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48|回复: 0
收起左侧

沉默,无声攻击还是自我防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8-15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有过“已读不回”、“上一秒好好的,下一秒突然被拉黑”的经历吗?


无法言说的时候、意见不合的时候、吵架情绪上头的时候......不约而同都会选择沉默。表面沉默,内心实则波澜壮阔。


韩剧《黑暗荣耀》里,有段灵魂诠释:






“没看到我的短信吗?”


“看到了......”


“那你为什么不回?”


“我回了,回了沉默......”






一方想交流解决,另一方抵死不说。不知道戳中了多少朋友在亲密关系中的“伤疤”——可以生气和我吵架,甚至抱怨指责,但没有办法接受对方像个石头,已读不回。






01
沉默,是冷暴力么?


是否是一种冷暴力?得看当事人的主观感受,如果将这个沉默放在某些具体的情境下,那可能就会有多个不同的理解和意义。






如果一个人经常打坐、冥想,几乎不说话,内在其实是在和自己建立连接,是在向内看,是在更好地和自己相处。类似这样的沉默,一个人,不说话,给自己内在创造一些空间,安放一些东西或情绪,是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好比独自抽一根烟,或者停车熄火后,在车内发呆静一静,这是很常见的沉默。






回到亲密关系中,如果一个人主观意识很明显习惯、善于用这种方式在关系中惩罚或者控制对方,有意识地使用这个沉默,有意识地想要让对方难受,当事人在亲密关系中面对另外一方的沉默,情绪感受上觉得很糟糕很受伤,那么就是很明显的冷暴力或pua了。有句西班牙谚语说:死亡,即无回应之地。所以可能在亲密关系中的沉默,某些时候给到对方的感受,无异于死亡,是心理层面的某些东西死亡了。这是一种被动攻击,也是亲密关系中最糟糕的还击策略之一。一方的突然消失,可能激发对方潜在的创伤反应。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方本身是在感受情绪、消化情绪、组织语言和表达方式上能力不足,也就是他自己当时也卡在情绪那里很难受,不上不下、说不出来,只能选择沉默。这种情况,在现实层面的效果上,也同样是给到对方很糟糕的感受,但并非是出于主动给人找不快。如果一个人缺乏情感回应能力,但内在又被各种情绪填满、吞没,卡在那里,体验一定是痛苦的,我会觉得挺吃亏的,明明很痛苦了,还被扣了一个冷暴力的帽子。






所以在亲密关系中,先要去看到双方的内在发生了什么,双方是如何解读这个沉默的。






02
是什么压抑了攻击性的释放?


《上了年纪的男人》里面有段歌词是这样的:“总有太多男人的痛难忍的痛,难说的话放在心中,矛盾的怕被人看穿,又渴望谁懂,坚强是刻意整理好的妆容。”这个歌词对于内心的情感刻画挺细腻的,似乎有什么原因,让这些情感无法呈现或表达,所以选择了沉默。所以需要去觉察到沉默背后的原因。






亲密关系中,这个选择可能和对自己的评价,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有关。如果我说了这些,关系会怎么样?对方会怎么样?我又会怎么样?可能是这些想象层面的内容连同感受,让当事人选择了沉默,而不是自由地表达。






关于这些想象的来源可能有很多种。比如过去很少有被允许表达太多,或者在表达了之后遭到了一些不恰当的回应。有诉求,但在情绪上没人撑腰,没有认可和允许,情感上就会觉得不安全,就会自然往回撤退。这些可能会对一个人的自体感、胜任感造成影响,可能会伴随羞耻感、自卑等自恋受损的感觉,也可能会对个体的感知、表达情绪的能力造成影响,相当于剥夺了锻炼表达的环境和机会,等到需要表达的时候就不自觉地选择了闭嘴沉默。






还可能是因为害怕会产生冲突。有时候内心的冲突也会投射到关系中,形成关系中的冲突。这里讲一下愤怒或攻击,自体心理学对于愤怒攻击有这样的观点,当自体没有感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共情理解时,就会产生攻击。还记得那句“死亡,即无回应之地”吗?面对死亡,更像是生本能在抗争和呐喊。当在亲密关系中感受到忽视、不被理解、沉默等等时,自然会有愤怒和不满。那么在想象中,对方是否会被我的愤怒攻击所摧毁?对方是否会反过来把我摧毁?我们这段关系是否会被摧毁?可能是对于这些的想象,导致了沉默。






03
为什么会沉默不耐受?


