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80|回复: 0
收起左侧

湖北十堰学子三下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7-23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茶香情更浓,浓香沁人心
  夏至已至,酷暑当头,唯有一口清茶能够沁人心脾、生津解暑。为了深入探究广西梧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广西六堡茶的技术工艺及其实际功效,探究其历史溯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寻遗琼花”启为创新团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黑石山茶厂,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调研。  
  茶厂前身是60年代六堡公社的村级茶厂。是以生产六堡茶为主的,集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由唯一获得国家级“非遗”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韦洁群。
  6.30号上午,驱车近一个多小时,终于赶到了黑石山采茶场,茶厂坐落在传统六堡茶的核心产区——塘坪村。茶厂周围群山环绕,烟雾缭绕。茶厂负责人带我们参观茶厂展厅,展厅是由一座古色古香的庭院组成,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品茶室。茶师将还未浸泡的干茶进行第一步的润洗。按照评茶人的习惯,第一壶的浓茶主要是去除茶表面的微小的灰尘,第二泡的茶叶由于浓度还保留较为完全,第二壶的茶水呈现红浓色,茶师将紫砂壶承装的茶水倒入杯中,带有红浓色的茶水从壶口缓缓流出。拿起一杯刚刚泡好的浓茶,茶香味扑面而来,用右手轻轻扇动浓茶散发出来的香气,浓烈的茶香沁入鼻腔,顿时给整个人提了精气神,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品茶的过程中了解到六堡茶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其条索长整紧结,汤色红浓,香气陈厚,滋味甘醇可口。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制作茶叶的过程更有讲究,分为:采青、晾青、炒青,经摊青、杀青、揉捻、沤堆、干燥等步骤才能做出一罐上好的茶叶。尤其是在采青的过程中,挑选优质的原材料最为关键,六堡茶社前茶选用茶芽作为茶叶的原材料进行制作,每两片的茶叶中间才有拇指大的一颗茶芽,五斤的茶芽才能超出一斤上等优质的茶叶,原材料的稀有加上工艺的复杂使得茶叶的收藏价值大大提升,价格不菲。
  品茶过后,有幸能够见到茶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韦洁群老师,她被誉为“中国制茶大师”,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入选《2019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目录》,韦老师主要把控茶的品质,目前茶厂为了扩大规模生产,运用了现代生产技术,但是韦老师任从源头把关,把控好茶的品质,特殊工艺步骤还是采用传统人工方法进行加工处理。
  韦老师的女儿更为出色,被誉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章获得者,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并以她的名字命名为“濡菲”六堡茶。石濡菲利用业余时间跟随老师傅学习制茶工艺,她走遍了六堡镇的每座茶山、每个村寨,了解土质特点,掌握各个节气的气温、湿度规律以及各村寨的制茶技艺。采茶时节她跟随茶农一起上山,回家共同炒茶、揉茶,日复一日重复着最简单的劳作。在她们的带领下,茶厂经营的越来越好。
  在评茶与评鉴茶背后的故事的时候,已近黄昏。紫砂壶中的茶经过多次泡制茶水已成黄金色,此时的茶水苦而不涩,唇齿回甘,一些茶水的杂志早已沉淀,此时的茶水清香淡雅,将我们带向了一汪深邃的泉水般那样的纯净美好。调研结束,万分有幸能和韦老师进行合影,传统手艺人将青春和岁月倾注给了六堡茶产业,通过一辈又一辈的交替,希望六堡茶产业能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典上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通讯员 贺正博)
52567android.jpg
58825android.jpg
88443android.jpg
18320android.jpg
50978android.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