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了得离开我们 (贾斯炜:心理咨询师、法学教授、作家) 孩子幼儿园毕业了,进入了学龄期,开始上小学了。这时我们要注意的第一点就是,让学龄期的孩子离开家长,离开家庭去学校上学,上学的初级阶段家长要能够放松心情,让孩子坦然地离开父母。 父母要跟孩子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但是生理上要跟孩子保持亲密的状态。就是让孩子仍然是跟父母亲近的,跟家庭亲近的,但同时在外部的行为上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很重要的一个心理学原理决定的。 各位家长可能经常会想到,作为一个好的家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做一个好父亲,好母亲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很多家长讲,我们要做一个非常好的父母,就应该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呵护孩子的父母。而且好的父母,他们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对孩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当孩子在婴儿状态的时候,父母经常觉得这孩子还小呢,什么事儿都不懂,您理不理他没有关系,放到哪儿都行。在孩子开始上学了,家长才开始关注他,等孩子出现学习困难了,家长开始努力地帮助这孩子,等孩子出现厌学了,家长觉得是要好好教育的时候了。 以前听过我有关婴幼儿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的朋友们都知道,持这种观点的家长,他们的做法是完全颠倒的。 从心理学上说,学龄期的孩子,家长是要和他拉开距离的时候了,千万不能全方位,全时空地去关注这孩子了,要给孩子一个独立的发展空间,需要全方位,全身心关注,全时空呵护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孩子最需要全方位,全身心关注和呵护,家长最需要发动智慧去呵护的孩子是多大呢?实际上是0至1岁。 家长需要动脑筋关注的孩子是多大呢?实际上是1到3岁。 家长需要花点工夫,但不需要太多时间关注的孩子是多大呢?实际上是3到6岁。 家长应该不太管的孩子是多大呢?实际上是6到12岁。 家长应该基本不管的孩子是多大呢?实际上是12到18岁。 18岁以后您想管他,您也管不了了,18岁以后的孩子要想管只有两个途径:第一,交给心理师;第二,犯事儿了由警察来管。 当然有些孩子虽然超过18岁了,人格虽然已经形成了,但遇到重大事件的冲击,也可能有好的转变。也有长大了突然开悟的孩子。但总的来说,18岁以后人格有问题的孩子,家长真正能管住的不是太多。 家长要想真正管住孩子,就是我今天讲座要说的问题,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一个概念,就是学龄期做一个好的父母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一个好的父母就是孩子小的时候全方位,全身心,全时空地投入去呵护孩子,去关注孩子,去体贴孩子,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家长就得不断地后退,不断地放手,不断地拉开距离。 按照心理学的要求,好的妈妈一定是一个足够好的妈妈,足够好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呢? 是对孩子的好要好在前头,孩子越小对他越好,孩子长大了,好得差不多就行了。小的时候对他好是越好,越好。只有孩子自己会的才不去帮助他,只要孩子不会或者没有能力做而又需要完成的,父母都要帮助他。而学龄期的孩子父母只和他保持情感上的联系,物质上的供养,而对他生活上的照顾必须减少,学习上的帮助尽可能不给。如果这个时期家长不能很好地与孩子拉开距离,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四川有一个1985年出生姓梅的孩子,父亲是一个伤残军人,家庭主要由国家供养,他小时候非常聪明,智商非常高,母亲为了他将来有所作为,不让他干任何事情,上大学之前还是母亲喂他饭,给他洗澡,给他穿衣服,甚至是给他擦屁股。 这孩子12岁考上国家名牌大学,大学期间还是由母亲陪读,甚至是陪睡,饭也还是经常由母亲喂着吃。 这孩子14岁就完成了大学的所有学业,被中科院录取,硕博连读,但中科院拒绝了他母亲的陪读。 结果这孩子经常吃不好饭,更不用说洗衣服了,季节变换了他也不知道换衣服,大冬天的在北京还是穿着单衣服和拖鞋在外面跑。虽然成绩可以,但中科院见他如此没有生活能力,担心他出事,便通知他父母将他领回四川了老家。 回到老家一般常识性的事情他都不知道是什么,更不用说做事了,没有办法只能成天呆在家里。 