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在开往郧县的车上,我便在不停地思忖着今天的目的地,郧县。这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人声鼎沸与荒芜凋敝尚且不论,到底是具有何等文化底蕴的城市,方可孕育出“凤凰灯舞”这种磅礴大气的非遗项目呢?而“凤凰灯舞”是像唐诗宋词般脍炙人口,还是如阳春白雪般曲高和寡呢?带着心中一系列的问题,怀着胸中一股脑的激情,郧县,在车的徐徐进发中,向我走来。
车子停在了郧县“凤凰灯舞”文化局的对面,一家混沌面馆的店铺门前。刚下车,热情便与我撞了个满怀。“你们是去看‘凤凰灯舞’的?”大娘是面馆的老板,她用一口质朴的方言笑眯眯地向我们问到。不等我们回答,她便又接下了话茬“每年来的人很多的, ‘凤凰灯舞’也好看的嘞!”我们只是笑着,不曾回话,一次美妙而又短暂的对话就此结束了,但郧县人民对外地人的热情,对“凤凰灯舞”的热情,让我立马联想到了凤凰涅槃时的火焰,活泼热忱,永不熄灭,热情弥留在心中,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凤凰灯舞”的传承人是一位名叫“史清”的中年伯伯,和蔼可亲,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我们去时正值晌午,他正在吃午饭,了解了我们的来意,他不假思索地放下了碗筷,爽快地答应了,“走吧,我带你们去看看!”
初见凤凰,映入眼帘的便是古朴典雅,绚丽多姿,正如所有伟大事物的诞生都具有浪漫与理性矛盾的结合一样,这两个明明相反的形容却同一时间巧妙地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凤凰灯道具是用竹蔑扎制骨架,用白棉纸、皮纸、各色布料、各种彩纸等进行裱糊、粘贴,按凤头、凤脖、凤身、凤翅、凤尾、凤腿六个部分制作而成。身如鸳鸯,腿如仙鹤,特别是一双多层互相渗透的凤眼,打盹时惺忪瞰胧,腾飞时又炯炯有神。通观其身,虽骨为竹,皮为布,羽为纸,却活灵活现,别有一番神韵。
一路的观光展览,一路的倾听感受,当我们真真正正地走到了展馆的尽头,走到了“凤凰”的面前,仅一瞥,便是人间惊鸿,心中对于美的震撼更是由内而外地喷薄显露,伫立而欣赏,我心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史老师,您能教我们,带我们去体验一下真正的‘凤凰灯舞’吗?”凤头翩翩起舞,凤尾亦步亦趋,两者各有神采,却又宛如一体。“凤凰编花”、“丹凤朝阳”、“双凤朝阳”“鸾凤和鸣”等种种曼妙的动作在史老师的带领下饱含神韵;“ ‘凤凰灯舞’的表演按“凤鸣-出巢-游园-寻花-戏牡丹-鹤翅-理羽-擦痒-打盹-朝阳-扑翅”等过程进行,凤凰朝阳时要 ‘撒灿火’烘托表演气氛。”每一步的表演仪式也在史老师的讲解下清晰明了。“八方该帝泽,威凤忽来宾。向日朱光动,迎风翠羽新。”我想便是此刻最好的写照了。
随着采访进入尾声,所有非遗项目无一例外地都将面临传承的问题。当我们团队问到“凤凰灯舞”是否有很多青年传承人时,史老师的话语一顿,这毫无疑问是个棘手严峻的问题,他苦笑一声“目前我们的班子大多是中年甚至上了年纪的人,青年传承人少之又少。”语气之沉重引人不禁心头一颤,忽地,他又明朗起来:“但是我们在积极地采取措施,开展了‘非遗进校园 ’、‘非遗进景区’等种种项目,在时代变迁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创新,我相信,你们和我们共同努力,凤凰灯舞终将会越来越好!”
热情,又一次感受到让我心生触动的热情,不同于来时的好客,而是一种凤凰涅槃重生的炙热。非遗,从来不止于乡间一隅,它亦在努力地跟上时代的脚步,当时代的目光聚焦于此,当非遗的生机再次被发掘,它们的声音将响彻云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愿所有的非遗项目都能不畏碰壁,热情地迸发属于自己的生机,亦愿更多的青年人,能了解到我国本土的厚重历史文化,勇于尝试,砥砺钻研,只为发出非遗项目自己的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