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36|回复: 0
收起左侧

中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5-23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堰悦茗语心理咨询导读:中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01人到中年没朋友?


年纪越来越大,身边越来越多人都表示自己很孤独:

微信通讯录里躺着几千个人,但真正感觉崩溃的时候,却几乎翻不出一个能承载自己心事、倾听自己脆弱的人。

酒肉朋友有不少,但能够在困境中陪伴自己的人,却是生命中难得的挚友了。

可以吐槽、说话的人或许有很多,但是能懂自己、愿意走进自己内心的人,是人生难觅的知音......

难怪古人会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但是,相信每个人都曾在某些时刻遇到过一些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曾与自己同频和相懂过,但是很扎心的是这样的朋友却很少能一直留在自己的生命中。

所以,或许让人更有感触的,是友情的丧失感。

一路走来,很多人会发现,友情是随处凋零的花蕾,在我们走过的路上零零星星散落一地:

曾经掏心掏肺的哥们渐渐少了话题,就算说,也大多是闲聊一下八卦,吐槽一下物价。要是看到某本好书,内心如同电火石火、极想得到共鸣,心心念念分享过去,却没有回应。

曾经一起共度青春年华、以为会成为一世好友的大学同学,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说过话。

曾经不分彼此的好友因为某些事翻脸了,便从此陌路;也有些亲近的人,因为成长步调和生活空间的不同,渐渐与自己去往不同的地方……

这让人想起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书中字句平淡、却又刀刀戳心地谈论着一个主题:找个说得上话的人,那是真难,怪不得叫一句顶一万句。

写到最后,书中都在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非是分成“说得着”和“说不着”两种。

书里的每一个人,和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因为和别人“说不着”而苦了一辈子。这种苦不是别的,就是孤独。

很多友情会慢慢失去。人真的是越长大越孤单吗?

找一个能说得着的人过一辈子是福分,不管是爱人、朋友还是亲人。

在变化流动的情感河流中,怎么遇见“说得着”的人?如何和这样的朋友维持友情?如何让自己也成为一个“说得着”的人?

这或许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说得着”的话题。


02朋友是如何失去的?


有一些朋友,无论我们曾经与他们有着多么深刻的连接,但最终失去他们或许是一种必然。

比如说带着自身的大量投射去交往的朋友。

在我过去的经历中,我曾经与两个朋友分道扬镳:

一个是“百宝箱型”的朋友A。她的见识和精神维度都远在自己之上,我一旦遭遇问题和困惑,只要找对方说一说,总能得到提纲挈领式的提点。对于我来说,她是一个极珍贵的“说得着”的人。

一个是“垃圾筒型”的朋友B。我们虽密切联系,却无法深入交流,单纯做情绪宣泄、相互倾倒垃圾,使彼此的负能量暴增。虽然这种形式能化解表面的孤独,但我们并不在相同的话语通道上。

然而,由于A需要不断向下兼容,也无法接受关系中另一方的迎合与谄媚,所以慢慢疏远了我。我和B也无法忽略关系中暗藏的相互嫌弃,便慢慢各自远离。

这两个人或许是我的内在分裂后、向外投射的两个面向。A是我的理想化客体,B是我自身不愿面对的浅薄无知,两个人都是我自己的一部分。

在关系中带着投射去相处,便无法看到和尊重别人本来的样子,也不能保持恰当的距离和相处方式。

比如说关系不对等的朋友。

很多人会觉得:我很在意某个朋友,但TA并没有那么在意我。

在咨询室中,有很多在友情方面有困惑的来访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是我似乎只是她朋友中非常普通的一个。”
“从来都是我主动联系她,但是她并不会主动找我。”
“我在三个人的友谊中,总是被忽略的那个。”
……


他们的友谊是失衡的天平,情感严重向一端倾斜。时间长了之后,这样的友谊因承载了过多需要,也往往以结束而告终。

而这些来访者往往有一个共同点:早年缺爱和关注,导致内心有比较强烈的匮乏感。

在自体心理学中,对友情的需要、渴望与另一个人心心相印的需要,被称作为对孪生体验的需要。

而自体心理学家说过,早年父母镜映和理想化的失败及心理创伤可能会放大一个人对孪生体验的需要。

还比如说边界感不清晰的朋友。

作家李筱懿曾经说过,她放弃过一个非常优秀的朋友。她漂亮能干效率高,但特别喜欢指导自己。于是,她主动提出结束这段友情。

当然,并不是因为对方不够好,而是因为在这样的关系中,自己的状态变得不好。

她说:什么叫断舍离?无能为力的事,当断,生命中无缘之人,当舍。

很多人也会遇到这样的朋友。有人会以“我是为了你好”、“我是在帮助你”的名义指导或数落对方;也有一些人会很热衷于分析对方的问题,实际上是以入侵姿态窥探和挖掘对方。

他们往往并不是真的在关心别人,而是在满足自己的掌控感、优越感和分析欲,其实是一种自恋的需要。

也有人会站在朋友的立场,以友谊和爱的名义索取和控制: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所以你就应当如何如何。

对不能够充分信任的人过度敞开和袒露需要,也是十分危险的、缺边界感的表现。


03留住那个“说得着”的人


如果自己不够完整,即便我们如此渴望与另一个人拥抱,也无法相互取暖,却只能一起枯萎。

所以说,能够拥有稳固的高质量友谊,体现着一个人自身的成熟度。

也许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拥有真正关心他人的能力。

真正的关心,是不会给对方压力和不适感的。

尽管有时候爱和善意需要借一个“良药苦口”的形式来实现,但最终是用温暖、他人可以感受的方式流淌的。

如果自己的关怀让他人不满和受伤,这种关怀里往往带着很多自己的需要,是很多人的自我满足,对他人而言,关怀也就变成了一种入侵。

真心关心他人,也意味着尊重差异,不轻易做价值评判。

当某人工作表现很差时,她的朋友说:“你状态再差,也需要在工作上表现中自己的专业性,生活是不会在这个地方对你柔软的。”

她说得很对,但她没有意识到朋友在强烈的抑郁状态下,这已是她能够保持自身运转做出的最大努力了。

同时,我们需要拥有自成系统、自我支撑的内在。

而成为一个优秀独立的人,是一个人能为一段友谊所做的最大贡献。

有一个朋友经常有溺水感,强烈的无助感使她总想将手伸向外界,获得安慰和支持。她经常拉个三人群,在其中吐槽:“我太焦虑了,你们快来安慰我。”“我实在是太苦了,人生真的好艰难……”

但是,她越是将手伸向外界,就越是找不到那只伸向她的手。

每个人生命中都曾有过无助的时刻。中岛美嘉说过:“在黑暗的那段人生,是我自己把自己拉出深渊。没有那个人,我就做那个人。”

作家周国平也说过:“大苦难永远藏在沉默的深渊里。” 在困境中拥有不随便搅扰他人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在咨询师身上获取孪生体验的需要,是另一种获得疗愈的可能。

在咨询师身上,来访者可能会发生孪生移情,而这些融合的需求和指向会给他的自体发展带来一些补偿性的结构。

咨询师会扮演灵魂伴侣的角色,并在适当的时候渐渐撤回,促使来访者将灵魂伴侣内化。这样,来访者就拥有了自己陪伴自己的能力了。

生命就像一扇门,感谢那些来了又走的人。会离去的人终究会离去,而更好的人还会再进来。

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一直在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http://www.ymyxlzx.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