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7|回复: 0
收起左侧

湖北学子三下乡:调研河津干板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9-4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2023-08-09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作者:杨强意
        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了解河津干板腔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探寻古耿文化小队”暑期社会社会实践调研团于七月27日到山西河津樊村镇,对干板腔传承人董朝元叔叔进行访谈。
     河津干板腔俗称撂干嘴,是流传于河津市樊村镇、僧楼镇一带的新兴曲艺种类,因演唱时无伴奏,全凭演员一张巧嘴干说而得名。撂干嘴原本是民众上山取炭、砍樵时自编自唱的口头创作,后来渐渐引入“社火”表演,最终登上舞台,1964年晋南文艺汇演中被正式命名为“河津干板腔”。

河津干板腔表演时无须伴奏,但听起来却有板有眼,快慢有致,抑扬顿挫,强弱分明。句式一般为七字句,节奏为四三,方言入韵,要求上下句同韵,即上平下亦平,上仄下亦仄,且韵脚还须同一声调,在平声韵中要区别阴平、阳和,在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不同声调一定不能相押。表演形式有单口干板腔、群口干板腔两种,演唱内容不固定,随编随演,即兴发挥,可以表彰好人好事、开业庆典、上梁过寿、结婚典礼等欢快的内容,也可以揭露坏人坏事,讽刺黑暗面。传统段子有《转柬》、《走满月》、《熬活》、《小女婿》等,比较出名的表演者有史进生、史二窝、王蛮蛮、杨玉林、董朝元、马秀海、李法元、王合立等。

河津干板腔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无乐器伴奏,随编随演,用韵灵活,从清中后期到今天一直是当地民间社火中必不可少的说唱表演节目,具有重要的艺术文化研究价值。
     董朝元叔叔和我们分享了他与干板腔之间的故事,叔叔说干板腔通过河津人一代代的传承。他从小接触干板腔,对其非常感兴趣,每当有人来村子里讲干板腔的时候时他就去听,慢慢的真的爱上了干板腔,未了干板腔的传承,叔叔花费大量时间将当地的干板腔及其起源发展制作成了一本书籍,极大的促进了河津干板腔的传播,给孩子们讲述干板腔的故事。现在河津干板腔已经成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干板腔这一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董朝元叔叔介绍干板腔

董朝元叔叔介绍干板腔

上图为董叔叔出版的干板腔集

上图为董叔叔出版的干板腔集

上图为干板腔活动表演照片

上图为干板腔活动表演照片

上图为干板腔活动表演照片

上图为干板腔活动表演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