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99|回复: 0
收起左侧

认识、防止和纠正孩子网瘾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7-14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认识、防止和纠正孩子网瘾
(贾斯炜:心理咨询师、法学教授、作家)
一提到孩子们,特别是青春期的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有一些家长就恨得咬牙切齿,甚至是把电脑砸了,把孩子的手机砸了,把网线剪断了。
其实从一定程度上说,孩子们网瘾是他们满足自身发展和学习提供了借鉴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偏差而已。
我们现在70后,五十多岁的人了,看到人家80后、90后、00后、10后网络成瘾,恐怕应该有两种想法:第一种想法就是这孩子不是网络成瘾,这孩子本身就是正常行为。第二种想法就是这孩子上网时间太长,对网络依赖了,可能需要矫正了。真正所谓网络成瘾是后一种。
放暑假前有个朋友跟我说,马上就要放暑假了,他特别担心孩子放假。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孩子一放假就玩,就一宿一宿地不睡觉上网,白天12点以前您是不想让他起床的,问我说看看这个问题怎么办?
我说您家孩子这行为几乎跟我家孩子小时候完全一样,我有时间就问我家孩子,你为什么非得要在夜里上网,上到后半夜,她说夜里人都在做作业,也要夜里面讨论,一般的查成绩也是这个时候,你白天找不到人,你要晚上聊天也得这个时候,白天找不到人。我说是呀,你们都是黑白颠倒的了,这一上午都在睡觉,确实是找不着人。他说我没办法变呀,我要是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我上网没用,看不见我需要的信息,找不着我要交流的对象。
所以,现在年青人对网络的依赖的程度很大,不单纯是网络成瘾,就是学习、生活也得在网上,买东西,查信息,交流信息,学习选课,交作业都是在网上。这孩子一天上八小时的网也是正常的。从我们国家网络普及到现在的情况看,其实所谓的好孩子,或者说网络不成瘾的孩子与所谓上网成瘾的孩子,最终他们的发展都是差不多的。
这并不是说孩子上网成瘾就没有问题,而是说可能网络成瘾的孩子需要我们鉴别一下看看,这孩子从上网开始,一直在玩游戏,一直在聊天,而且这个时间相当长,这才可能算得上真正是网络成瘾的孩子,其他都是正常的孩子。
所以我们得仔细观察了,不仔细观察,不深入研究就觉得他们跟上网成瘾的孩子看上去是一样的,也都是趴在那上网。
而且我们也试过,如果我真是今天没有什么事儿,要在网上学习点什么东西,要在网上查点儿什么东西,要在网上看点儿什么东西,要在网上发点儿什么东西,要收信息,发信息,一搞也是好几个小时。你要离开都不行,因为等着发,等着传,等着接收等等。
你好不容易跟人家联系上了,你就要跟人家把这事儿弄完,而且网速是有限的,网的容量是有限的,然后网上处理这个事情要有一定的过程。
现代社会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网络早已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早年的跨国公司就已经是靠网络组织员工的会议,那你看这个员工是在上网,在网上一趴好长时间那是不是上网成瘾了呢?
那他是在工作,所以要鉴别这个,恐怕要看他上网了多长时间,上网的这个时间里面有多大的比例是在玩或者聊天,有多大的比例是在办事儿。
当然上网成瘾的孩子还是有的,也是大有人在的,我也帮助过很多孩子戒除网瘾的案子,他们在网上不干别的,就是打网络游戏和聊天这两件事情。
那么我们一研究这孩子,我们去帮助这些孩子的时候就会发现,当一个人特别的,过度地依赖网络,沉迷于网络的时候,在他的背后一定可以看到一个家庭气氛不太好的家庭,或者是有一个跟孩子交流、沟通不太和谐,不太充分,不太顺畅的父母。
孩子在家庭得不到亲情、情感交流的温暖,家庭气氛甚至是恶劣的,那么他去找网上陌生人聊天,来满足、弥补他家庭交往当中人际交往的缺失,人际交往的不足和情感上的缺失。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以后得到满足,进一步强化了他以后花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去跟陌生人聊天,谈话,交流、玩游戏的这种兴趣。
如果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真的网络成瘾,而且特别沉迷于网络的时候,我们就要检讨和反思,我们家庭内部的动力,我们家庭的爱,我们家庭的温暖是不是流动的?如果不能流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以求助心理师,如果我们自己分析不清楚就一定得求助心理师,没有经济条件的也得读一些相关的心理学书籍,心理学的科学普及书籍,或者是有条件的,有一定心理学基础的,读一些专业的书籍,看看自己家庭的动力情况,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当中的一些问题,结合着孩子网络成瘾进行思考。
孩子网瘾和网络的毒害,其实更多的都是家长造成的,比如家长有时间了不是与孩子沟通、交流,而是当着孩子的面刷抖音,玩手游,再不是就是出去喝酒、打牌的,时间长了孩子就只能跟网络玩了。
说到这里,很多家长是不是认为我说的观点是,孩子的网瘾一定是大人的问题?其实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那么想要孩子戒除网瘾,其实是我们家长得改变,要咨询,对孩子戒除网瘾的咨询其实不是孩子,应该是以我们家长为主进行咨询,从咨询师那里习得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正确方法。
