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52|回复: 0
收起左侧

湖北学子三下乡:青竹入家村,巧手抚编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8-23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编也,织物之属。从木,又声。”道明竹编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历经千余年历史积淀,而绵延至今,拥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为深入探究道明竹编的古往今来,了解当代道明竹编的编织工艺、感受传承人守艺、授艺的不变初心。“拾遗薪继”启为创新团队前往崇州市,对国家级非遗项目道明竹编进行宣传调研。作为道明竹编的省级非遗传承人——丁志云,自小便开始竹编技艺的学习与摸索,师从父辈的他,极其擅长编织有关大型竹编的艺术展品。至今,坚持走在竹编的道路上已有40余年,亦是众多因为热爱而不曾懈怠的竹编老人之一。

据丁志云的细致讲述:从古至今的道明竹编工艺流程都分为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现在的道明竹编和传统的道明竹编相比只是样式变化,支持竹编底蕴的内核并没有发生改变。而“随机应变”才是道明竹编的真正的特质,其切实指的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先辈的竹编工艺为内核,以当代人的奇思妙想来不断变化出各种生动,活泼,富有时代特色的创新物件。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则是通过联系大学生或技术人员在竹编中融入创新设计,崇州依托中央美术学院强大的师资,借助“艺术点亮乡村”的理念,使传统手工艺品完成迭代升级,具备了文化创意包装、景观建筑制造和场景空间营造的能力。而“变”的不只是物件,也有理念不断升级,每个时代的传承人自己不只是精进自己编织技艺,也在为宣传发扬竹编的路上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与力量。在以前,竹编会以家庭副业的形式出现,虽然一定程度上延续着道明竹编的活力,但难逃随时代没落的厄运。为了将竹编技艺传承并发扬下去,那时的道明竹艺村,借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从而实现了价值提升,形成了群众体验有所乐、群众参与有所得、群众传承有所获的良好态势,辐射面、覆盖面不断扩大,艺术性、文化感持续增强。如今的道明竹村,通过文旅结合,不仅打造了手艺人们温馨的家,更是造就了一片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也成为了每个充满生机活力的道明竹编的摇篮。而他们现如今的目标,是想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安抚躁动的心,来接触、了解道明竹编,怀着一颗明静的心学习竹编手艺,通过2,3年的基础学习,做出属于自己的心中之作。传承并发扬这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
道明竹编通过自己走出了创新发展的道路,然而,其传承仍旧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此,更需通过加强传统教育、提供支持和保护措施,以及增加公众的参与和认知,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竹编文化,让其继续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84869android.jpg
36536android.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