,那些处在父母掌控之下的生活场景,屡见不鲜。
当父母只想看见自己需要的孩子,孩子就不得不隐藏自己的需要,自我的边界愈发模糊掉。
比如被大家说的最多的催婚催生问题,每一次被父母提出要求,子女就冒火一次来避免自己消失在没有边界的融合里。
当然,出于道德的遵守,他们往往会再自我压抑一次,说服自己把对父母的攻击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偶尔爆掉,又自责不已。
就像我的朋友小敏,她常常反问自己,是不是不该有这么多的愤怒,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
我告诉她,事实上,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好,只是别人在以他们的方式,让我们以为自己不好。
所以,请不必挡住自己的阳光。
作者: 徐亚辉,二级心理咨询师,UM心理主笔;做人性的观察员与理解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3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3-4-17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4-19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关注哦!学习更多心理知识可以关注微信156719292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