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
不少学生把网络游戏当作娱乐消遣的
主要方式殊不知电信网络诈骗也有“暑期档”
一不注意就会掉入陷阱
典型案例
7月10日下午,
小学生胡某在家中玩手机时看到一个视频,
视频里说扫描视频中的二维码,就可以免费领游戏皮肤。
该游戏皮肤是胡某一直想要的一款,
于是他立即扫描了二维码,
根据提示加入了一个QQ群。
这时,
群里有人发消息说:“
还没有领皮肤的人,加我QQ。”
于是胡某又加了对方的QQ,
之后对方发来一个二维码称扫码便可领取皮肤。
胡某扫描二维码后却弹出账号被冻结的页面,
并且要在30分钟内解冻。
这让胡某很慌张,
立即联系对方。
对方称交“解冻费”可以帮胡某解冻,
但胡某是未成年人需要用父母的手机进行操作
解冻时间只有30分钟,
胡某也没有多想,
按照对方要求进行操作。
等到胡爸爸回家后,
发现手机里的钱少了5000元,
于是询问胡某。
胡某将下午领取游戏皮肤的事和爸爸说后,
胡爸爸意识到胡某遇到了电信网络诈骗,
便立即前往十堰市公安局茅箭区分局朝阳路派出所报警。
诈骗套路解析
1、抛出诱饵
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平台或是
添加好友的方式发布信息,
以“扫码免费领游戏皮肤”为诱饵,
吸引受害人注意。
2、“福利”诱惑
待受害人扫码加群后,
诈骗分子用多个小号
在群内晒游戏“皮肤”的返图,
让受害人坚信“福利”的真实性,
为下一步实施诈骗进行铺垫。
3、交钱解冻
这是骗局最关键的一步,
所谓“领皮肤二维码”,
其实就是骗子精心设计的陷阱。
受害人一旦扫码,
就会进入“账号被冻结”的页面,
骗子再以解冻要“走流水”、
交“手续费”等为由,
让受害人转账。
4、威逼恐吓
当受害人犹豫不决时,
为了达到目的,
骗子就会对其进行威胁、恐吓,
让受害人产生害怕心理,
从而配合骗子的要求。
警方提醒
1.切勿轻信陌生人发来的 “免费领取游戏皮肤、装备”等信息, 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点击不明链接, 更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支付账户及密码、 验证码等隐私信息。
2.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子女使用手机的安全教育, 提醒孩子不可轻信陌生人, 更不能随意向陌生银行账户转账。 在做好防诈骗教育的同时, 不要将自己手机支付密码、 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信息告知孩子。
3.如果不慎被骗, 请保存好相关聊天记录及转账凭证, 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及时止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