后来,北京一个心理学教授觉得这孩子很可惜,这样下去,很可能无法生存,便向国家申请了团队到四川给这孩子做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 遗憾的是这孩子因为错过了相应的锻炼机会,经过教授及其团队多年的努力,他到三十来岁的时候,才学会了上十岁孩子的生存技能。 当然了,这个孩子还是比较幸运的,在国家级专家团队的精心训练下,最终还是学会了成人能做的一些简单事情,再后来还说了一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老婆照顾自己。 因为这孩子特别特殊,得到了心理学专家们的关注,如果是一个一般家庭的孩子,我们可以想像他的命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当然这个例子是一个没有与父母拉开距离极其极端的例子,现实中不会多见,所以在这里再举一个我今年三月份办的一个心理学案子。 一对年青的父母带着孩子来我这里求助,原因是父母担心孩子有自杀的倾向。 孩子已经上三年级了,却要父母给他买幼儿时的小玩具,这对青年夫妻开的是夫妻店儿,这天生意还可以,加班回家晚了点儿,老远就听到孩子躺在卫生间里叫喊。 原来孩子见父母没有按时给他把小玩具买回来,就喝了卫生间里的洗厕液自杀,幸好是原来就稀释好了的,并且得到了及时救治,孩子身体并无大碍。 咨询过程中得知,这个孩子是他们家族中这代孩子中唯一的一个男孩,所以看得特别娇贵。家人,特别是爷爷、奶奶对这孩子呵护得无微不至,成天宝宝长,宝宝短地叫个不停,这么大了还是抱上抱下的,使得孩子一刻也无法离开他们,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甚至是有求急应。 家长没有及时与孩子拉开距离,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案例太多了,这类孩子将来不仅没有生活能力,出了社会后处理问题也是没有方法的,没有弹性的。可见这个阶段的孩子与父母拉开距离的重要性。 现实中的啃老一族,躺平一族等等,都与孩子在这个时期,家长呵护过度有关。 这些年无论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还是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心理学评价用的最多的一个说法,就是——巨婴。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中国人虽然很大了,甚至是老了,大多在心理发展上,其实还只是一个体形巨大的婴儿而已。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偏颇,但它一针见血地说明了我们中国人普遍不能脱离照顾他的客体,培养不了独立的思考能力,独立的判断能力,独立的行为能力,长期以来导致了思想上的依服,认知上的固化和行为上的偏离等等。 这进一步说明了,儿童时期父母与他拉开距离,使孩子形成独立人格的重要性。因此,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学龄期的孩子无论如何都得家长与他拉开距离。 二0二三年七月二十日于市府路一号 十堰楚郧法律事务有限公司、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室 电话:13872801780;微信:jsw7238760。 地址:十堰市茅箭区市府路1号万象国际城2单元603室 楚郧健康管理首席心理师简介:贾斯炜,湖北省作协会员,督导级心理咨询师,法学教授,《周易》研究、应用者;十堰楚郧法律事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楚郧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室首席心理师。 1970年生于鄂西北大山深处一个小山村,1993年开始从事法律服务,善于从法理上对法律事件进行根源性分析,透过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得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研究心理学30余年,擅长从心理、法理、伦理、中医的专业理论出发,解决孩子厌学、抑郁、焦虑、青春期叛逆等心理问题,分析心理问题导致的夫妻感情、家庭矛盾、法律问题,从而解开心结,挽救了无数在阴影中挣扎的个体和家庭,特别是迷途少年和濒危的婚姻。 擅长对求学(工作)发展方向、中止、改变等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指引。 最后来做个广告:常年辅导各类面试、接受各类心理(发展)咨询;招收愿意入门心理学(可含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文学、法学的爱好者为徒,学费面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