再说了网络既然已经成了人类的重要工具,我们就不得不使用它,更不能排斥它。
几年前我的一个同学二胎的孩子上了小学,老师从手机上布置作业,我的同学跑到人家学校闹,说这样可能使孩子造成网瘾,可能使孩子视力遭到破坏,影响大脑智力等等,学校出于不惹事的原则,就单独给她的孩子把作业写个条子,让孩子给她带回去,每天都是这样。
结果刚好疫情那年孩子上中学了,学校开始上网课,这孩子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对学校网课摸门儿不着,三年初中,三年疫情,本来成绩还算好的孩子最终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任何上一级教育阶段的学校。
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学校就应该在家长手机上给孩子布置作业,而是说,作为家长一定要用客观的,发展的,具有前展性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爱好网络,并且上网的行为。
所以我们得认真了解一下网络、网瘾的相关问题及网络的作用才行。
这些年来,在我这里进行心理咨询的很多孩子,因抑郁导致自残和自杀未成的案例中,几乎毫不例外的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都没有手机,至少可以说没有属于自己独立拥有的手机而“低人一等”,导致心理失衡的情况。
从长远来说,因为没有手机,孩子可能错过接受更多新生事物的机会,致使他将来的知识面和社会适应能力必然落后于同龄人。
另外,没有心理学背景的家长,让孩子拥有一部自己独立的手机,正好可以通过手机网络、游戏发现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
孩子什么情况下是在正常使用手机,什么情况下是“网瘾”,什么情况下是潜意识在以网瘾的形式提示他已经患上了心理疾病而求救?
为了让家长们有所辨别,我在这里从心理学角度上谈点孩子与手机、上网成瘾的相关事情。
我把孩子玩手机分为“非病态”和“病态”两种。“非病态”又分为“正常”和“贪玩”;“病态”又分为“网瘾”和“焦虑”“躁狂”“抑郁”“综合”等。
首先来认识一下什么叫“网瘾”?按照国际上对网瘾的共识,孩子每天上网时间没有超过四个小时,就不能认为是网瘾。
按照我国卫生部门的观点,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
辩证地看,如果是孩子天天玩手机,并且时间一般不足四个小时,但已经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我觉得还是应该认定为孩子已经成瘾;当然即使孩子每天上网达到了四个小时,甚至时间更长一点儿,只要没有影响学习和生活的,也照样不能认定孩子有网瘾,只能认定为贪玩而已。
即使孩子每天玩手机超过了四个小时,连续也不低于十二个月了,并且明显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是染上了“网瘾”的结果。还要考虑孩子“网瘾”背后有没有其他原因?
孩子现象上的网瘾,背后的真正原因也可能是焦虑、躁狂、抑郁或同时具备其二、其三导致的潜意识在以“网瘾”的形式向家人求救。
我在这里将这些情形分别称谓“焦虑性网瘾”“躁狂性网瘾”“抑郁性网瘾”“组合性网瘾”四大类。对此问题,我将分别做出介绍,供家长们观察孩子时参考。
   焦虑性网瘾:焦虑的人容易着急、紧张、恐慌、不安,为了平静自己,潜意识里面会寻找一些事情转移注意力,上网,特别是在手机上玩网络游戏方便,于是玩手机游戏就成了焦虑的孩子们的首选。
孩子玩手机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恐慌不安,往往无法完成时间稍微长一点的整局游戏,甚至出现头痛、浑身不自在、手心出汗、不停地上厕所、高频率揉眼睛、身体发抖、皮肤苍白、小动作增多、肌肉震颤、姿势僵硬,自诉头挤压性疼痛、肩腰背疼痛,难以入睡和次日起床后头脑昏沉等症状,就要考虑孩子可能是焦虑了。
   躁狂性网瘾:躁狂的人在心境高涨的时候与现实处境不符,往往表现为高兴到几乎不可控制的兴奋,高兴到忘乎所以的程度,同时伴有精力增加、活动过多、言语近促、睡眠减少等症状。
上网,特别是网络游戏情节容易使人受到冲击,随时的“自我效能感”就成了躁狂患者表现自我的难得机会。
所以,孩子在玩手机时注意力不能持久,有时又随着游戏情节而情绪高涨或低落。高涨时自尊自大,甚至兴奋的引起攻击或暴力,低落时又垂头丧气,自怨自艾。
因此,贪玩手机的孩子出现行为轻率鲁莽,不计后果,并与此前性格不符,兴奋时联想丰富,口若悬河,甚至是言语迫促地达到让人无法理解的地步。
生活中忽视常人认为可导致危险地进食、饮水和个人卫生状态,夸大自我能力、出现幻觉等症状时,就要考虑孩子是否躁狂了。
抑郁性网瘾:抑郁的人“内心能量”无法向外流动,所以自我攻击导致了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容易出现自残、自杀的念头和行为。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症状,抑郁的人,对性的兴趣明显下降。
而由于网络游戏的及时奖赏性、冲击性容易推动人体内部能量的流动,促使其恢复生机,所以抑郁的人为了让能量流动起来,便喜欢选择方便玩游戏的手机了。
顺便说一下,抑郁是人类,特别是青少年,甚至是儿童自残、自杀的第一大原因,自杀成功的人群中超过70%是抑郁了的人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没有及时发现导致的。照此说来,假若我们能把抑郁的问题解决掉,人类自然就至少减少了自杀率的70%。也就是说,我们对抑郁早预防,早排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是一件万分有必要,也是一件万分紧迫的事情。