可以试着从倾听的角度去接近沉默,当一方沉默,实际上听到的是什么?每个人听到的东西可能就不一样。这些听到的内容带来的感受和意义,每个人也可能不一样。这些内容、感受和意义上的差异性,决定了在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对沉默是否耐受。






先来说说“不耐受”。亲密关系的某些阶段往往带有相互融合的特点,就像小婴儿的全能自恋,伴随着一系列的想象、需求、期待和愿望等等。小婴儿只负责发出信号,由养育者来捕捉和解读信号并且回应小婴儿,如果回应得好的话,小婴儿可能觉得全世界都围着自己转,我不说话,对方就知道,会满足我。如果回应得不好甚至没有回应的话,这个时候可能偏执分裂位就出来了,会通过投射,把糟糕的体验扔出体外。所以在亲密关系中,听到了关系中的沉默,也就是听到了外界没有回应的时候,比较容易激发出小婴儿的状态。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哪里没做好,对方才没回应的。这个“自己哪里没做好”的泛化程度也不一样,比如也会觉得,对方的不回应,是不是故意想要折磨我。前一个是自己不好,后一个是对方不好。无论是“我不好”还是“对方不好”,可能都指向一种“被抛弃感”,整个人被抛到了一个陌生的境地里,这种感觉是很令人焦虑和慌张的。






● 那为什么有的人耐受呢?






这里可能还是得强调一下具体情境的。假如我和我的爱人在海滩的躺椅上一起欣赏夕阳,环境很美,体感也很舒服,那么可能我觉得这种沉默,是非常耐受的。因为在这样的沉默里,彼此的预期和诉求,恰恰是被看到和满足的。






上面说的是较为平静的沉默,那陷入激烈情绪中的沉默呢?我认为可能首先他会有“觉察”,觉察到自己感觉不太好了,甚至快要不耐受了,然后会有意识地让自己跳出“是我不对”或“是他不对”的二元角色里,然后开始空间反思。因为关系始终是两个人的,两个人都做了些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才导致或者维持了这个“沉默”的存在。能到这一步,基本上都是内在有了心理空间,有空间就有了消化和反思的可能。所以说这里的“耐受”,可能更多是有了心理空间。当然,内在的防御机制也一定起到了作用。之前的“不耐受”,多数是心理空间被这些糟糕的感觉吞没,通过调动防御机制,让对这个“不耐受”更加耐受一些。






04
沉默,改变的开始


上面提到的“耐受力”就是心理空间的意思,心理内部有空间了,就能涵容沉默,首先让沉默对自己不造成太大破坏,之后才会有心理内部工作和转化的可能。






● 那么如何去创造一个心理内部空间呢?






之所以不耐受,是因为看不清那里有什么,之所以看不清,可能是距离太近了,被情绪裹挟。那不妨试着距离稍微拉远一点,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做其他事情,回到身体不被情绪裹挟的状态。做这些并非是对于“沉默带来的情绪冲击”置之不理,而是在做准备,在创造一个心理空间,进而可以更好地和这部分情绪工作。内心距离一拉开,空间也就出来了。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向内看,去听到、去清晰自己内在的声音,去言语化自己的情绪感受,可以写下来、画下来等等。






到这里可能自己会感受好一些,但我觉得还可以多做一些。那就是回到两个人的关系中,回到现实层面,去和真实的那个人去沟通互动。一起去看看双方之间发生了什么,从而产生了沉默的局面?双方还能做些什么,让这个沉默不再继续下去。作为伴侣的某项“功能”,就像妈妈照顾小婴儿的时候,首先去为对方创造一个心理空间,让伴侣的情绪在2个人的关系场域中变得可以被承载、被涵容。






大家耳熟能详的《老友记》和《爱情公寓》,只要是在关系中,彼此被看到,情绪被认可,有共同的爱好,或者分享相同经历共鸣的时候,话匣子自然就会打开很多了。






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心理知识和信息,欢迎关注:十堰悦茗语心理咨询       http://www.ymyxlzx.com/






有这么一句话:高质量的亲密关系,也是具有心理治疗的效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