所以,一旦发现“网瘾”的孩子虽然是在玩手机游戏,但却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常常责怪自己,言语减少、语速减慢、声音低沉,行为缓慢、不修边幅、记忆力、注意力下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学习困难,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减退,入睡困难、睡眠不深、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成比例,食欲增强、体重增加,特别是没有情感、没有激情地躺着或者类似躺着,长时间没有表情地玩手机,特别是对谈恋爱也失去兴趣了等症状出现时,就要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了,这可能是孩子潜意识在提示家长,他早就已经抑郁了。
组合性网瘾:现实中,焦虑、躁狂、抑郁可能同时具有两种或者三种共存,也有两种或者三种交替出现的情形,所以我在这里就有了“组合性网瘾”的说法。
因此,我在这里要提示一下家长朋友们,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孩子染上“网瘾”,就干脆不让孩子拥有手机了。恰恰相反的是,只要是孩子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就最好让孩子拥有一部属于自己专用的手机。实质上这部手机既是孩子自己独有的一所学校,也是孩子推动“内心能量”流动的动力和通道,更是孩子独有的一所医院。
其实,家长只需要在手机交付给孩子拥有之前,与孩子共同制定一部“使用规则”,惩恶不如扬善,将来孩子使用过程中,如果大致是按照“使用规则”进行的,及时予以肯定就行了。
就算是真的发现孩子有了“网瘾”,也千万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因为玩手机染上的缘故,粗暴地对孩子予以限制,甚至剥夺孩子对手机的“所有权”。
正确的做法是,发现孩子在玩手机过程中有“网瘾”或者有上瘾倾向时,让孩子自己陈述或者阅读当初共同制定的手机“使用规则”,同时针对孩子的违约行为给予适当惩罚就可以了。这里要注意了,这一方法的使用必须是在排除孩子有其他心理问题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
这样一来,只要方法得当,孩子一般自然会正常使用手机的。但是,孩子在使用手机过程中,一旦真的“上瘾”了,或者是出现这里所说的任何一种症状时,都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立即求助心理师或者看医生,力争做到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早发现、早治疗、早排除,确保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健康的身心。
说到这里,有家长可能还要反问我:“照您这么说那孩子玩手机还可以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了,难不成孩子玩手机还真成了好事了?”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也要防止本来健康的孩子玩手机真的染上‘网瘾’了,一旦染上‘网瘾’也得及时进行矫正。
总而言之,手机本无罪,网络本无罪,它们对孩子来说其实还真是个好东西,关键是家长要学会留心孩子内心深处的诉求,知道是不是孩子的潜意识在用手机玩游戏的方式来对外表达而已。
重中之重的一个问题是,一旦发现孩子已经有了网瘾,家长第一时间得进行专业心理咨询,排除孩子其他方面的心理问题,然后在心理师的专业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慢慢处理。
二0二三年七月十四日于市府路一号
十堰楚郧法律事务有限公司、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室
电话:13872801780;微信:jsw7238760。
地址:十堰市茅箭区市府路1号万象国际城2单元603室
楚郧健康管理首席心理师简介:贾斯炜,湖北省作协会员,督导级心理咨询师,法学教授,《周易》研究、应用者;十堰楚郧法律事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楚郧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室首席心理师。
1970年生于鄂西北大山深处一个小山村,1993年开始从事法律服务,善于从法理上对法律事件进行根源性分析,透过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得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研究心理学30余年,擅长从心理、法理、伦理、中医的专业理论出发,解决孩子厌学、抑郁、焦虑、青春期叛逆等心理问题,分析心理问题导致的夫妻感情、家庭矛盾、法律问题,从而解开心结,挽救了无数在阴影中挣扎的个体和家庭,特别是迷途少年和濒危的婚姻。
擅长对求学(工作)发展方向、中止、改变等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指引。
最后来做个广告:常年招收愿意入门心理学(可含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文学、法学的爱好者为徒,学费面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